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比亚Z50Ultra——中兴给粉丝提交的及格分答卷,米粉心中的Mix
说实话,现在手机迭代非常快,一个品牌商一年可能发布2-4款新品,以前卷的是性能,到现在先是屏幕、外观再是后摄,再倒回卷性能。
而且自iPhone X的刘海屏问世以来,苹果愣是把安卓和其他厂商整的一愣一愣的。
Face ID+全面屏手势交互,重新定义了全面屏的外貌,以及操作习惯。
而此时,各个厂商为了提高屏占比,也是想出了不少方法。
水滴屏,异性屏,后来到添加前置摄像头升降,来提高屏占比。但最后又回到了水滴屏,甚至仿抄iPhone X的刘海屏,用18年老罗坚果3发布会说的那样“由于业绩占据领导地位的公司走了,于是一群…”基本能想到老罗想吐槽什么。
确实,苹果那个刘海是真的丑,但苹果在刘海塞的东西起码是实用性的东西,而不是像其他厂商一样盲抄。但如果设计不成功,苹果又怎么会到14系列的感叹号之前怎么会一直用刘海屏。
不过这个而那时候的中兴,可能就想捣鼓些一般人不敢搞的东西了。
当然这并不是只有中兴一个想到的,19年华为先是在申请隐藏前置摄像头的专利,小米宣布自家的隐视屏,oppo甚至还整出了样机,但据说自拍效果很差。
可谁能想到第二年,中兴就发布了第一款能量产的屏下摄像手机,A20 5G
不过屏幕摄像头那块区域的像素点很低,肉眼可见的那种。
一转眼,两年多过去了,直到前阵子发布的屏下四代技术,我才发现,好家伙,中兴还在捣腾啊。
想到这里,看了看自己手头上的索尼Xperia 1,寿命也快到了,即使手机本身没什么问题,但不怎么用得上的4K屏+3300mAh的电池,一天轻度2冲是避免不了的。
14号那天,打算打开淘宝的我准备看看购物车里的三星Note10 5G+价格的时候,我被首页所推送的手机——努比亚Z50 Ultra吸引到了。
直角边框,直板机身,20:9,能兼顾拍照的同时,性能配置能应付偶尔轻度的游戏时间。3999起步的价格让我直接删除了在购物车里的三星,第二天便直接打开京东购买了它。
为啥去京东买?京东配送快啊。
因为3999起步配置8+256,我选择加300上12+256的夜海配色,这样能兼顾后期软件迭代更新所造成的内存占用大的问题,加上骁龙8 Gen2的性能,也能保证我未来两年不用换手机的需求
拆包部分
拿到包装,查看标签的内容确定配置没发错,拆封取出手机本体。

先看配件,80W的Type-C快充头,支持PPS充电协议,最高额定输出功率为80W,标准输出功率为45W 。

充电线为红色Type-C to Type-C数据线,最高支持9A,线材长度93.5cm(不计两端接头),采用红线+两端线头黑色的黑红配色。

打开保修卡的位置,有个官方的四角包边的手机壳,但并不会保护到机身边框,估计是考虑到机身落地角落先着地的概率大,所以重点保护了四个角。后面的盖板比后摄镜头突出,能一定程度保护镜头不被磕碰及划伤。手机壳边缘和四个包边做了电镀漆,因为未给中框部分做好保护部分,使得装上后握持的感觉偏近裸机手感。

