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12月3日发射直播小抄(几乎没用上)

2018-12-04 10:41 作者:PureCosmos  | 我要投稿


大家好,这里是PureCosmos

欢迎来到我的直播间,和我一同来观看这次颇具历史意义的发射任务。

虽然不专业,我会尽我所能的,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解说。


此次任务是spaceX今年所进行的第19次发射。去年呢,SpaceX总共进行了18次发射,并且全部成功。可以说是一个非常辉煌的纪录年。而今年如果发射顺利的话,那么SpaceX也就此将打破自己去年的纪录。


当然,估计在这个点还来特意看这次发射的观众也是知道的,这压根儿就不是这次的重点。

之所以说这次任务具备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是在于,这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同一枚火箭将第三次升空,并有可能完成其第三次降落回收。这除了听上去特别牛B酷炫之外,也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这意味着通过火箭的回收复用来进行发射成本的降低这一理念得到更进一步的实践和证明,同时这种成本节约的空间被进一步拓宽。


简而言之呢,就是能省钱。这么一说听上去好像就low了不少。但不要小看省钱,在偶滴偶像Elon Musk,我们叫老马,在老马看来,极为高昂的成本就是制约太空探索的最大枷锁。spaceX这家公司的创立,其实就是奔着一个简单明确的目标去的,即开发探索和实践低成本进行太空活动的途径和手段,从而使人类的手可以在太空伸得更远。


当然,虽说是抱着如此的雄心,但就在十年之前,2008年9月的时候。spacex才实现了第一次的成功发射。在那之前,他们已经进行了三次的失败尝试。这第四次的尝试呢,也正好赶上特斯拉的最困难时期,所以搞得老马呢,几乎赔上了自己的全部家当,交房租都得靠借钱。SpaceX呢,也差点就成为了历史上昙花一现的大型烟花公司。好在第四次实验成功了,也因此赢得了美国军方和NASA的发射合同,活了过来,也从此暂时从焰火公司毕业,步上正轨。


步上正规的SpaceX很快靠超白菜价打出了一片市场。怎么做到呢?这里稍微展开解释下,不是回收复用哟。其实呢,火箭的制造,或者说航天工业的产业链呢,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产业链。一个火箭的部件非常繁多,有些光一个引擎就有上百个部件,而这些部件呢往往会来自于几十家甚至上百家供应商,供应商下面呢还有子供应商,再往下还有孙供应商等等...总而言之呢,这个产业链是非常臃肿而庞大的。这就有几个问题,一是利润的分散。火箭配件往往需求量不大,薄利多销这种事情基本是不存在的。同时毕竟每一家供应商都是要吃饭的,这么多层的供应商啊,火箭的制造成本高昂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出在这里。二来呢是效率的低下,产业链的每一层在进行项目时都是要提前向下一级供应商下订单的。供应链长呢往往就导致项目周期很长。而且很缺乏灵活性,项目初期有什么设计,到了后期就很难改动。毕竟订单都下了,下边也开始做起来了。这时候再改就很麻烦了,要一级一级的传递下去,很容易就会导致预算和时间开销的大大增加。这也就造成了这里要提的第三点,在设计上趋于保守。每个设计细节呢都得反复检讨,有多个选项时呢也会倾向于比较安全的选项,因为在这个产业模式下犯错的代价是很大的,也就是上一点说的效率低下导致犯错的预算和时间成本很高。


而SpaceX的秘诀呢就在于尽可能的进行这种产业链的纵向整合。一切能自己生产的东西,坚决不要供应商。尽可能把这个产业链的绝大部分环节都整合到自己的屋檐底下。同时呢,尽量做一个规格下的火箭,把生产过程呢流水线化。这样呢,就规避了之前提的的那几个问题,尽可能地把利润呢抓到自己手里。极大地缩短生产周期,同时又能很方便地进行设计和工艺上的改进。毕竟所有的人都在一幢房子里,上午集合起来开个会,下午就可以动手改生产线了,效率真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在以往呢,一个航天项目的立项到最后升空的项目时间都是动不动就十几二十年呢。现在则是快起来几个月都是有可能的。这次的任务载荷中就有那么几个例子,这个待会儿会再讲,这里先提一下其中一个槽点满满的,训练中意外去世的历史上第一个黑人宇航员骨灰盒。对的,我看到这个载荷信息的时候下巴也是有点和不拢的状态。先把对载荷本身的吐槽放一边哈。例子虽然有点极端,但就想说明这么个问题,现在空间产业真是活跃了许多,和一般人的距离也是近了许多。只要你有好的想法和行动力,有时候甚至是愚蠢的想法加上很多钱,你都是有可能开展起属于自己的空间业务的。


再回来说spaceX,spacex本质上来说是靠产业结构变革来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空。但我们的老马可是立志要去火星的人,把进入太空的成本拉低一个数量级固然已经堪称伟业,但还不够。所以很快地,最早在2012年开始老马就开始在公开场合下谈论复用火箭的概念。当然,这个概念不是新的,苏联时代毛子就进行过探索,但在那个年代还是太过超前的想法。为什么要回收火箭呢?这个问题应该反过来问,为什么火箭就非得一次报销不成呢?火箭的燃料要比火箭本身便宜的多,事实上燃料成本不到每次发射成本的百分之一。老马常举的一个例子就是坐飞机如果每次飞机一落地就报销的话,那会是一种非常疯狂的浪费,也会让机票价格就飙到现在的好几百倍。


技术难度固然很高,SpaceX在可回收之路上做出的探索也是充满了失败。他们自己都特意出了个回收失败的视频剪辑,看下来简直可以说他们一度又走上了烟火公司的兼职之路。但结果大家都是知道的,2015年12月首次陆地降落回收一级成功,2016年4月首次海面回收成功,2017年3月首次重复使用回收的一级。到目前为止SpaceX已经成功回收了31次火箭一级,并进行了共计17次的一级重复使用(重型一次用了两个)。 去年以来除了猎鹰重型的芯级回收失败以外,spaceX就没再失手过。可以说他们已经熟练掌握了回收降落技术。而今年最为重要的进展呢,就是将猎鹰9号火箭改到了最终版本Block 5. B5火箭可以说是spaceX在猎鹰9号火箭这个框架下交出的最终答卷。

-小的技术改进

-复用10次以上

-此次为历史上第一次三飞

-之前5月和8月飞过


** F9火箭介绍:

-全长70m,约21-23层楼高;

-底部9梅林引擎

-一级区间描述,主要空间为燃料RP1和超低温液氧仓,液氧仓处外壳会因低温结冰,从而有缠绕箭身(液氧段)的雾气

-二级区间描述,一个真空优化梅林

-整流罩,内有载荷,大气内上升时保护载荷和箭身,说白了挡风。出大气层后分离进一步减重。


**超低温液氧:

-spacex特色之一,不仅使用液化的氧气,并选择将其降温至接近冰点以减小液氧体积,进一步提升能量密度。

-所以加注往往拖到最后一刻

-所以有白雾

Press kit -- page 1
Press kit -- page 2


直播解说这种事情还是凭兴趣做做,既不专业,也很难真的投入精力。总有停的一天吧,说不定把这小些小抄流出来,能为以后想接过这桩事情的有心人提供参考吧~

起飞,第三次出门
一二级分离
一级降落反推点火
一级海上着陆,欢迎第三次回来


12月3日发射直播小抄(几乎没用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