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明朝藩王之靖江王

2020-04-18 22:22 作者:迪诺信王世子RWS霖三爷  | 我要投稿



靖江王为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三年(1370年)分封的第十个藩王王爵,同时也是明太祖分封的藩王里面非明太祖的后裔。初代靖江王为朱守谦,明太祖的侄孙(其长兄朱兴隆次子朱文正独子),于洪武九年(1376年)就藩桂林,至南明永历四年(1650年)最后一代靖江王朱亨自缢,实任靖江王共传十一世十三代。

靖江王王爵是明代里唯一一个情况和待遇特殊的王爵,除了历代靖江王不是朱元璋的直系子孙,与有明一代数以千计的郡王在政治、经济待遇上存在很大的差别,在许多方面享受了相当于亲王级别,或低于亲王,但高于郡王的特殊待遇。《明史》记载为“禄视郡王,官属亲王之半”,洪武九年定“靖江王,每年米二万石,钞万贯,余物半亲王”。

明朝规制,皇子封亲王,授以金宝、金册,亲王子封郡王,授以镀金银印、银册。靖江王虽以侄孙封王,但其始祖是朱元璋的长兄,故地位独特,在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守谦首封靖江王时得授金册、金宝;在洪武三十五年(公元1402年)八月成祖登极后亦授予朱赞仪金册、金宝,但制如郡王之册宝;及永乐九年(公元1411)朱佐敬袭位时初给银印,低于郡王,宣德中改用金涂,与郡王等,但册一直是金册。靖江王的冠服、车辂仪仗、朝贺礼仪等则大体与亲王相同,官属、护卫数量也在亲王府范围之内。《明史》卷五十四《礼志》记载:“靖江王则以亲王封,故视秦、晋仪。”

在禄米赏赐方面,靖江王最初也是与亲王一样的。永乐以后降为“禄视郡王”,但在皇帝恩赏方面仍享受亲王待遇。此外,靖江王府还置有庄田,这是郡王所没有的。

旁系宗室的最高等级封号为辅国将军或奉国将军,宗女最高等级封号为县君或乡君。但王爵继承人封号为世子而非郡长子。

著名人物介绍

第一代靖江王朱守谦在父亲被处决后被太祖养育在宫中,直到洪武三年(1370年)受封靖江王;其王府原为元顺帝潜邸。因好于结交小人使封地百姓有怨言,太祖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召朱守谦返还京师,戒谕他。但前者因作诗,诗中颇有怨言致使皇帝震怒而废为庶人。

居住在凤阳7年后,太祖恢复了朱守谦的王爵,改镇守云南,又赐书戒谕,语极挚切:“ 云南诸夷杂处,地险人顽,守者非恩威并行不可得而长久,故能者必恩威兼著,赏罚严明,笃在防奸御侮,不作无益之工以疲士卒。域内无警,使乐有余。士卒既安,土人畏威怀德,则久长必矣。云南冬无酷寒,夏无炎暑,气候和平,可谓乐地。然尔戴罪而往,所居之室且可取容而已,所领军士止存百人自随,其余悉与总兵官备御。因粮于外,且积余粮以备明年屯种。旧守军士皆是力农,仅能自给,若不度在下之情,必使坐食待尽,一有窘乏,大非便也。尔所居,非奉朕命,必欲称及尔心,则人劳灾兴,有不可逃。尔其钦哉! ”。但朱守谦热仍然和以前一样暴横而被太祖召回京,再次居于凤阳。之后更强取牧马,太祖于是将他禁锢于京师。

朱守谦外祖父谢再兴,同时亦是徐达的岳父,明成祖皇后仁孝文皇后的外祖父。因此朱守谦和仁孝文皇后是姨表兄妹。


第二代靖江王朱赞仪朱守谦嫡长子,于洪武三十年(1397年)三月受太祖诏令拜访秦、晋、燕、周、楚、齐、蜀、湘、代、肃、辽、庆、谷十三藩王,自湘、楚入蜀,历陕西,抵河南、山西、北平,东至大宁、辽阳,从山东回京师。原于建文二年(1400年)袭封,却因靖难之役永乐元年(1403年)才复藩到封地。


第三代靖江王朱佐敬朱赞仪庶长子,初时用银制印玺,明宣宗时改用金涂印玺,爱好读书、书法,常登独秀峰,信仰佛教。明英宗时因于弟奉国将军朱佐敏的关系恶劣,以至常常互相向皇帝上奏诬告对方。

第五代靖江王朱约麒史载有贤淑之名,正德十四年(1519年)二月十七日病故后,明武宗之母慈寿皇太后等宫眷曾派人前往吊祭。朱约麒嫡长子朱经扶在父亲死后袭封靖江王,曾写下《敬义箴》。

第七代靖江王朱邦苧曾因巡按御史徐南金互相攻讦参奏而被世宗褫夺禄米,问罪于属下官校。其正妃滕氏为妾刘氏所害,但因为刘氏之子朱任昌为世子,朱邦苧未敢追究,但亦未授刘氏封号,而是封侍女郑氏为夫人(第十代靖江王朱任晟之母)。


