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技术||《助人技术》阅读笔记13
行动可以分为四个步骤:放松,行为改变,行为演练和决策。如果当事人对某个步骤产生强烈的反应,则助人者可以退回到先前的步骤,帮助当事人处理他们的反应。
(一)放松
放松肌肉能够减轻焦虑,当人放松时,会变得更开放。
1适合放松的情况
①对飞行恐惧;②对参加考试或在公共场合讲话感到焦虑;③在社交场合感到焦虑;④在咨询会谈中特别紧张。
2放松的方法
(1)放松训练
①尽量让自己放松地坐在椅子上。
②从脚趾开始放松身体,一直向上到头部。
③挑选让自己感到束缚的一个词语、一个声音、一句祷告、一个想法或一个短语,每一次呼气都在心里重复它。
④让所有杂念离开,如果发现自己想到其它事情,则让它自己慢慢消失,回到之前的重复。
如此照做3-5分钟,后静静地坐一会儿。放松练习之后,可以询问当事人的想法和感受,询问当事人对放松练习的喜欢程度。
(2)深呼吸
(3)正念
正念是一种觉察,源于个体非评判性地专注于此刻的体验。正念是觉知情绪与反应,提取观察它们,然后任其消失。
(4)深度肌肉放松
系统地专注于全身每一块肌肉,绷紧30秒,随后放松。系统练习放松后,当事人可以在需要时随时体验到放松。
(5)视觉意象放松
如想象沙子落在身上,想象自己是提线木偶。
(二)行为改变
很多当事人都有需要改变的具体行为。有些行为过多,如过度进食、过度饮酒;有些行为不足,如缺乏身体锻炼,刷牙太少;有些行为不恰当,如拖延行为。
步骤1:确定一个具体的问题
①如果当事人的困扰比较笼统、模糊,则需要帮助当事人探索问题、思考价值观,促使当事人对问题产生更多的理解,并激发改变的动机。如,“你希望有所改变的头一件是什么?”、“在你的生活中,你特别想要改变的是什么?”
②如果当事人已经确定了一个具体的问题行为,则助人者可以询问最近一次出现该行为的具体情况(夯实细节)。
③如果当事人有多个问题,那么需要跟当事人一起将所有问题列出并排序,每次只聚焦于一个问题。最初聚焦的问题越简单越好。
④如果当事人想要改变一些在当事人看来不太合适的东西,助人者可以通过不加批判地探讨这些问题,与当事人一起来思考他们想要的是什么,为什么。
步骤2:探讨对改变的看法
很多人对改变没有多大的领悟,时常是矛盾的:尽管对现状不满意,但也害怕事情改变后的样子。如果当事人没有做好准备,过快地开始解决问题会让当事人觉得自己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能解决产生无能感。助人者提出的建议可能便会得到“是的,但是……”种种否定行动可行性不足的回应。尽管助人者对助人工作的了解比当事人多,但当事人却更了解自己的内心体验,更清楚自己实际应该实行哪些行动。
此时,与其急着着手改变,不如从正反两方面探讨改变,从而决定是否要做出改变。助人者可以运用开放式提问、情感反映或双椅技术等鼓励当事人表达他们对于行动的想法和感受,检查改变与否的利与弊。在确认改变的利大于弊之前,是难以进行下一个步骤的,需要找到妨碍当事人改变的东西。
步骤3:评定先前改变的尝试及可用资源
(1)评定尝试
确定了当事人想要改变之后,可以探索当事人之前做过的尝试并肯定他们的努力。了解当事人先前对改变做出的尝试能够避免鼓励当事人去采取在过去不起作用的行动。
“之前你有做哪些尝试?”
(2)评定尝试的效果
助人者需要评定当事人先前的尝试哪些有用、哪些没效果,并关注内部因素(动机、焦虑、不安全感、自信等)和外部因素(当事人生活环境中支持或阻碍改变的资源,如歧视和社会不公)对改变的影响:
“在你做过的尝试里,哪些部分起了作用?”
“你的尝试中,哪些部分没起作用?”
“在最近的一次尝试里,改变时有没有遇到麻烦?”
“在最近的一次尝试里,你觉得是什么让改变更容易了?”
“在最近的一次尝试里,你的生活环境中发生了什么?”
(3)评定社会支持
助人者还需要评估当事人的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对改变起着重要的作用,积极的支持能够激励与强化改变,消极支持则会破坏人们改变的决心。当事人需要做好改变可能不那么尽人意的准备,做好别人对自己的改变有不好的回应的准备。助人者还可以与当事人讨论改变会对其人际关系产生什么影响。
“在解决这个问题中,其他人会给你带来什么影响?”
