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翻译】Tori Amos:我必须成为这个行业的角斗士

原文标题:Tori Amos探讨克服音乐产业的性别歧视:我必须成为这个行业的角斗士
作者:Suzy Exposito
原文发布日期:2022年6月15日
一提到洛杉矶,Tori Amos首先会回忆起Aqua Net牌发胶明显是人工的香氛。
“说起来,挺尴尬的。但过去那些日子里,我的手包里常常会放着这么一瓶发胶。”这位58岁的创作人这样说道,“得让我的头发竖得足够高才能登台演唱。”
Tori出生于美国南部马里兰州的一个卫理公会派家庭。1984年,她搬去了洛杉矶,在微金属(Hair Metal)霸占音乐排行榜的年代,Mötley Crüe的成员们则是日落大道的王者。

5岁时,Tori就在皮博迪音乐学院接受古典钢琴技法的学习。而到11岁,Tori对音乐的观念已经随着Led Zeppelin的影响而离经叛道,不再情愿看谱演奏,最终被学校劝退。讽刺的是,1988年签约主流厂牌后,Tori模仿合成器流行风格灌录的首张专辑,被命名为《Y Kant Tori Read》,遭到了媒体的一致抗拒。《公告牌》杂志的一位写手还将其称之为:蠢女音乐(Bimbo Music)。
“身在洛城,失败就是最痛苦的顽疾。”Tori在Rochester演出间隙接受电话采访时说道,这也是她暌违五年的首度大型巡演。“但失败也是我最好的老师。”

80年代逐梦的灰烬中,那残存下来的恒久反叛精神,在她1992年的重生:一张名为《Little Earthquakes》,今年发行已满30周年的专辑里尽情涌动着。从一个女孩的宗教耻辱(Crucify),到演出后经历残忍强暴的梦魇(Me and a Gun),Tori毫不吝惜、歌剧式对创伤的回忆,在自己的钢琴演奏中被火山般的力量所巩固着,最终成为组成其忠实乐迷基础——外围听众、艺术家、挑衅者的一部另类摇滚启示录。(摔跤运动员 Mick Foley,流行歌手Halsey,乃至Justin Timberlake都是Tori的忠实粉丝)

6月15至17日,Tori将会回到洛杉矶Orpheum剧院展开三晚的巡演终场,配合宣传去年发行的专辑《Ocean to Ocean(海洋呼唤)》。这张专辑囊括了疫情时期贴近心灵的多首治愈小品,每一首歌都来源于Tori在英国康沃尔和家人在居家隔离期间对集体重聚的渴望。尽管隔离让Tori和家人享受了一段更亲密,更有品质的时光。但延长封锁期间,美国对暴动的默许和永不平息的政治风波,仍然牵动着她,她坦言,“我们很多人都无比沮丧”。
缺乏现实中和粉丝在演出前后的交流,Tori逐渐学会以不同的方式与世界交谈。在<Speaking With Trees>中,母亲Mary去世的伤痛被托付给了大自然,而在<Addition of Light Divided>中,为打破伤痛的循环链,印度教的迦梨女神 (Kali) 被她唤醒。与受基督教抚育的幼年时光不同的是,Tori自己将充满好奇的思想聚合起来演绎,从不同文化背景的故事中汲取灵感。在采访中,她将自己的创作过程归功于她的缪斯,宙斯的女儿们,以及艺术的庇护神们。
“我为缪斯们留足空间,以便她们前来带我们到任何想去的地方。”Tori说,“哪怕是银河对面的某处。”


Suzy (以下简称S):你在80年代,在微金属盛行的年代搬去了洛杉矶,那时你对洛杉矶的感受是什么?
Tori(以下简称T):我会在城里所有的钢琴酒吧里表演,来付清我的房租。我会把头发全部扎起来,穿着古希腊风格的礼服弹上四五个小时。随后我在车里换回原来的装扮,涂上黑色眼线,甩动着我的头发,以便我到达日落大道时,看起来不像个外星人。我女儿看到我那时候的照片都会觉得诧异,问我:“这些都是真实发生的吗?”,我说“没错。”这可真是堪比车祸的时尚灾难。

S:你的首张个人专辑《Little Eathquakes》今年正式迎来发行30周年了,1992年发行后,微金属逐渐开始退出舞台,而Nirvana开始进入我们的眼帘。在垃圾摇滚盛行的年代,做一张钢琴摇滚专辑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T:这个行业里的人们会对我说:”钢琴的东西已经死透了。”,一位著名制作人就这样建议我的唱片公司:“《Little Earthquakes》的问题就是你需要将所有的钢琴部分用吉他替换。Doug Morris(时任大西洋唱片公司总裁)直截了当拒绝了我。我必须成为这个产业的角斗士。
但最后,我还是署上了Doug的名字。他说,如果我交出一些低成本制作出来的新歌,可以看看接下来如何发展。于是我叫上我在洛杉矶的一帮音乐人朋友,还有当时的男友Eric Rosse来制作录音小样。我们给了他包括 <Silent All These Years> 在内的四首歌,他要下了。要成为一名原创音乐人,在仅有很少人支持你创作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可谓是家常便饭。而最坏的情况是什么?是你带着自尊醒来的时候。