第十二代靖江王朱亨嘉早年以庶子身份袭封,其嫡兄弟与本藩宗室上疏攻讦,历经天启崇祯两朝都未了结。南京沦陷后,于隆武元年(1645年)八月初三日,在广西总兵杨国威、桂林府推官顾奕等人的拥护下,自称监国于桂林,改桂林为西京,改元兴业。当时在梧州广西巡抚瞿式耜得知朱亨嘉僭位,要思恩参将陈邦传助防,又通知当地土司的“狼兵”,不要听从朱亨嘉的调遣。瞿式耜不奉朱亨嘉召令,朱亨嘉亲至到梧州,拘捕了瞿式耜,幽禁在桂林。时唐王朱聿键为帝,瞿式耜派人去祝贺,要求朱聿键来平定朱亨嘉的叛乱。两广总督丁魁楚在梧州突然发兵进攻,朱亨嘉逃回桂林。受困于桂林的朱亨嘉,释放了瞿式耜,希望瞿式耜能帮他守城。瞿式耜与中军官焦琏召陈邦传共同捉拿朱亨嘉,在八月二十五日朱亨嘉被俘,隆武二年二月(1646年)年被押到福建,四月被缢杀。

而朱亨嘉的最后结局有不同记载:

  • “俘亨嘉及杨国威、顾奕等至闽,戮于市;废亨嘉为庶人,幽死。”(出自钱澄之《所知录》卷上《隆武纪事》)

  • “亨嘉寻病死。”(出自邵廷采《东南纪事》卷一《唐王聿键(弟聿𨮁、聿锷)》)

  • “擒亨嘉、国威械送福州,斩于市。”(出自顾炎武《明季三朝野史》卷之三《思文纪略》)

  • “唐王废靖江王亨嘉为庶人。丁魁楚遣总兵马吉翔械亨嘉及杨国威、顾奕、史其文等至建宁行在,帝命楚、淮诸王会议,免为庶人,安置连江。敕奉新王严加钤束,不许令见一人透出字;若有毫厘疏虞,地方官从重加法,王责亦无所辞。寻命掌锦衣卫王之臣扼杀之,托言暴疾死。”(出自李天根《爝火录》卷十四,二月戊寅朔)

  • “贬靖藩为庶人,安置广东博罗县,至县,未几死。”(出自屈大均《安龙逸史》卷上)

  • 钱海岳《南明史》亦记载朱亨嘉“废为庶人,安置连江,以幽死。”


第十三代靖江王朱亨歅小字玉哥,于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奉隆武帝诏袭封为靖江王。和瞿式耜张同敞一起抗,得到瞿式耜的拥戴,曾多次上请封其为亲王永历四年(1650年)孔有德再次率清军攻破桂林门户严关,桂林守军闻风而逃。朱亨歅与瞿式耜、张同敞都不愿出逃,遂被清军俘虏。不久,瞿式耜、张同敞被孔有德杀害于叠彩山风洞前,朱亨歅则被缢死于西门外民房中,享年五十有五。钱海岳南明史》载朱亨歅与子朱若春、朱若昇哭辞祖庙,然后与宗室黑旧爷、崇善、长史李甲六人在宫中自缢。后永历帝追赠朱亨歅为靖王,赠朱若春为靖江王、朱若昇为辅国将军。


《清代学者像传》第一集里的石涛

清初画家石涛,原名朱若极,小字阿长别号很多,如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法号元济原济等。与弘仁髡残朱耷(宁府宗室)合称“清初四僧”。其父朱亨嘉企图称监国失败被唐王处死,若及被宦官(即喝涛和尚)救出,由桂林逃到全州,在湘山寺削发为僧,改名石涛。

石涛一生浪迹天涯,云游四方,在安徽宣城敬亭山及黄山住了10年左右,结交画家,后来到了江宁(南京)。晚年弃僧还俗,成为职业画家。清圣祖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二十八年(1689年)两次南巡时,他在南京、扬州两次接驾,献诗画,自称“臣僧”。后又北上京师,结交达官贵人,为他们作画。但终不得仕进,返回南京。最后定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有大量作品传世,但伪作亦多。他还总结与整理他多年来绘画实践的经验与理论,使他晚年的作品更加成熟和丰富多采。石涛晚年多病。康熙四十六年丁亥(1707年)七月,又病腕,不久去世,葬于扬州,现存其墓于扬州大明寺。石涛死后,高翔每岁春扫其墓。

字辈

朱元璋也为朱守谦的后裔题了字辈诗,但靖江王府的子孙无需像朱元璋的直系子孙那样,名字需要使用以五行为偏旁的字(起码不用烦恼没有字用),但他们之中亦有同辈用固定同偏旁字体的习惯。

靖江王府的字辈为:

赞佐相规约,经邦任履亨,若依纯一行,远得袭芳名

据桂林嘉庆十一年《修建朱家祠碑记》记载,后来靖江王后人在清朝嘉庆年间已经把字辈用完,又题了另外20字:

