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迷心中的圣地:中国铁道博物馆
中国铁道博物馆(China Railway Museum,简称铁博)位于北京市,是国家级专业铁路博物馆。分别由三个主展馆及一个科普体验基地组成:正阳门馆、东郊馆、詹天佑纪念馆、嘉阳小火车铁路科普体验基地,隶属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级专业博物馆和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
中国铁道博物馆的前身是铁道部科学技术馆,成立于1978年,2003年更名为中国铁道博物馆。负责铁路文物、科研成果等展品的收藏、保管、陈列、展示及编辑研究工作。同时作为进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和科学普及教育的基地。
2017年12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
1978年2月,铁道部批准成立铁道部科学技术馆筹备组。
1978年8月,铁道部科学技术馆正式成立,隶属铁道部。铁道部科学技术馆自成立以来,开展了文博、影视、展览、模型制作等业务工作,但当时没有正式的馆址。
1991年6月,铁道部领导指示拟建中国铁道博物馆或博览中心,馆址选在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环形铁道试验基地附近。
1993年3月,根据《关于调整部科学技术馆领导体制的决定》(铁编〔1993〕1号),铁道部科学技术馆由铁道科学研究院代管。
2003 年9月,根据中央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铁道部科学技术馆更名为中国铁道博物馆的批复》(中央编办复字〔2003〕113号),铁道部科学技术馆更名为中国铁道博物馆。
2010年根据铁道部党组的指示,由原中国铁道博物馆和北京铁路博物馆整合成立新的中国铁道博物馆,新的中国铁道博物馆为局级,仍为铁道部所属事业单位,由北京铁路局代管,是国家级专业铁路博物馆和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
2010年10月23日开馆,东郊馆位于朝阳区酒仙桥北路1号院北侧。
2002年11月2日,中国铁道博物馆东郊馆机车车辆陈列厅对外开放;詹天佑纪念馆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长城北侧(原延庆县八达岭特区),是隶属于中国铁道博物馆的二级法人机构。
1987年11月6日开馆;铁道博物馆办公区位于西城区马连道南街2 号院1号楼。
博物馆办公区位于宣武区马连道南街2号院1号楼。
中国铁道博物馆现有三个展馆及一个科普体验基地:正阳门馆、东郊馆、詹天佑纪念馆、嘉阳小火车铁路科普体验基地。
正阳门馆
正阳门馆是中国铁道博物馆的主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南侧,是由原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旧址改建而成,2010年10月开馆。正阳门馆是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北京铁路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东郊馆
东郊馆坐落于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北侧,建筑面积20500㎡,分为机车车辆展厅及综合展厅,2003年9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机车车辆展厅荟萃和展出了中国铁路不同时期、类型及制式的机车车辆近百台,尤以中国现存最早的“0”号蒸汽机车及以革命领袖名字命名的“毛泽东号”、“朱德号”机车堪称中国铁路文物中的“瑰宝”。
詹天佑纪念馆
詹天佑纪念馆位于著名旅游景区、世界文化遗产八达岭长城北侧,是为纪念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而建立的专题人物纪念馆,展馆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陈列面积1850平方米,馆藏文物2000余件,1987年对外开放。詹天佑纪念馆现为国家三级博物馆,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京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基地、科学和平教育基地。
中国铁道博物馆是由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出资兴建的铁路行业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具有保护、征集、收藏各种铁路文物;研究铁路发展史;展示铁路文物的功能。中国铁道博物馆主体建筑包括机车车辆馆、综合馆和拟建的铁路专题展厅。综合馆的建筑面积为4000平方米,布展内容拟为中国铁路发展通史。拟建的铁路专题展厅面积7000平方米,将推出铁路及相关专业专题展览。
