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吗?
你或许拥有无限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对读书给我听的父母。——史斯兰克·吉利兰《阅读的妈妈》
当我意识到“我”就是我孩子的起跑线的时候,其实已经比较晚了。
彼时,我跟孩子爸爸刚结婚不久,租住在单位的夫妻房里,在这座并不太发达的中部省会城市做着不怎么辛苦,但也绝对挣不了什么钱的工作,举目无亲,仅有几个一起喝酒撸串的朋友。
那时候我们一直在犹豫,到底要不要回老家呢?至少回老家不需要买房……
吃过几顿火锅,换过几份工作,爬过几次山,挤过几次火车之后,我们还是决定在这座所谓的大城市安家,我们一致认为,既然已经读过了大学,那就绝无可能再回到那个封闭的小城了。
决定之后,便是筹钱买房,几经周折,掏空了六个腰包之后,我们俩终于住上了一个跟回迁房差不多的90平两居室,二楼,光线很差,一年四季都需要开灯。
但是我们当初买的时候,并不觉得这个房子有什么不妥,相反,那时候我们把它叫作——我们的新家。
现在回想起来,中介可能对我们采用了一些特别的营销手段。
一是“心理落差“。他们先把那些乱七八糟的差劲房源推荐给我们,让我们失望到谷底,然后再趁机把这个“目标”房源推荐给我们,从而让我们从之前的对比中,觉出这个房源的好,我们是初出茅庐的小学生,立马就上当了,第一眼看到它,我的感受就是,这个总算还比较正常,几番看下来,竟然觉得它着实有点令人心动了。
第二个策略叫“天花乱坠”。其实这个小房也不那么令人满意,因为这是个类似于回迁房的小区,坐落在所谓的“经济开发区”,它的周边都是一片片荒地,荒地上行驶着大大小小的挖掘机,挖掘机的轰鸣声,让这儿的小鸟都不敢驻足……
在讨价还价中,中介开始给我们画饼。
第一块大饼就是:将来省政府可是要搬到这里来的;
第二块大饼是:这套房的旁边将会建一座“清华附小+清华附中”。
中介小哥对我和老公一边喷着唾沫星子,一边说:哥,姐,你们懂吧,现在真的就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呀,你们俩真的是太幸运,太幸运了,我没见过有哪对夫妻像你俩这么幸运,将来你们家孩子一出生,上的就是清华办的幼儿园,上小学读的就是清华附小、清华附中呀,将来考北大还是清华,那不是妥妥的嘛!
就这几句话,就把我们俩心里的那点儿名校情结勾得一览无遗。回想起来,我只想送自己一首歌:
我几乎在瞬间就决定买下这套房。幻想着,从此以后我的孩子就可能赢在了起跑线上。
只是,后来事情的发展方向渐渐地跟我们憧憬得不一样了。
周边的确盖起了一个个小区,路宽了,人多了,公园也建起来了,那些小区也一个比一个高档,只是相比较之下,我们小区就更显老破小了,因此虽然这座城市的房价经历了好几轮的猛涨,但是我们小区一直都是这座城市的价格洼地;
省政府也的确搬到了我们附近,只是一条河之隔,我们小区就被划到了现在价格最贵的省府板块之外,要市无市,要价无价。
清华幼儿园、附小、附中也的确就在我们小区100米的地儿建起来了,高高耸立的教学楼、无处不在的清华紫,让周边所有的学校都相形见绌。
只是那座学校根本不向离它最近的小区——也就是我们小区开放生源,你要么买对应的小区房子,要么在对应的工业园区上班,要么花点钱打点打点……这三样我们都没有,所以几年之后,当我意识到我家娃根本不可能上清华附小时,我是真想去那个房产中介脸上啐一口……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的如意算盘,终究还是落空了。
既然家庭背景、经济实力、学区房,这些软实力统统没有了,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有其他的软实力,给孩子配置上呢?
这是我前几年一直在苦苦思索的问题。是的,我身上自带焦虑这个特质。这个特质促使我不停地去折腾,去学习,去看书、听专家讲座、看各种育儿视频……然而我越焦虑,越是折腾,我越不知道该如何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我看起了文献,我研究起了积极心理学,我甚至还考上了清华的研究生……
我的心,依然无法安宁。
但是有一天,我竟然开始思考了起来。
我为何执着于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呢?这真的是个问题吗?人生真的有起跑线吗?如果有,这个起跑线是谁画的?它的终点通往哪里呢?它存在的目的是为了什么?输掉这场有起跑线的比赛会有代价吗?它的最终代价又是什么呢?
