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德全说书-帝国的故事(十九)

2023-09-19 12:27 作者:邓德全说书  | 我要投稿

帝国纵论二 当然这种廉价高效的军事人员也不是完美无缺,最大的缺点就是它的“保鲜期”非常有限。这些野蛮战士是大地的产物,他们在艰苦而危险的生活环境中磨练了自己技巧和意志,在部族仇杀中的到了战争的经验,一旦把他们统一到一个宏伟的旗帜下,就能产生巨大的力量。但是一旦他们的生活环境改变了,那么就会很快退化。 把野蛮人的军事和文明世界的财政以某种方式嵌套在一起,就能达到非常好的国家机器性能。阿卡德帝国是历史第一个这种类型的帝国,在后续的历史上同样类型的帝国会不断的出现。这些帝国最辉煌的年代都是在在“军事保鲜期”内,然后就会日益平庸。 即便是在同一个民族之下,军事人员和财政-行政人员之间也会有本能的敌意,军事羡慕后者的“油水”,而财政-行政人员者害怕前者的武力威胁,如果这其中在牵扯民族和文化的差异,就会有更多的矛盾。所以过了“军事保鲜期”之后,军队退化了,但是矛盾依然存在,所以这种帝国“转型”并不容易,北魏的孝文帝改革导致了国家分裂,蒙元的每次汉化都会引发内战和皇位之争,最终都是和林蒙古化的亲王战胜了北京汉化的皇帝。 作为统治者本身也是这种转型的中的有害因素,因为统治者来自于野蛮民族,但是“心向文明”,这种向往并不是所谓的历史宣传品中所描述的顺应历史潮流,加强民族团结,而是一种自私自利的表现。因为在农耕民族中,对上位者的忠诚是一种经过反复洗脑 抽象的顺从,而在野蛮民族中这是一种有选择的忠诚,统治者必须表现出应有的能力。人性的自私和懒惰会让统治者心向前者,这也是为什么马其顿的亚历山大愿意做埃及的法老和波斯的君主,而不愿意做马其顿的国王。而在军队来看,统治者的行为往往会看作一种背叛,这就导致矛盾的激化,引发内战。 所以这种类型的帝国往往都是开局容易,后续艰难,几个成功的转型案例,如奥斯曼土耳其和中国的清朝,实际上都是基本上撇弃了旧的军事体系,建立了新的军事基础之上。

德全说书-帝国的故事(十九)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