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动画电影鼻祖,57年前的作品,影响了手冢治虫、宫崎骏,超越了迪士尼

“孩儿们,操练起来!”

中国动画电影鼻祖
(致敬以万籁鸣为代表的万氏兄弟)

现如今,日漫在我们的生活里横行,
不可否认日本动漫的发展比中国快很多。
但是,当我们听到“国漫崛起”这样的词时,
总让人情不自禁的想起57年前,
那承载着我们儿时喜怒哀乐的动画片。

因为它,日本动漫之父——宫崎骏,
萌发了将动画创作作为自己终身目标的想法,
才有了之后的《龙猫》、《千与千寻》…

即使过了半个多世纪,它依然无愧为国产动画的巅峰之作。
而说起它的名字,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它就是——《大闹天宫》。

当年,它在美国上映后获奖无数,
甚至到了今天,我们依旧要靠这只猴子,
来证明我们的动漫,曾不输给任何国家。

在那样一个物质匮乏的时代,能拍出这样的传奇之作,堪称奇迹。
而这个奇迹的缔造者,正是中国动画电影的创始人——万籁鸣。

年少时,他最喜欢《西游记》,幻想着在光影里,能将他心中的英雄放出来。
在看到天不怕、地不怕的孙悟空,被如来佛压在五指山下时,他愤愤不平。

于是,天色一黑,拉上一块白布做幕,幕后一盏油灯亮起,他自创的皮影戏就上场了,演的就是“孙悟空逃出了如来手掌心”。

1919年,热爱绘画的他考上了上海商务印书馆美术部。一次,他去买美术用品时,在路上碰到一个醉醺醺的外国水手,突然伸手将他帽子摘掉并抛向大街,接着哈哈大笑。

万籁鸣顿时心生不爽,上前和他评理,谁知那醉鬼竟然直接挥拳将他打到在地。这时来了两个印度巡捕,他们不仅不分事实,还用警棍殴打万籁鸣,放纵外国水手逃之夭夭。

万籁鸣受此侮辱,想到列强残害践踏中国百姓的种种恶行,于是他立刻拿起画笔作武器。从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画起,直至《中日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画出了一幅幅形象化的近代中国血泪史。

在作画的几个月里,万籁鸣虽抱病,但还是难抑愤慨之情,仍是撑着身体,完成了画作。
一时间,各地工厂学校商店,争相采购,或在校园内张贴,或在厂区店堂内悬挂,在他的影响下,华夏儿女同仇敌忾,掀起了一股反帝的浪潮。

1937年,日本飞机轰炸声,响彻了中国的整个天空,这个东方古国的历史,翻到了耻辱的一面。因为战争的影响,国产动画的发展也被推到了空前的低谷。

而与此同时,美国迪斯尼推出了动画——《白雪公主》风靡世界,在上海放映时更是盛况空前。

看到这样的差距,万籁鸣暗自下定决心,“美国能搞一个《白雪公主》,中国为什么不能搞一个《铁扇公主》?我一定要把中国的铁扇公主拿出来,超过美国的白雪公主!”

1941年,万氏兄弟终于完成了中国也是亚洲第一部动画片《铁扇公主》。
它来源于“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在万籁鸣的画笔下,孙悟空带着猪八戒、沙和尚、与铁扇公主和牛魔王斗智斗勇,终于闯过了火焰山。

这不止是一部简单的动画片,在当时的背景下,他通过动画片情节暗喻:只有“团结一心、联合大众”才能打败牛魔王“日寇”,取得最后的胜利。

在那个满是屈辱的年代,他希望借着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扇起全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决心。

很快,这部优秀的国产动画片就传到了日本,连放一月,座无虚席。
后来,日本下令禁止放映《铁扇公主》。
日本作家小松迟浦在一本刊物上写道:
“抱着轻视的眼光,去看中国第一部动画片的人们,会惊的目瞪口呆。”

与此同时,这部《铁扇公主》也深深的影响到了一位日本青年,
他就是日本动漫的鼻祖——手冢治虫。
在看过万籁鸣的孙悟空之后,他放弃了医生的职业,拿起了画笔,
这才有了后来举世闻名的《铁臂阿童木》。

《铁扇公主》中的孙悟空,惟妙惟肖,但这并不能让万籁鸣满意。
他一直觉得,“大闹天宫”中无所不能的孙悟空,才是他心中的大圣!

于是,40岁的万籁鸣踌躇满志,立刻开始招兵买马筹备《大闹天宫》。

本以为这一切会顺风顺水,但当他呕心沥血半年多,投资家突然叫停。
资本家说:现在物资飞涨,我们为电影买的胶片和药剂所画的钱翻了好几倍,卖了都能大赚一笔,就不拍这个动画片了。

将西游记拍成动画是万籁鸣一直以来的梦想,但现在,战争的硝烟吞噬了一切,这梦想也变得遥不可及。

动画梦在战争年代无疑是,最可笑、最卑微、最无足轻重的梦。
他感到深深的绝望和悲愤:所有的进步文艺事业都处在风雨漂泊中,动画艺术又怎能例外呢?

