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命复习=成功上岸?No,考研复习不要太拼命!

随着社会工作压力的增加和学历的贬值,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考研,随之而来的则是考研竞争愈加激励,考研学子复习压力剧增。于是,有些同学决定考研后便开始严格的晚睡早起,推掉各种活动,图书馆里拼命复习,比任何时候都要努力。
但是,每天保证足够的学习时长,保证自己足够努力,就一定可以成功上岸吗?答案是否定的,考研是一个漫长且艰难的过程,健康的身体、合适的方法、有价值的努力,才是成功抵达终点的前提。
这里先列举一些考研复习时容易出现的情况,大家可以比对一下自己是否中招:
// 每天很早起床到图书馆,困了补会儿觉,累了玩会儿手机,一会儿去接杯水,一会儿去趟厕所,晚上直到闭馆才回宿舍,只知道自己又“努力学”了一天,却不去想学了什么学了多少。
//看到别人比自己多学一会儿就感到紧张,看到别人用什么资料都觉得很好,听到别人的学习方法就想去尝试,形成盲目跟风式的学习习惯。
//每天看书刷题,一章又一章,没有反思也没有总结,刷了大量的题目后发现同样的问题还是会出错。
// 整个考研复习过程中只有拼命的学习,没有锻炼,没有娱乐,也没有社交,虽然完成了每一阶段的任务,但身心俱疲。
······
如果你有过或者曾有过上述状态的话,可就要注意了,努力是值得被肯定的,但是“自我感动式的假装努力”、“盲目努力”、“不惜身体的拼命努力”是需要警惕的!
其实从每期的经验贴中我们可以发现,考研成功的同学都是有自己的方法和规划的,复习过程中也有属于自己的生活,而非只有拼命的复习。
劳逸结合,保持最佳状态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考研是一场持久战,拼的不是一时的爆发力,而是持久性力量的累积,健康的体魄才是支撑你坚持到最后的前提。备考时我们都希望时间越多越好,所以有些同学除了吃饭睡觉,其余时间都在埋头学习,但复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效率,而不是学习时长,规律作息,劳逸结合,才能让身体与大脑保持最佳的状态。
考研复习期间可以养成锻炼的习惯,跑步甚至是散步,都有助于释放压力,清醒大脑,使昏昏沉沉或精神紧绷的你重新获得活力。
每周或每两周可以给自己放一次假,与朋友或研友看场电影、吃个火锅,劳逸结合,补充能量。
做好规划,目的性学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对自己的考研复习进度有一个明确的规划,按照计划执行并逐步优化调整,才能够有一个较为准确的自我认知,清晰地把握自己的复习情况。
建议大家做好整体规划、月计划和日计划。前期一定要了解好考研时间线,安排好每个时间段复习什么内容;根据整体规划做月计划,用于控制复习进度,每个月需要完成什么任务,需要达到什么程度;日计划则更加的具体,明天我要复习什么,背诵什么,做哪一科的题目,共需要完成哪些任务等等,以避免每天开始学习时不知从何入手,来回切换复习内容反而会导致效率低下并且浪费时间。
找准方法,高效率学习
条条大路通罗马,方法有很多,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大家可以多看看成功上岸的经验贴,也可以在学校听一听学长学姐的考研分享,但是别人的方法与经验都只是作为你的参考,需要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尝试后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而非盲目模仿。
做高效的考研人
用最轻松的姿态
实现自己的梦想
加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