“其他人对你的这个问题有什么反应?”
步骤4: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步骤需要非评判性地提出尽可能多的解决办法。首先进行限定时间的思维涌溢(如2分钟),且在这一过程里要解除自我约束并放弃评价,否则当事人会随时审查想法的可行性。助人者可以运用开放式提问,让当事人抽取出浮现在脑海里的所有方法(不论方法看起来有多不可行)。
此时助人者可以利用普雷马克原理,将低频行为和高频行为进行配对。
步骤5:评估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事人需要挑选出那些具体可行、和自己价值观一致的想法,了解当事人对各种做法的喜好度。助人者可以运用开放式提问帮助当事人先出最好的想法:
“哪些方法最吸引你?”
“哪些做法你最不感兴趣?”
“哪些做法违背了你的价值观或信念?”
助人者还可以让当事人列出不同做法的利弊。如果某个做法的弊大于利,当事人便不太可能去实施。
步骤6:选择一种方法
(1)寻找增加积极行为的办法,而不是寻找减少消极行为的办法。
(2)所选行为必须是可观察的、易于行动的、具体的。
(3)将具体行为的改变作为目标而不是试图改变行为结果,毕竟具体行为是个体可控的,而结果不可控。
(4)“婴儿学步”原则,从小的改变开始。
步骤7: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的任务需要:(1)与问题相匹配;(2)容易实施;(3)基于当事人自身的能力。
助人者需要提醒当事人“放慢进度”,防止一开始太过热情后无法坚持。需要跟当事人一起确定有哪些因素会促进或阻碍任务的实行。助人者还可以和当事人一起找到处理阻碍因素的方法。
步骤8:跟踪进度
改变往往比预期更为困难。助人者需要确定在当事人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哪些做法有用、哪些没用,不去评判其做出的努力。助人者要及时向当事人反馈他们的进步,在提出反馈时要针对行为而不是人格。
如果当事人成功实施了计划,则可以讨论是否可以结束咨询。
(三)行为演练
行为演练也叫角色扮演,助人者通过呈现具体情境教会当事人在情境中运用新的行为。以下例子是增加自信行为的。缺乏自信的人被人践踏自己的权力,有攻击性的人则践踏他人的权力。不自信的人和有攻击性的人都可以被教会如何适当表达自己的积极感受和消极感受。
步骤1:评定行为
描述一个出现问题的具体情境,随后进行角色扮演(助人者扮演他人),准确地再现当事人当时的行为。
步骤2:确定目标
助人者与当事人共同确定具体的可接受的目标,即当事人希望自己做出什么不同的行为。此步骤中,需要跟当事人一起探讨他的价值观,帮助当事人探讨目标可能带来的后果。
步骤3:提供示范
助人者可以跟当事人进行角色互换,向当事人示范如何实施新的行为。助人者应从相对容易的行为开始着手。
步骤4:角色扮演与反馈
请当事人对选定的行为进行角色扮演,并观察当事人的行为表现。扮演之后,助人者应真诚地提供积极反馈。哪怕是对很小的方面进行积极反馈,也可以让当事人觉得他们自己做得很好。
步骤5、步骤6:家庭作业和跟进(同上)
(四)决策
生活中,当事人经常需要做出重大决策。决策过程中,助人者要跟当事人一起,共同帮助当事人明确不同的选择、探索个人价值观,并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来评估不同的做法。
步骤1:明晰各个选项
对当事人的问题和背景进行探索,清晰地列出各个可能的选项。如A工作,B工作和待业。
步骤2:阐明价值观
助人者让当事人提出少于10个与该事件相关的价值观、愿望或需要,并对这些方面的重要性进行评价(1=不重要,10=最重要)。如收入(6)、自由支配的时间(8)、闲适程度(7)、稳定性(4)、保障性(3)、人际关系(3)。
步骤3:根据价值观评价不同的选项
让当事人对不同选项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价(-3~3),讨论为何做出该评价。随后将每个选项各方面的评分与相应的价值观评分相乘得出选项各方面的得分,最后将选项的各个方面得分相加。

步骤4:评估修订结果
比对这些结果对当事人是否合适,当事人依然可以调整对这些结果的看法。当事人可能在梳理重要性的过程中调整了某些价值的比重。
来源:《助人技术 探索、领悟、行动三阶段模式》(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