机车车辆陈列厅是中国铁道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陈列厅建筑面积16500平方米,厅内设有不同道床结构和不同轨枕式的8条展示线路,可以同时展示80-90台(辆)机车车辆。
厅内现有已整修一新的文物机车车辆30台。制造年代跨度为1881年到1979年。其中蒸汽机车16台,内燃机车5台,电力机车1台,客车7台,货车1台。它们中既有中国最早的机车之一--0号蒸汽机车,也有镇馆之宝--以伟人名字命名的毛泽东号和朱德号等功勋机车,也有英、美、日、比利时等国的蒸汽机车。内燃机车有中国第一代电传动干线货运内燃机车东风型1301号等。每台机车都配有文字说明牌,介绍该车型号、轴式排列、机车全长、设计速度、制造国家、制造年代等。
正阳门馆
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馆的展览内容为“中国铁路发展史”。展陈大纲严格遵循中国铁路130余年的发展轨迹,以五个部分的阶段划分展览命题,运用大量翔实生动的图片史料,全面展示了中国铁路发展的历史轨迹,为广大参观者深入了解中国铁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同时也为史学界研究铁路历史提供了珍贵史料和重要依据。展览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蹒跚起步的中国铁路(1876-1911)
第二部分:步履维艰的中国铁路(1911-1949)
第三部分:奋发图强的中国铁路(1949-1978)
第四部分:长足发展的中国铁路(1978-2002)
第五部分:科学发展的中国铁路(2002-至今)
东郊馆
东郊馆主要展示机车车辆,建筑面积为16500平方米,展厅内设有不同道床结构和不同轨枕形式的8条展示线路,可以同时展示80-90台(辆) 机车车辆。
展厅内展出了50多台经过整修的机车车辆,其制造年代跨度从1881年到1993年。其中蒸汽机车28台,内燃机车8台,电力机车1台,客车7辆,货车9辆。它们当中既有堪称镇馆之宝的中国现存最早的机车——0号蒸汽机车,还有以伟人名字命名的“毛泽东”号和“朱德”号等功勋机车,也有英、美、日、俄、比利时等国不同时期制造的多种型号的蒸汽机车。内燃机车中有中国制造的第一代“东风”型电传动干线货运内燃机车,中国制造的第一代“韶山”型电力机车等。在这里还可以看到多种客货车辆,有老式的专用客车;有国家领导人外出视察时乘坐的公务车;还有不同种类的铁路座车、卧车、餐车、行李车及不同用途的多种铁路货车等。中国铁道博物馆东郊馆机车车辆陈列厅展出的文物展品,是中国铁路牵引动力发展变化的缩影,是中国铁路从落后到现代化的历史见证。
詹天佑纪念馆
詹天佑纪念馆位于八达岭长城脚下。于1987年由共和国开国上将、铁道部老部长吕正操亲自选址筹建。展馆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陈列面积1850平方米,馆藏文物2000余件。詹天佑纪念馆基本陈列分为四部分十二个单元,通过实物、图片、图表、沙盘模型、场景复原及多媒体视频、触摸屏等多种形式和手段,翔实生动地展现了詹天佑先生爱国、创新、奋斗、自强的光辉一生,展示了现代化和谐铁路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是百年中国铁路史的缩影。
馆藏文物
“0号”蒸汽机车
“0号”蒸汽机车是目前中国保存的最古老的机车,曾在中国早期的唐胥铁路(唐山—胥各庄)使用。它是1882年英国苏格兰机车厂制造的,又称“四轮式”机车。
机车型号:四轮式
轴式排列:0—2—0 全长:4.75米
设计速度:20公里/小时
制造国家:英国
制造年代:1882年
“毛泽东号”蒸汽机车
“毛泽东号”蒸汽机车是一台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革命文物机车。1946年10月30日,经中共中央东北局批准,命名JF304号机车为“毛泽东号”机车。
1977年1月27日运行30多年的JF304号机车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在丰台机务段光荣退役。“毛泽东号”先后换型为大连机车厂生产的东风4 型0002号、东风4B型 1893号和东风4D型 1893号内燃机车。
机车型号:解放1(JF1)型304(曾称ㄇㄎ1型)
轴式排列:2—8—2
全长:23.75米
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
制造国家:日本
制造年代:1941年
“朱德号”蒸汽机车
朱德号”蒸汽机车是在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中诞生的,1946年10月30日经东北铁路局批准,将其命名为“朱德号”机车。命名时是一台ㄇㄎ3型1083号机车,1947年4月更换为这台ㄇㄎ1型1191号机车。
机车型号:解放1(JF1)型1191(曾称ㄇㄎ1型)
轴式排列:2—8—2
全长:21.9米
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