来到手机本体,揭开静电保护膜,第一眼便可看清它的屏幕全貌,没有开孔,屏下前摄在自然光下若隐若现,想看清楚只能在强光下才行
翻到后面,为35mm 64MP主摄+85mm 64MP潜望式长焦和50MP超广角,两颗64MP摄像头红色外圈内做了类似相机镜头的纹理,旁边为环形闪光灯,内部由两颗LED组成的。中间的为多通道光谱传感器,来为相机其他特色功能做更好的采样处理。夜海色的后盖为1:4镜面+AG磨砂工艺。套上壳后露出的后盖部分完美分开两枚64MP主镜,旁边还刻有努比亚的logo。镜头部分和后盖部分看突出的部分,加上其他UP拆机视频,可能并不是一整块玻璃。
机身尺寸和我之前这台Xperia 1基本一样,就是比它宽了点。整台尺寸手机上手的第一感觉,就是硬朗,厚重,拿起来很有分量。
手机硬件
开机后,手机系统是默认打开夜间模式,应该是为了照顾到前摄屏幕区域的损耗。但在黑色壁纸下,确实是看不太清楚前摄,如果不是出厂贴的膜有个开孔的情况下,你可能甚至不会去留意前摄。
屏幕边框收窄得很合适,不会因为过窄导致误触手机边缘,但手小的用户单手操作可能还是会误触到。显示边角弧度很小,拿在手就是一整块屏幕,看着很舒适。屏幕6.8英寸直屏,分辨率为2480×1116, 120Hz高刷屏,属于1080+的屏幕。但我长期开着60Hz,用一些网友的话说,就是“我可以不开高刷,但我不能没有”。
可能会有人好奇贴了钢化膜会不会影响屏下指纹识别。我的回答是,确实会影响,但不会很大。以及很多人吐槽4千价位不上无线充电,我的看法是,很多场景下无线充电的优势并不如有线,猜猜为什么其他厂商宁愿拉高充电功率也不愿意去倒腾无线充电。确实,8.3mm的机身不塞个无线充电可能是不合理,但你得考虑一下镜头模组和主板屏幕+电池加散热堆料导致的厚度增加。加上无线充电发热大确实会伤电池,原理我相信其他科技博主也有说过。说到底,无线充电给用户带来的对未来的无限遐想,终究是有代价的。
性能方面,其他UP都有测试,我也就不测了。我本身也是更偏向玩PC端的游戏,手游目前就三个音游+微软纸牌。
续航方面,5000mAh的电池,搭配8 Gen2的功耗,从18日晚上11点100%开始,到20日上午11点还有21%的电量,期间有玩了2.2小时的游戏,打开手机刷了5小时以上的视频,没开急速快充充了三分钟,而这样的续航完全够我使用。
温度方面,我不玩什么很吃性能的游戏,打开游戏模式,性能设置均衡连续玩一小时的Arcaea,温度在38°左右。连续观看视频手机温度没超过35°,据官方说对比上代散热方面堆了不少料,看来确实如此。
拍照方面,就扔几张样张,我技术就这样。

前摄就不用看了,头发很糊,但能看清人脸,扫脸肯定是没问题的。但这是屏下摄像的弊端,不可避免。
说到屏下摄像,肯定逃不开很多人说的“天眼”和摄像显示区域磨损问题。在手机显示暖色调时,那个问题并不会很明显,甚至你会直接忽视掉,因为色差太小了;但如果是冷色调,会变得非常清楚,甚至会出现显示区域“绿屏”、“有绿线”的问题,我认为这不属于品控问题,而是本身结构缺陷导致的。如果很介意,可以直接将通知栏改成全黑就行了。
顺便一提这块屏幕虽然是支持10bit色深,但色彩调校整体偏冷,最好自己手动调整会好点,然后设置个可以的壁纸,就看不出来了。

有点可能会很多人都会在意的问题:屏下摄像位置的屏幕损耗会不会和以前一样。这个只能说,毕竟还是新品,剩下的交给时间吧。
外放方面,只能说听个响的程度,关闭DTS会略好一些,但在连接有线或者无线耳机下,DTS完全用不了,可能是系统问题,但我也用不上,所以也罢。
系统为MyOS 13.0。拿到手机开机使用那天就受到有一个系统优化补丁,但因为那时候没测试,所以没有更新前后的对比。虽然很多人吐槽MyOS毛坯房、不好用,但对我这种用惯安卓原生的来说,还能接受。不过貌似不能刷其他系统的,系统应该可以降级。
吐槽部分
吐槽点还是有的,主要是以下问题。
大家最关心的屏幕开眼问题,说明已经说过原因了
手机上方的扬声器开孔就是个摆设,堵上是不影响听筒发声的。屏幕上方听筒那条缝才是扬声器发声部分。也就是说并不是斜对角扬声器设计,是近对称的。
作为4000价位的手机,机身没有3.5mm耳机孔,也不送3.5mm耳机转接线。那怕我是真的看不起那个原装很廉价的转接线,可它就是不送。虽然买的时候送了个蓝牙耳机,可我要是买的单机没赠品送的咋整?
连接蓝牙耳机听歌有时候会没声音,但播放器还在正常播放,需要关闭软件重新打开才能解决。
在打开系统任意设置时,或者使用全面屏手势快速切换后台会发现还有个黑屏的系统程序,估计是系统问题。
系统的DTS貌似只能在外放的时候用,连上耳机就没用了。
评价
它可能不是完美的,它也可能是完美的,不同的用户群体,评价也会完全不一样。我个人感觉,这次的四代屏下摄像技术才算是可以拿得出手的。它没有抛弃一直以来都在支持的中兴用户,可能这代产品开始可能才是中兴加速研发的阶段。希望今年我们还能听到最新的技术突破进展,提早看到第五代有更好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