最重要的问题是,孩子们愿意跪在这条起跑线上起跑吗?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如果为人父母的你也思考过这个问题,你就会发现,这个问题真的是极有意思。既然有起跑线,那么我们就会默认每一个人拥有的是一个“竞赛”性质的人生。
从一出生起,我们就展开了与他人的竞争:
游得最快的精子,他获得了出生的权利,他的兄弟姐妹,在长长的跑道里死去;
那个长得漂亮、说话奶声奶气的孩子,每次走在路上,都有人给她送来礼物;
学习最好的那个孩子,最终进入这个国家的最高等学府;
那个在国考中考了最高分的女孩,终于嫁给自己心爱的少年。
…… ……
这些让我们很是焦虑,难道这个世界真的是一个斗兽场吗?它真的需要我们从自己的基因,到性格到财力到实力的全方位碾压和武装,才有机会赢得最终的胜利吗?
恐怕不会。
那个身高1米69,长相一般,父母亲都是农民的憨厚的孩子,虽然人生里并没有什么光环,但是他念完了三本,进了公司,娶了门当户对的女孩,在一个三线城市,过起了三餐四季、朝九晚五的普通生活。
人生或许真没有我们想象得那样,有那么多需要全力以赴竞争的跑道。
每个人应该都是站在各自的赛道上的,周围并无他人。
在这个专属赛道上,我快一点,慢一点,美一点,丑一点,考的分高一点,低一点,或许并不太影响我最后到达终点的样子。
我唯一需要参照的那个人,恐怕自始至终只有我自己而已。
我们不是野兽,我们也不靠吃掉别人来维持自身的热量和生存。
人的牙齿没有狮子的牙齿锋利,双手没有大象的鼻子有力,我们跑得没有猎豹快,我们晚上还要睡8小时的觉,我们还需要费尽心思地煮熟食物才能生存。
然而我们依然站上了食物链的顶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人类喜欢合作。
这个合作的能力,恐怕才是人类立于不败之地的终极原因。
看到了吗?人生还真不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殊死争夺,我们人类通过合作才创造了很多奇迹。当埃隆·马斯克在阿拉斯加滑雪,在密西西比河上漂流,在自己的私人飞机上眺望喜马拉雅山的景观时,这座小城里的一个普通白领,也可以在自己60平的房间里吃着妻子做好的热气腾腾的麻辣香锅,跟自己的小女儿呢喃,商量明天是去家旁边不要钱的公园里骑自行车,还是去另一个不要钱山脚下露营……
卡塔尔英俊潇洒的多金王子,有着绝世美貌的韩国第一夫人,与那庙宇里打坐的失独僧侣、看破红尘的失婚妇人,那个那草原上独行的赤脚男子,在沙漠里仰望星空的年轻姑娘似乎没有什么不同,也许每个人的心里,都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亦或是迷茫的前程。
小区里还有些拾荒的老人,家人和朋友早已不知所踪,但这丝毫不妨碍他们,在一个冬日的寂静夜晚,坐在电动车库旁边不收押金的地库里,用拾荒得来的几块碎钞,给自己换上一壶老酒,听着收音机的评剧,跟眼前的伴儿说几句有关小区里光头保安的笑话。
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什么人天生就是赢家,仿佛做对了什么,人生从此就一帆风顺、不见眼泪了似的。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无论出生在哪里,他都会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让自己做出各种选择的自由,因而也就有了必须靠自己才能走完、走好的路。
如果一定要说某一种人生活法比别样的人生幸福,不仅父母没办法创造一切所需的条件,让孩子一定能拥有这样的人生,任何人也不应该自恋到说出这样的话,上帝不行,佛祖不行,金钱也不行。
我们唯一能做的恐怕就是,让自己这条起跑线,尽可能地成熟一些,接纳一些,包容一些,做一个好的示范。
不如先过好自己的人生,然后再告诉孩子们:我这一生幸福而又有意义,我希望你的人生,也能尽自己的全力如此。
搜索微信公众号“积极微习惯”,实践积极心理学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