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专栏代投】连篇累牍 下

2023-09-08 21:15 作者:领衔-TitleHolder  | 我要投稿

住校生在校实困于食堂。不少人周末返校时,行李箱内一半衣服一半食物,手上再拎箱奶。高二下学期因此出现件怪事,某些住校生堆放于楼道的食物便会莫名消失。去调监控,校内监控也不好使,死角一大片不谈,还有不少模糊不清,一问就是故障。

后来住宿生每周五收拾好东西(高二时周六早上补半天课,周六中午放假,周一早返校,故周五与周一行李会暂时放于楼道),更是出现mp3、耳机等物品被盗情况。碍于这些东西是违禁品,没人敢去向老师反映,只能先仅偷食物一事追究。

年级内互相猜疑,都想挖出偷窃者。楼下先为此吵半个月,未得结果,于是转而怀疑重点班。听说两文科班更是“团结”,一致怀疑理科生偷窃。班内班间摩擦不断。其中一段时间还有好事者跑去初中寻人,打几场架,偷窃一事却未果。

重点班却如一潭死水。堆放于四楼的行李几乎未有失窃,大家不甚在意此事。

而楼下却此后聚焦于重点班,认为偷窃者在此。其逻辑类似于舍近求远才方便避嫌,于Ch看来是毫无逻辑可言,仅为寻衅滋事。人流不因逻辑所阻碍,以四班数人为首,冲上楼,向一班、二班发难,于某周五下午丢东西后要求翻几个他们眼中“嫌疑人”的书包。

这些闹事者大都欺软怕硬。去二班闹事,结果碰了钉子,其中一“嫌疑人”人缘超群,招呼着一大堆同班同学当众对峙,将其逼出门口。又转向一班,指名道姓要翻Q的书包。晚自习前围在班门口,执意要强制搜查。

一班内此时本处于内部存在矛盾期间。此时Q已被拉扯在门口人流中,难以脱身,唇枪舌剑骂战。班长E看到后站出,于门口叫班内同学出来帮衬。可惜班内小团体林立格局形成,而班长由于上个学期势力被削弱,号召力远不如前,没很多人愿卖班长E面子团结帮忙。虽有几人前去对垒,但气势上远不如二班。

Ch去劝架。他主要不希望起什么事端,要是牵扯到班内后一定极麻烦,下周班会上班主任大概率照例让所有人静默反思半节课。他极厌恶静默的沉闷氛围。

门口已经开始动手。几人抄起书和凳子等物品要打Q,拉扯中E将Q推进教室,自己胸前却结结实实挨了别人一扫帚。门口同学看他们动手,才都围上去拉开双方。后方传来教师声音,围堵闹事者作鸟兽散,留下几个因动手被拉住的人。

班主任很愤怒,言辞间不满于其他班学生来本班闹事。稍问清缘由后晚自习便找到楼下几位班主任,要求管理、处分。周六补课时为首几人被带上楼,在班内给班长等人道歉。

偷窃一事最终听说逮到一偷牛奶的,不过拷问下得知不是真正那位惯犯,拿他撒过气后行窃事件渐息,遂不了了之。

随后不出Ch所料。第二周周一班会重点提及此事,除怒骂“身正不怕影子歪”等大道理,还认为班内不团结,要班长E上台讲两句。E试图调动大家集体荣誉感,大家皆于台下做起沉默的大多数。慷慨陈词几句,心里应已清晰班内情况,悻悻然下台。

E高二下学期作为班长已较艰难。不论怎么讲,她是一个很有集体感的人,一直愿意为班集体出力,但班内小团体现象如此,号召力想必十分有限。


小团体在年级内开始盛行是在高二,楼下楼上都不少。大佬P在楼下一熟人,外号豪哥。他名中本没有豪,因为高一比较瘦小,得外号“耗子”。后来发起狠,和嘲笑自己的人打架,直到没人敢惹,逐渐成立起小团体,被尊称为“耗子哥”。他自觉不中听,便让其他人改口叫“豪哥”。

这位豪哥很佩服楼上一众学霸。校内唯成绩论,学习好是特权阶级,有各种资源优势。他和P是初中同班、高中开始也同班的老相识。大佬P由原三班出身,通过努力和成绩在高中部如鱼得水,他认为P学习学出来的境遇与自己拳头打出的境遇相同,便很尊敬P及他的大佬好友。

班长E不希望有小团体。首先对她自己而言,她与班内某些学优生不和,不少学优生结成一小团体,往往将几个人的矛盾加和于整个小团体,最后内部人人与她不对付。另外,小团体一旦发展起来,不利于整体管理之外,对班级内部的分化、分解几乎是致命的。

当然这时小团体在班内、年级内的势头还未达到巅峰。令老师头疼的是,在管理过程中,如若有所偏袒或闪失,极可能导致某个小团体一家独大。这都是之后发生的情况。老班自然不希望看到这些,虽然她对于小团体情况算“懒政”,但仍希望班内平衡且团结。

班长E常周旋于班内几个势均力敌的小团体之间。她在高一下学期刚分班时,在班内很有领导力,以女生为主形成自己一个团体。高二一系列事件中,班委Q被撤职,她的影响力也逐渐下滑,但为维护班集体,加之几个小团体间还算“势均力敌”,她居中调度,能维持暂时稳定。

她说自己高二开学后还私下找到过其中两个小团体的“话事人”,希望其能摒弃小团体观念,积极建设班内秩序,把班内打造成一个大家庭,创造出归属感。对方只敷衍着应承,之后照旧我行我素。她对此有些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意思在。

打架事件后那天晚自习结束,大家纷纷回宿舍,E坐在旁边整理书籍时,默默埋头啜泣,但很快止住,若无其事的又开始收拾东西。Ch也不知如何安慰她,只能在一旁劝她说,班内氛围之后会团结一致的。E硬撑着笑笑,揉自己胸口,似乎扫帚的外伤不及内心的无奈。

此时班内、校内大家更多近乎“同志”。当时在学考,学考内容虽然很简单,大家也有些如临大敌般,争取一个好成绩。故大家志同道合想考到“A”的成绩,合乎同志之意。不称“同学”,也因班内小团体有些甚至内部搞些学考资料不许外传,很无聊的行当。学习优异的一批都不很对学考上心的。最终结果也是纯有惊无险,记得本班没人不通过。

【专栏代投】连篇累牍 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