继志宜从本,敦修尚贵贤,振家招广盛,宝善乃长延



历代靖江王

  1. 朱守谦1361-1392),朱元璋长兄朱兴隆之孙,朱文正之子,原名朱铁柱,一度改名为朱。在父亲死后于洪武三年(1370年)受封靖江王,洪武九年(1376年)就藩桂林。洪武十三年(1380年)一度被废,后在凤阳七年后复爵,最后又因为暴横被召回京师再次被废。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正月卒。葬于钟山

  2. 朱赞仪1382-1408),谥号靖江悼僖王朱守谦嫡长子。建文二年(1400年)袭封靖江王,因靖难之役永乐元年(1403年)才复藩到封地,永乐六年(1408年)卒。

  3. 朱佐敬1404-1469),谥号江庄简王悼僖王朱赞仪庶长子。永乐九年(1411年)袭封,成化五年(1469年)卒。

  4. 朱规裕1453-1489),谥号靖江昭和王,庄简王朱佐敬嫡长孙,朱相承(后追封“靖江怀顺王”)嫡长子。其父亲朱相承先其祖父逝世,成化七年(1471年)袭封,弘治二年(1489年)卒。

  5. 朱约麒(1475 - 1516),谥号靖江端懿王昭和王朱规裕嫡长子。弘治三年(1490年)袭封,正德十一年(1516年)卒。

  6. 朱经扶1493-1525),谥号靖江安肃王,端懿王朱约麒嫡长子。正德十三年(1518年)袭封,嘉靖四年(1525年)卒。

  7. 朱邦苧1513-1572),谥号靖江恭惠王,安肃王朱经扶庶长子。嘉靖四年(1525年)袭封,隆庆六年(1572年)卒。

  8. 朱任昌(1532-1582),谥号靖江康僖王,恭惠王朱邦苧庶长子。万历三年(1575年)袭封,万历十年(1582年)卒。

  9. 朱履焘(1572-1590),谥号靖江温裕王康僖王朱任昌庶长子。万历十三年(1585年)袭封,万历十八年(1590年)无子而终。

  10. 朱任晟1538-1609),谥号靖江宪定王温裕王朱履焘二叔,恭惠王王朱邦苧庶次子。初封辅国将军,万历二十年(1592年)袭封,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卒。

  11. 朱履祜1568-1635),谥号靖江荣穆王,宪定王朱任晟嫡次子。其长兄世子朱履祥先父过世后,继任为靖江世子,万历四十年(1612年)袭封,崇祯八年(1635年)卒。

  12. 朱亨嘉(1583-1646),荣穆王朱履祜庶长子。崇祯十一年(1638年)袭封;南京沦陷后隆武元年(1645年)八月初三日,在广西总兵杨国威、桂林府推官顾奕等人的拥护下,自称监国,后于隆武二年二月(1646年)年被押到福建,四月被缢杀。

  13. 朱亨歅1595-1650),朱亨嘉堂弟,世子朱履祥嫡长子,宪定王朱任晟嫡长孙。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奉隆武帝诏袭封,后被清军俘虏缢死,一说与其子哭辞祖庙,然后与宗室一同自缢身亡(钱海岳南明史》称)。永历帝追封其为靖王其二子也被南明永历帝追赠。

其他大宗成员

  • 朱相承1427-1458),庄简王朱佐敬嫡长子。死在父亲之前,后其嫡长子朱规裕袭封靖江王后,于成化七年(1471年)被追封为“靖江怀顺王”。

  • 朱履祥(1556-1596),宪定王朱任晟嫡长子。本为靖江世子,后先父而死。其嫡长子朱亨歅为末代靖江王。

  • 朱若椿(1650年卒),末任靖江王朱亨歅长子,后被南明永历帝追封为靖江王

  • 朱若昇(1650年卒),末任靖江王朱亨歅长子,后被南明永历帝追封为辅国将军。

  • 朱若极(1642-1707),第十二代靖江王朱亨嘉之子。父亲自称监国被处决后,桂林逃到全州,在湘山寺削发为僧,改名石涛。为中国绘画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弘仁髡残朱耷(八大山人,宁王系后裔)合称“清初四僧”。

靖江王世系图
靖江王陵,位于中国广西桂林市区七星区东郊尧山西南麓,南北15公里,东西7公里,共有王亲藩戚墓葬300多座。

靖江王府,又称靖江王城,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原为元顺帝府邸。

资料出处

  • 《明实录》

  • 《明史·诸王·靖江王传》

  • 钱海岳《南明史》

  • 钱澄之《所知录》卷上《隆武纪事》

  • 邵廷采《东南纪事》卷一《唐王聿键(弟聿𨮁、聿锷)》

  • 顾炎武《明季三朝野史》卷之三《思文纪略》

  • 李天根《爝火录》卷十四,二月戊寅朔

  • 屈大均《安龙逸史》卷上

  • 《修建朱家祠碑记》


明朝藩王之靖江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