S:你富有对抗性、女性主义态度,以钢琴为基底的音乐已使今日的流行乐坛百花齐放。在Taylor Swift,Olivia Rodrigo的专辑中,我都能感受到你的精神所在,尤其是Halsey的新专辑(《If I Can’t Have Love, I Want Power》),由你早期的合作伙伴Trent Reznor操刀制作。你是否也在关注着这一创作型歌手涌现的新浪潮呢?
T:有趣的是,我的女儿Tash现在已经21岁了,因此我也一直从她身上学习。不过,什么东西她都会去发掘,甚至是我在我那个年代所错过的东西。比如她喜欢India Arie的音乐。我们几星期前穿越佛罗里达州的时候,发现Paula Cole也在巡演。Tash就说:“妈妈,我想去看她”,而我自己根本没见过她,直到她前几天晚上出现在我的巡演后台。顺便说一句,她真是个可爱的人。

S:在你2020年出版的回忆录《Resistance》中,你写到了应对冲突对《Little Earthquakes》创作的重大影响。而在聆听新作《Ocean to Ocean》的过程中,我想到我们所有人必须应对多大规模的集体冲突:致命的疫情,抗议集会,暴行。在1月,我们打开电视还见证了现在正在调查的国会叛乱事件。
T:我们必须继续为我们所见证的一切发声,我们不会准许这些事件被时间所冲淡——他们所做的就是叛国,他们不会逍遥法外,钢琴后姜黄色头发的女人不会放过他们。老实说,她接受不了。
那么,我们都在消化这一切吗?我并不这么认为。伤口确实在那里,但我认为,我们并没有处于一个恢复的进程中。寻求治愈是我们的本能。一路穿越美国的巡演过程中,我正努力为人们创建社群提供一个空间,(让他们)关于事件有自己的想法,但同时让他们来到这个能让自己释放情绪的安全空间。我为我的灵感缪斯们留足空间,以便她们前来带我们到任何想去的地方(译者注:如歌单的选择编排,是否有即兴演唱的部分等),哪怕是银河对面的某处。

S:在创作《Ocean to Ocean》的过程中,相比个人的情感宣泄,你的用意更倾向于大众集体的治愈过程?
T:我最初的用意,是借创作带我自己走出个人生活的炼狱。在第一次封城期间,我意识到其他人也在经历他们自己的一切——我知道其他地方封城期间情形更加严重。但我丈夫和我,在这个荒无人烟的地方,仍然做着我们自己的事情:我发布了我的新书;举行了多个平台的网上签书会;把录音室当工作室在用;我的女儿慢慢学着给我做发型、化妆;我碰巧得到了“Quarantina”这顶假发,因为五个月里没有人能(在这样的情况下)做头发。我2017年后就没有再巡演,到2021年1月第三次封城,以及美国叛乱的发生,每个人都精疲力尽,感觉就像“这一切会走向终结吗?”。

S:五年没有巡演可谓是很长的一段时间了,这也就意味着,你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和乐迷们建立联系了。
T:对音乐人来说,这段不能为乐迷演出的时间可谓是极其漫长。其中也不乏一些能在客厅举行线上演出的同仁——但我只会在康沃尔,为也许在新西兰做其他事情的你们献唱。观众与艺人之间的交互是非常神圣的时刻,和真正的观众同处一室,我们就是一体的。而只有当我们一起努力时,魔力才会出现形成质变,这就是我认为我们大多数人都迷失了的原因。

S:现在对音乐人的需求,已经在疫情期间发生了一些变化,乐迷更期待他们在社交网站分享更多关于自己的内容,直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开始走下坡路。你一直都在反抗对女性的剥削,尤其是在音乐产业领域,在一路走来的过程中,你是否感觉过曝光过度?
T:在我们那个时候,还是杂志盛行的年代,得到曝光有更多的缓冲时间。如果我们这种艺人被媒体评头论足,通常(这些言论)都来自有点音乐头脑的人。现在很多出版机构都消失了,已经演化成了另外一种形式的曝光,它也有自己的屏障。对公众来说,联系到艺人本人已经是难上加难,你不能直接给我... 发私信。这个术语我用对了吗?包容我一下吧。
无论如何,在网上,你能得到充实感所带来的快感,在如此大的范围内,你能轻松找到你想关注的对象。你不需要像对一个标签那样顺从,你也不需要经过专业把关人,如果他们不懂,并不代表你不会得到来自广大网友们的回复。大数据是真实存在的,它改变着演艺事业的发展。我觉得艺术家们也面临着同样的压力,但你必须找到保护你的全新方法,你不得不去保护好自己。

S:所以,在与他人热切分享的时候,你又是如何照料自己的身心健康呢?
T:我觉得整个世界都能寻求治疗。当然,你想进行媒体培训,但你也需要这样(一种治愈的方式)。现在很多艺术家在走红前,已经不再以担任十年暖场嘉宾这种形式——他们直截了当选择媒体,当然他们也无法应对走红后如此程度的关注。我很感激我能慢慢开始我的事业,如果没有这段经历,不管是在小型剧院,还是1998年麦迪逊花园这样的大场馆,我都不会懂得如何控场。
S:这就是为什么你成为了这个行业的角斗士。
T:当然,当然,当然咯。希望智慧也能兼具,还能给你一个仙女般的媚眼。

原文链接:https://www.latimes.com/entertainment-arts/music/story/2022-06-15/tori-amos-ocean-to-ocean-tour
翻译:RaaspberrySwirl,水平有限欢迎指正,禁止转载翻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