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正邪两赋的哲学思想
哲学是研究自然万物普遍运行规律的一门学科。一个优秀的科学家,也必然是一个优秀的哲学家。
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他从宏观世界,去理解微观的粒子运动,继而发明了震惊世界的狭义相对论。
哲学是一门社会自然科学,研究它需要了解各个方面的知识,既要世事洞明,也要人情练达,我们需要科学辩证地认识世界。

而《红楼梦》无疑是一本学习社会哲学的奇书,书中人物往往是一正一反,一隐一现,相互对立,如果只看表面故事,对于他人的观点,不假思索地全盘接受,也辜负了曹雪芹的良苦用心。
正邪两赋也是一种辩证看待世界的方法论。书中的故事也在告诫我们,不要让情绪和本能左右了自己的判断。
俗话说,文史哲不分家,我觉得《红楼梦》最伟大的价值在于其蕴含的哲学精神。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也是要我们客观理智地去看待世界,去宽容地对待身边的人和事。《红楼梦》的伟大价值, 绝不仅仅体现在其故事内容上,又或者一些可有可无的索隐内容,它背后的思想价值也是无可计量的。
哲学对个人成长有着积极意义,无论中学生,还是大学生,都需要学习哲学。没有科学辩证的精神,学再多的知识,不善于利用,不能运用在现实生活中,也只是知识的傀儡。而优秀的文学作品,恰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哲学思考,它教会我们从不同视角辩证地去看待一些现实问题。
在曹雪芹眼中,人由正邪阴阳二气汇合而成,他认为万物有灵,贾宝玉也一心想着随花飞到天尽头,但这不是封建迷信之类的,他只是认为花有花魂,鸟有鸟魂,人有人言,兽有兽语,他的精神朴素而真诚, 充满了对自然世界的热爱。
他希望与天地融为一体,成为自然的一部分,他写书也不求名利,只为让人破愁解闷。他渴望让生命过得更精彩,也让自己的灵魂世界更充实。
很多人觉得这本书讲的是虚无主义,但大多是泛泛而谈,而无法提供解决办法,因而我想从一些前沿科学入手,去阐述一些哲学问题。
在解读古典文学时,我觉得古代先哲的智慧,对当今世界也有着一定启示。
灵魂和意志的产生究竟如何而来,从古至今都是令人困惑的事。自量子力学理论建立后,关于这方面的讨论就从未停止,人类的认知不断被颠覆。
我们需要拥有孙行者的乐观进取精神,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家园。
在正邪两赋一篇,我阐述了正与邪、是与非的辩证关系,以及精神内耗的产生,和自我意识的培养。我将侧重点放在环境对个人的影响上,也希望每个人能培养自主思考能力,建立自己独特的个性。
当然自我精神控制力也是影响成长的重要因素,只是在我看来,大多数人并不能靠自己,克服环境带来的影响,认识到环境的影响,才能找到克服困难的办法。
对抗虚无主义最好的法子就是激发心中的智慧人性,与更多的人构建起感情上的牵绊。很多人摆脱不了自我为主的本能和情绪的偏见,将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归结到一些空泛又笼统的概念上。
你越是消极,命运越对你消极,你越是积极,你获得积极力量的机会越多。脑子也是越用越活,不用则更加僵化,当思想开始犯懒,潜意识里也会促进懒惰思想的转变,更加难以挽回,渐渐听不进去智慧人性的声音,便会屈从自然欲望。
随着欲望的增加,情感的纠结,人也会迷失自己,渐渐忘记我们来时的模样,忘记原本单纯善良的那个自己。有时候我们也要顺其自然,不必总思索些自己无法左右的事。
生活往往事与愿违,太想得到,反而更容易失去,太容易得到,而又不懂得珍惜。该属于你的你逃不掉,不是你的也不用去抢夺。
有些事非人力所能控制,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未雨绸缪,居安思危,提高知识和能力,锻炼体魄与精神,提高对抗危机的能力和意识。未来的事,谁也说不清,不必做杞人忧天的傻事,做眼下正确的事,把精力放在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上就行了。
曹雪芹曾经也有过很痛苦的经历,陷入到严重的内耗之中,他通过研习佛法,不断思考,依靠自己的力量,重新走了出来, 并且养成了独特的自我意识。
书中那么多悲剧,也是希望用一次次的伤痛,点燃人们心中那一团热火,来激发人们心中对温情的向往。
不要否认心中的热毒,也不要用虚伪的道理压抑欲望。曹雪芹和吴承恩也不主张压制人的欲望,而是希望培养彼此之间的感情,建立起更牢固的关系。
就如孙悟空起初带上紧箍咒时,恨不得将唐僧打死,但是他最终在不断的磨砺中,与师傅建立起更牢固的感情关系。

