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辩证唯物主义】如何分辨布尔乔亚与普罗大众:和劳动人民打成一片的唯一方式,...

2023-01-12 02:15 作者:自言自语的小谱  | 我要投稿

__________________

★新旧唯物主义不同的立足点

“旧唯物主义立足于市民社会,而新唯物主义立足于人类社会、社会的人”——M

①从这句话切入,我们要知道(在现实意义上)如何理解普罗大众是人类社会、社会的人。一方面什么是代表人类社会的普罗大众?拿手机作比喻,现代每个人都有一部手机作为消费终端,所有的信息归总、消费活动等等都离不开它(所有经济活动发起的意向都交汇于此)而普罗大众就相当于现代社会的一台手机(而市民是手机的主人)——它是生产当中的工具、资源、耗材;消费当中的终末环节(而且它具有工具性——“不是你在消费,是消费以你作为中介”满足最基本的需求:食欲、自尊...)

__________________

普罗大众同市民阶级与消费品之间关系不一样。市民社会由于他身份背景有增值性资本兜底,他们可以同生产要素、消费要素拉开距离,因此他们有相当独立的金融人格、财政人格(它与独立性的增值资本是一个东西)而普罗大众无法与其生产要素拉开距离(他与他岗位上的机器在社会话语中是实际上是均质的,至少在布尔乔亚眼中是同一种东西)他们同消费要素也一样(对于普罗大众来说他不太在“日料”、“煲仔饭”...之间作出非常审美性的选择)整个消费过程实际上是他的工资以这个普罗大众的思维(食欲、爱欲)为中介——是这笔工资本身在吃喝(它不具有一种投机性,而布尔乔亚市民他总是要有一种额外的剩余性享乐“体验一下生活”)在这个意义上讲,如果我们非常教条地去理解马克思的这句话的话我们就会说“那能代表人类社会、社会的人的还不是我们这些具有独立(良好的教育、职场、金融...)人格的人”。市民社会自居为人就应当有这些东西(“没有这些东西怎么能算人呢?”)

__________________

②所以普罗大众为什么更能代表人类社会?——因为我们是和社会本身符合人性的再生产过程融合在一起的(不是靠小布尔乔亚的文化生产、鄙视链生产来维持的)社会具有人性,是因为劳动者在给它续命(不仅仅是续命还维持它的人模狗样)是劳动者去和消费资料(这些被小布尔乔亚看成没有人性的东西,这些食品、清洁...一线的生产劳动)打成一片。从这个意义上讲小布尔乔亚他身上也有劳动者的属性,但是他否认这些东西(他也会有劳动)他更多地是由增值性资本来定义其人格、自我认识(“我有三套房”“我有哈佛大学文凭”“我有XX奖”,好像自己的份额越来越多)

__________________

普罗大众能代表社会的人也是由于他同生产资料、消费资料打成一片,他实现社会的再生产与代表社会的底线。“社会的人”也意味着它能够折射出这个社会主导的样态是怎样的——普罗大众就代表了一个人如果无其内在性自身性,而他不得不暴露于这个社会的时候的样子。反过来市民社会好像就有其内在性,他脱离社会生产关系之后好像还有个额外的人(这个人仿佛是不需要去为了社会现实层面、再生产环节束缚于其中的,“独立的家庭、公司丶单位...”)很多脱产学生也是如此(精资)他不愿意好好学习的原因是不愿成为社会化劳动、分工的一部分(我还有我的爱好、个性...其他别的东西)他的学习没有“不得不学”。

【辩证唯物主义】如何分辨布尔乔亚与普罗大众:和劳动人民打成一片的唯一方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