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时代4武器介绍:火枪(梨花枪)

因为资料来自外网,所以多采用西方的说法,对这些武器在中国的使用情况描述较少。
火枪(Fire lance)出现在游戏中的中国元朝,它是现代火器的鼻祖,在历史上以宋朝的“梨花枪”和金朝的“飞火枪”而著名。该武器是在长枪的枪尖附近绑上一个焰火喷射筒,在近战时干扰对方作战。



最早出现的火枪的证据是公元950年的敦煌壁画,火枪在右上方。

这是14世纪明朝的《火龙经》上记载的梨花枪。

《火龙经》还记载了神行破阵猛火刀牌,它是一种可以喷火打破敌人阵型的盾牌。

除了单发的梨花枪外,还有装有2个喷射筒的火枪,一个喷射筒放完自动放下一个。

火枪的喷射筒向前开口,后部连接一根火绳,点燃后,在理想状况下会沿着枪尖方向喷出火舌;火枪在11世纪末做了改进,在黑火药中添加了陶器碎片和铁颗粒。这种武器的射程只有3米,喷射一次或两次就消耗完了,持续几秒钟。公元1163年,火枪架在战车上,用于抵御投掷燃烧弹的移动式投石机。
1232年,金朝也开始使用火枪,根据《金史》记载,他们的飞火枪将竹喷火筒改成可重复使用的、用16层耐用的黄纸包裹的喷射筒,长度超过2尺。筒内填充柳木木炭、铁碎片、磁铁碎块、硫磺、砒霜(可能不是砒霜是硝石)和其他物质,最后安装引信。金兵携带铁坩埚用于保存火种,可能携带经过加热的煤。
在蒙宋战争中,火枪已经成为了骑兵武器。根据明朝《火龙神器阵法》的记载,还有一种抛弃了枪尖的火枪——“冲阵火葫芦”。它在长杆前方装有一个“葫芦”,内填充火药、铅弹和毒物。

1276年发明了金属喷射筒,替代了竹喷射筒;13世纪中后期,为了加强威力,喷射筒越做越大以容纳更多火药,火枪越发笨重,索性抛弃了枪尖,改进后被称为“喷发器”。
1259年,火枪成功发射了一个完整的团块,这是世界上第一发有记载的“枪弹”。在13世纪末,金属枪管诞生,可以利用火药燃气能量发射弹药了,火枪就演变成了手铳(西方称为火门枪)。

1280年火枪传到了中东,后传到欧洲;1396年,欧洲骑士使用了木喷射筒的火枪,称为Troncks、fire-trunks或bombas,使用到了16世纪;15世纪的日本武士也使用过火枪。
1396年欧洲骑士使用的“喷发器”,头部做成尖锐的分叉,可以同时当作长矛用。

1540年,万诺乔.比林古乔在《火焰学》一书中记载了欧洲的各式火枪。

1622年,汉斯.格奥尔格.席尔瓦特在介绍火焰武器的书中,记载了一种带有倒钩的长枪,椭圆形木喷射筒用亚麻布绑在长柄上,内部填充了沥青、硝石和铁钉,前面有几个喷射管,造成类似霰弹的效果。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