20年后,新中国成立,《大闹天宫》终于得以开拍,万籁鸣的梦想终于成真。于是他夜以继日绘画构思,为了寻找片中诸多神仙的原型,他特意派人上京“求神”。京城中大大小小的庙宇,每一处都留下了剧组人员的足迹。

有时为了设计一个精巧的动作,年过六旬的他,怀着一颗赤诚的童心,认真了解孩子们的兴趣爱好,或访问民间艺人,或向演猴子的京剧武生演员求教,研究猴子的脾性、神情、动作,将孙悟空的“人、神、猴”三者合一的特性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一次寻找灵感的过程中,学着孙悟空挥舞着棍子的万籁鸣,不慎掉入水池,他却乐呵呵的站起来,郑重其事的对身边人说:谁都不许告诉我老伴儿,我裤子湿了。

一部大闹天宫,整整等了20年,团队画了7万多张画,光手工绘制就用了2年多时间。
这是一个对孙悟空有着无限热爱和赤子之心的老人,留给我们最伟大的文化瑰宝。

一个镜头,在荧幕上只放映5秒钟,但在“图画台本”中,却要画上100多张画稿。
看着腾云驾雾的孙大圣,这位64岁的老人激动的哭了:
“孙悟空,我们终于见面了!”
动画一上映,立刻引起了国内外的轰动。法国媒体称其:
“完美的表达了中国传统艺术风格,而这一点恰恰是迪斯尼做不到的。”

然而,这部为国人捧回过无数大奖的国产动画,也是让万籁鸣了却夙愿的动画,却给他带了了可怕的灾难。

“**初期”,大字报铺天盖地,万籁鸣遭受凌辱,被折磨2年半之久。
1970年夏,下放“五七”干校劳动,那时他已经是个70岁的古稀老人了。
他不怕艰苦的劳动,但一想到心爱的动画片,不免暗自心酸:
“有生之年我还能制作动画吗?动画可是我的命根子啊!”

粉碎了“四人帮”后,雨过天晴,《大闹天宫》开禁,上下集同时放映,凡上演此片的影院家家爆满。万籁鸣迫不及待地排队掏钱买了两张票,当晚偕老伴进了一家电影院。

1978年,改革开放。这一年一个五十岁的日本中年男人走下了中国的飞机,第一句话就是:“万籁鸣先生在哪儿?”

这个中年人就是手冢治虫,时间飞逝,
此时万籁鸣已是个快80岁的老人,
手冢也不再是那个在电影院看动画,看的目瞪口呆的孩子了。

见到自己最尊敬、最佩服的偶像时,手冢治虫深情的说:
“万老先生,我是看了您的孙悟空,才决心做一名漫画家的。”

回到日本后,手冢完成了他最后一部动画片我是孙悟空》的草案,在画桌上逝世,他在扉页上留下遗言:我已经成为孙悟空了。
他在去世之前用作品和万先生打了个招呼,告诉万先生:我去了。

在他的手记中有这样的记载:
“《我的孙悟空》是受到了万先生的启发。特别是火焰山和牛魔王那一段,我本来想把它删除,可是动画的影像却不断浮现在我心里,结果我几乎完全抄袭了那段动画。现在回想起来,《我的孙悟空》就是那套动画的翻版,实在令人惭愧。”

而如今,已经没有哪一个投资商愿意拿出魄力和耐心,用四年的时间去打磨一部动画片。
尽管现在出现了大受好评的《大鱼海棠》、《大圣归来》,但数量上寥寥无几,质量上更是没有当年《大闹天宫》那般精益求精。
中国动画片已经迷失在告诉发展的动画技术中,找不到自己的灵魂,对此,我们不禁想问:“万老先生的艺术精神,我们还能将它延续下去吗?”

万籁鸣先生现在看不到这一切了。
1997年,老先生去世,他躺在上海西北部的福寿园里。
墓碑是一卷展开的胶卷,上面的孙悟空手搭凉棚,四处眺望。
这个中国动画的传世人,终于可以和这只神通广大的猴子,一直在一起了。

我们怀缅这位动画巨人
只见这大圣,
手持金箍棒,
眺望着远方。

最后,特别鸣谢《大闹天宫》
核心主创人,形象创造人——张光宇
著名配音演员——邱岳峰、毕克、润生、尚华
及其创作团队所有人员
— End —
图片来源网络,文章由“阿童木小七七”整理
如侵立删,禁止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