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追求高效时间管理毫!无!意!义!
GPT的出现让传统的追求高效时间管理变得毫无意义。
在这个AI时代,帮助你认识自己的时间管理才是人间正道,人应该成为人,而不是异化成为机器。
担心AI抢走你的饭碗么?
过去20年是狂飙的20年,功利主义占据了人们的心灵。人们开始出现一种前所未有的异化,越来越追求机器化效率,希望成为没有情绪、永远在线的机器。
然而,GPT的出现让这种焦虑转变为恐惧。GPT展示出的智能水平足以让许多人震惊。原本被认为是高不可攀的人类智识创造,如绘画、写作、编程,如今被AI所取代,甚至有时表现得更优秀。
曾经认为自己在智识生产领域不可替代的脑力工作者们,如律师助理、程序员、市场研究员和金融分析师,现在也面临被取代的风险。许多人的尊严受到打击,恐惧也随之诞生。
然而,GPT的出现恰恰撕掉了很多“智识生产”的遮羞布:以“人”的名,为“机器”之实。
这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如果创造力不是人类所独有,那么人之为人究竟意味着什么?人和机器到底有何区别?
人与机器的本质区别
“人是什么”是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从古至今有很多关于人的本质讨论。亚里士多德说“求知、理性、政治”,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康德说“理性”,尼采说“权力意志”,马克思的“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综合”等等。
如果要我从这些观点中提炼人之为人的共性,那就是“独立的自我意识”,这个自我意识能够抵制外界压力,不被社会规训所左右。
“规训”就是未加批判地服从社会主流价值观,从而做出“正确”的行为。
“正确”的有很多行为比如:“自我努力、自我学习,自我塑形”,这是社会流行的价值观。但是实际上这些都不是你作为人“自发产生”的行为。而且外界给你的提供“拟像”:收入指标,身材指标,读书指标,都是拟像为你提供的KPI。这样的人存在的主体不是人类,而是“KPI”。
机器是什么?机器恰恰是没有自我、完全服从某种权力、组织或者意识形态规训的工具。
GPT是什么?它是一台完美的没有自我、并且全心全意、开足马力接受规训的工具。
在工作上,如果你的通过“向GPT问出合适的Prompts”就能完成交付,那只能说明,社会结构已经把人驯化成了一台工作机器。GPT对于这样的人就是是致命打击。
因为,人类是会生锈的螺丝钉,而GPT是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人类是碳基石油资源,而GPT是硅基可控核聚变。
异化的人类如何与硅基机器(AI)竞争效率和成本呢?
在GPT已经威胁到人类职业发展的时候,我们需要找到通向未来的道路。
这条道路说来老生常谈,但又真真切切:让自己重新成为真正的人,实现人的充分诞生。
AI永远无法取代“充分诞生的人”,它只能取代“被社会结构规训的人”。
时间统计让生命充分诞生
人和AI无法在单纯的效率上相互竞争,那么以提高效率为目标的时间管理方法也失去了意义。
虽然我曾在时间管理训练营总是把“提高效率”作为宣传点,这也是为了迎合市场需求不得已而为之,
所以这一次躺平之后的重新开课,已经把“低内耗”悄悄地放到了第一位。
作为一个记录了十年时间统计法的人,我自始至终认为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是一种“认识自我”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定量与定性式地重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并最终转化自己,即实现个人生命的充分诞生。
充分诞生的过程需要将我们内心所有未经批判的价值观彻底清除,然后从零开始批判性地构建自己的三观。这样,人们才能忠实于自己的内心,不再盲从于外在的压力和影响。
很多同学在掌握时间管理之后的状态:不能接受从事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岗位、公司或者行业,不能接受长期,不健康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这是AI时代人的价值。这也是在这个混乱时代,我们安放自身生命的方式。
这是如何实现的呢?时间分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
我们可以在时间分类中创造一个“可能自我”项,记录我们认为的可能性,并统计和管理我们在每种可能性上投入的时间。
虽然并非所有可能性都会成功,但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如实地看到自己,让自己在有限的时间内展开无限的生命可能。
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而GPT无论能扮演多少角色,都是一个存在的模型而已。
这就是为什么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能够在AI时代帮助我们活出真正的人生。
在这个充满机器智能的时代,我们不仅要学会与之共存,还要让自己真正成为独立、有价值的人。
好了,期待课上见。
创作者列表:- 素材/卡片:葛仲然(全部文章、工具、课程搜索同名公众号)
- 大纲/润色:ChatGPT-4&葛仲然
- 标题/摘要:ChatGPT-4
- 封面/内图:Midjourney & Jun
- 排版/视觉:Jun
- 所用卡片编码:1/11a4c、7/1b1a、3/2g2a、4/6a1、4/6a2、4/3d5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