制造国家:日本
制造年代:1942年
KF1 型006号蒸汽机车
KF1 型006号蒸汽机车是1933年由我国铁路技术专家应尚才按中国铁路标准自行设计的,由于当时中国铁路工厂尚不能制造机车,英国沃尔坎(Vulcan)机车厂中标,于1936年制造。该车是中国仅存的唯一一台此型机车。在世界上也只保存有2台KF1型机车。
机车型号:KF1 006
轴式排列:4—8—4
全长:28.41米
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
制造国家:英国
制造年代:1936年
以上展品陈列于中国铁道博物馆东郊馆。
湖广铁路债券
湖广铁路债券的全文是英文印刷体,正文部分的文字是黑色圆体,票面衬浅绿色花纹底印刷,编号64910面值20英镑。标题为“1911年大清帝国湖广铁路5厘利息递还金英镑借款债券”。正文主要是关于债券发行、利息、兑换、赎买、抵押担保等方面的内容,其下则为中法双方代表的印鉴和签字,左侧印章篆刻“邮传部”,下有督办大臣盛宣怀的签名,右侧印章是驻法大臣官印和签名,官印下面还有他的名章,中方印章下面是四国银行团中法国的东方汇理银行董事的签字。票面所署时间为1913年3月15日,地点在伦敦。债券背面摘录《粤汉川汉铁路借款合同》中关于抵押和赎买的部分条款文字。
小科普:清末铁路债券案
1979年11月,就在中美正式建交后不久,美国公民杰克逊等9名清末湖广铁路债券持有人,向美国阿拉巴马州北区地方法院东部分庭对我国提起诉讼,要求我国政府偿还他们所持有的湖广铁路债券本金1亿美元外加利息和诉讼费。法庭受理了他们的诉讼,于同年11月13日向我国发出传票,指名由当时的外交部部长黄华收,并要求我国政府于收到传票后的20天内提出答辩,否则将做出缺席判决。我外交部断然拒绝接受传票,将其退回。在遭我国政府拒绝后,美国阿拉巴马州地方法院关于湖广铁路债券案的审理法庭竟然于1982年9月1日对该案做出了缺席裁判,判决我国政府赔偿原告杰克逊等9名美国公民41,313, 038美元,另付利息和诉讼费。
我国政府对美国法院的判决拒绝接受,并专门调查了有关湖广铁路债券的历史渊源。1911年春,清政府颁发了铁路干线收归国有的上谕,宣布由各省自行出资修建的铁路干线一律“收归国有”,准备以“国有”为名,出卖国家的铁路主权,以挽救其岌岌可危的政权。同年5月20日,由当时的邮传部大臣盛宣怀为清政府代表,与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签订了《粤汉川汉铁路借款合同》。合同规定的借款总数为600万英镑,约合当时9,000万两银元,年息5厘,期限40年,四国各提供1/4的款额,以两湖厘金盐税等收入作担保,用以修筑两湖境内的粤汉铁路、自京汉铁路广水车站附近至襄阳,再经荆门州至宜昌、自宜昌至四川境内的夔州府(今奉节)的川汉铁路。
根据借款合同发行的湖广铁路债券,是清政府借口修筑粤汉、川汉铁路而向外国财团借款所发行的债券。它标志着清政府把湖北、湖南、广东3省人民从美国侵略者手中赎回的粤汉和川汉铁路的修筑权又重新出卖给外国列强。从债券背面摘录的《粤汉、川汉铁路借款合同》中关于抵押和赎买的部分条款可以看出,美英等帝国主义列强通过贷款方式间接控制了我国的铁路路权(包括修筑权和经营权),并在取得铁路投资权的同时,铁路修建所需的材料供应、设备采购、工程施工、铁路修成后的管理及人事大权也一并收入他们的掌中。这激起了湘鄂粤川4省各阶层人民的愤慨,湖南、湖北、广东、四川4省大举展开了保路斗争,并由此爆发了辛亥革命,清王朝的统治最终走到尽头。
但是,这项借款合同并没有随着清王朝的覆灭而取消。1913年,中华民国交通部与四国银行团订立实行湖广铁路借款合同办法,继续发行该债券。
追溯至此,我国政府认定原告所持债券为旧政权遗留的恶债,我国政府不予承认。根据国际法中国家主权豁免原则和旧政权恶债不与继承原则,认定美国法庭的裁决是无效的,并与美国国务院进行了多次交涉,美国国务院决定干预此案。同时我国也接受了美方的建议,聘请了美国律师出庭进行申辩,要求法庭撤销缺席判决。最终美方法庭重新审理了此案并做出新的判决,撤销了原判,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此后,原告向联邦法院提出的上诉请求也被驳回。至此,湖广铁路债券案于1987年3月9日宣告终结
煤油号志灯
煤油号志灯为四面方灯,铁框架,三面有玻璃,一面为铁开门,开门内焊铜反光碗,外焊长环形铁把手。铁提梁手握部分为弓形面,方灯上部为折腰散热碗,碗盖为伞形。底部为方形铁灯座,可拆卸。它是一种烧煤油的信号灯。
中国铁道博物馆是中国铁路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是中国铁路的文物收藏展示、宣传教育、科学研究的专门机构,是保护铁路历史遗产,传播铁路科技知识、宣传铁路建设成就的公益性文化场所。
铁路博物馆机车车辆陈列厅展出的文物展品,是中国铁路牵引动力发展变化的缩影,是中国铁路从落后到现代化的历史见证。
博物馆具有收藏、保护、研究、陈列、传播等职能,主要负责铁路行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播铁路科技知识,宣传铁路发展成果,负责铁路历史文物、科研成果的收藏、保管、陈列、展示及编辑研究等工作,初步具备了博物馆的各种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