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陈子昂·戴建业高能诗词课笔记

2020-07-10 18:09 作者:春日之酒  | 我要投稿

《初唐风骨:陈子昂的悲壮》

  • 文学史地位:

陈子昂是初唐四杰之后使诗歌摆脱齐梁诗风影响的一位重要诗人。他在文学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主要表现有二:

1、陈子昂的诗歌理论革新齐粱诗风,为后来的诗人指明了创作方向

2、陈子昂的诗歌情感激昂慷慨,语言质朴苍劲,主题抒写美好的理想和理想不能实现的深沉的悲哀

  • 文学理论:代表作《修竹篇·序》

在《修竹篇·序》中他提出了自己的诗歌理想:

骨气端翔(骨骼紧凑,气势飞动)

音情顿挫(音节随着情感的变化而波澜起伏)

光英朗练(诗歌格调明朗)

有金石声(节奏铿锵有力)

总而言之,是希望诗歌能够洗去齐粱竞相繁丽的绮靡风气,恢复建安风骨。这里就出现了陈子昂诗歌理论中非常重要的关键词“风骨”。

“风骨”本属于中医的概念,放在诗歌理论中就是强调一种壮美的风格——

刚健的语言、有力的节奏、抒发慷慨激昂的情感,形成一种恢弘的气势

《登幽州台歌》(杂言古诗)

此诗创作于通天万岁元年陈子昂作为随军参谋跟从武攸宜远征契丹作战时。“幽州台”在现北京南边,当时它可是华北平原上最高的楼。而幽州台一带正是以前燕国的地界,这就令人联想到陈子昂同一时期所作的另一首诗《燕昭王》,陈子昂在该诗中表达了希望能受到明君赏识重用的愿望,如今登上幽州台,眺望辽阔天地,他内心那种不遇的悲慨更深了几分。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在我陈子昂出生之前看不见曾经在这片大地上纵横驰骋、金戈铁马的明君贤相,在我陈子昂死后也见不到这片伟大土地上继续演绎兴衰的英雄豪杰、良将贤臣。这一句看似在抒发生不逢时的悲慨,实际上他要表达的是“人生是偶然的”。我们都只是出生在了历史长河中的某一个节点而已,人生其实是短暂的一瞬间,在陈子昂看来他可能是刚好是那倒霉的一瞬间。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站在这高台之上,眺望着无尽的广阔天地,人的渺小感便油然而生。陈子昂这个人性格豪放自信且机智多才,他觉得自己是个有着扭转乾坤之力的大英雄,可登上这高台之后他意识到自己只是“沧海一粟”。在广袤无尽的天地面前,他只是一粒小小的尘埃。在这里,陈子昂感受到了人生的崇高,写出了人生的悲剧。

【小魏同学胡说八道】

小时候只晓得这首诗很好背,只是不理解面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境遇为何要“独怆然而涕下”。如今听过戴老师的讲解后,渐渐有所感悟。想来这种感觉与苏轼所说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情感是相通的吧。

我们只是天地宇宙中的一粒尘埃,偶然降生在滚滚而前的历史长河中的某一个节点。我们生活的舞台、我们经历的一切都只是长河中一朵微不足道的浪花。未来的历史将会是什么样的走向,我们并不明了。我们终会消失,但天地宇宙却是永恒不变的。如此一想,更觉生命的悲哀。我忍不住想起最喜欢的一句话:

我是醉春日之酒诵金缕之歌的侏儒,惟愿天天如此,日日这般。

既然生命是这般短暂,转瞬易逝,当然要放飞自我去追寻自己内心最渴望的东西,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听戴老师讲课,看看书,写写笔记,倒也觉得不负年华。


陈子昂·戴建业高能诗词课笔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