孙悟空也因有了远大志向,幻想着与天地日月同生死,才成就了无上神通。而人类正因为喜欢幻想,永不满足,才能不断进步,不做白日梦,没有痴心妄想,也就没有更广阔的进步空间。人需要有梦,并且是宏大的梦想,不管这个梦是否能实现,又或者说梦想本来就不是拿来实现的,只要有梦,总会一直支持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这也是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不让小学生淹没在繁重作业里的原因。小小年纪,灵魂就受到束缚,影响是一生的,最后也会变成一件任人摆布的生产工具。
而我们现在的教育,恰恰缺乏主动成长得精神,更多是被动接受式教育,这样培养出的人才,以后很难有终生成长的意识。所以说要解放人的精神,锻炼其独立思考能力。
不要过分关注一时的成绩,更应该关注的是孩子的精神是否自由,禀赋和天性是否得到完全释放和发挥。同时不能放任懒惰和情绪。懒惰让人迷茫,纵情使人沉沦。
成长就是不断克服避难求易的天性,慢慢由易入难盘旋向上的过程。随着身体和力量增长,我们对痛苦的忍耐力也随之提高,也能从事更困难复杂的事情。
在文学尺度上,吴承恩与曹雪芹达成了默契, 都是一个不甘平凡的石头惹出的那么多事。

而施耐庵与罗贯中,也保持着契合,故事的开始都是源于邪气的蔓延生出了那么多是非。108天罡地煞与张角发动黄巾起义,是邪气的应运而生,但他们都没有否认邪气,而是以激发人们心中的正气为主。
薛宝钗的长命金锁与孙大圣的紧箍咒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她原本也喜欢看歪书,一心想着金玉良姻,她一直渴望着爱情,一种听从父母安排,一种受上天眷顾的爱情,为了这个目标,她甘愿付出自己的所有,她能坚定自己信仰,并能一直为此默默付出努力,这是人心中伟大的力量。

人要是没了信仰,没了心中的热毒,那还能辨清是非吗?世界要是对这样努力生活的人都不能容忍,那还有希望吗?薛宝钗的故事隐藏得很深,而我觉得她的故事也最让人动容。
林黛玉是人们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她与贾宝玉为了彼此的爱情敢于粉身碎骨。然而当他们面对家人的阻挠,面对命运的安排时,他们又是那么的无力。但我们不能把责任都归结到那个时代的苦命人身上。他们一样有梦,一样有所追求,他们从未想要伤害别人,却受到无形的道德审判。

曹雪芹不仅在劝人向善,也在试着开解人们的心怀,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有各自的使命,与其思考空空之道,不如将眼前的事做好,正义大道俯拾即是,玉壶冰心却难能可贵。曹雪芹并没有试着讲理,他只是想燃烧一片寸草之心,在昏暗的角落为世界带来一片烛光。
曹雪芹喜欢以小见大,他通过一个大家族的兴衰变化,和一个个闺阁女子的兴衰际遇,折射出对历史的反思,对旧社会的批判,以及对人性的叩问。
《红楼梦》的思想内涵是丰富且深沉的,而在下的解读也是浮光掠影。可即便力量微弱,我也愿倾尽全力,向外传达一份积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