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观小戏骨评红楼

2019-02-07 13:27 作者:北城星梦  | 我要投稿

       最开始知道小戏骨剧组是偶然间再百度里看到《小戏骨白蛇传》的搜索量居高不下,搜索了一下片头,看完后直接就被圈粉了,一个大男人几乎是哭着看完了《小戏骨白蛇传》,然后还天天跑到拍摄取景地幻想着小戏骨们还在拍摄,自己则跑上去合影。一直期待着小戏骨团体能出新片,可是后面出的我不能说我有多喜欢,也许后面的几部作品并不适合小戏骨们演出,尤其是像三国这样的片子,虽然是我最喜欢的小樱桃饰演貂蝉,可是三国里面关于权利的斗争、各种城府算计不是孩子们能够演绎出来的,所以纵然我认可他们的演技也无法演出我需要的标准来。而在2017年终于出了一部红楼梦,看完预告,我就已经知道又是一部继白蛇传以后我可以奉为经典的片子。全片虽然只有九集,删减了很多部分,几乎每一集都只是一个新的片段故事,在没有看过原著的情况下是无法将上下集的剧情连贯起来的,但是情节毫不拖沓,就算没有看过原著,但是光凭借着小戏骨们精湛的演技把每一个人物的性格鲜明且独立地展现出来,加上观众自己的联想也就八九不离十了。
        我一直想要在该剧刚出来的时候就看完然后写上观后感,可是由于工作原因基本上没什么时间静下心来去想去写,加上我没有看过红楼梦,我更不敢轻易去评论了。难得到了过年可以休息会,就把整部剧看完后来此写下评论。如果问我喜欢87版红楼梦还是小戏骨的红楼梦,我只能把小戏骨认作经典。当年还在上小学时候,我就已经在电视上接触到了87版的红楼梦了,绝大部分网友说87版的红楼梦是最有质量的一部,演员们全程演技在线,这一点我无法否认。可是就我的观点而言,87版红楼梦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在于演员们的年龄,对于小学时候的我来说,看着电视里面那些个将近三十岁叔叔阿姨们全程装嫩、矫揉造作,我是真的受不了,老师们总是说红楼梦里关于金陵十二钗每个角色形象都是非常美的,可是由于87版的印象实在太深,我怎么也无法把十二钗的形象想象得有多美,这也就是我不看红楼梦的原因,不是因为看不懂,而是因为我每次开始看,脑子里就是那些个老阿姨们模样说着幼稚的话语,我是真接受不了的。后来李少红翻拍了红楼梦,演员们都是非常年轻的艺人们,原本以为会喜欢上这部《红楼梦》,可是看到林黛玉那个蛇精发型和杨幂所饰演的晴雯那张惨白的脸直接把我吓退了,所有演员中唯一让我印象深刻的也就是只有李沁所饰演的薛宝钗了,李沁的面相就是一典型的古典美人,而且是学过戏剧的,步伐、身段也非常棒,很容易把人带入角色。而现在,小戏骨出来以后,才算是把我的红楼梦心结给打开了,不论是按照古代的婚嫁年龄还是书中角色的年龄来说,也就是在12岁至25岁之间,你让小孩子去说那些个幼稚的话,做那些个幼稚的事,是不会有任何的违和感的,加上小戏骨一直秉承着严格根据角色选取演员以及严格把关演技的原则,才能成为继《小戏骨白蛇传》以后的有一部经典之作。
        还是先来看下小戏骨们精彩演出的部分截图吧.

        

 黛玉出场,阳光照在脸上,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姣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黛玉进荣国府的时候也就是十岁,与小演员的年纪和外貌完美符合,这就是从书中跳出来的。

         

黛玉寄人篱下,所以时候谨慎着,喝水之前先观察其他人。

宝玉初见黛玉被惊艳到,这个饰演贾宝玉的小演员是少林弟子,所以相比原著下多了一份英气,少了一份阴柔之气,可我却还是喜欢这个带英气的少年,毕竟这才像个男孩子,虽然不符合原著里宝玉和其他姐妹一起生活变得阴柔的形象了。
王夫人和贾母是小戏骨里的“老戏骨”了,看到贾母疼惜黛玉,王夫人估计是怕宝玉失宠了,这个眼神转换间足以传达心思,细节好评。
三春是三姐妹,可是每一个形象都是各有特色,尤其是最萌身高差,所以就光是选角这一项吊打现在那个清一色网红脸的剧本。
当时王熙凤一出场就完美地展示了什么叫做“不见其人,先闻其声”,还有那个标志的一双丹凤眼,尤其是夸林黛玉像是贾母的亲孙女而不是外甥女,间接地夸了贾母。角色演技和演员形象满分。
林黛玉看见贾宝玉摔玉,知道自己说错了话,害怕被责骂和不知所措,所以下意识地往后躲以及微表情变化,这是真给吓到了,这一段要给小林黛玉演技满分。
回房后的林黛玉还在想着宝玉生气的事情,我见犹怜。
此时可注意黛玉看宝钗的眼神可是充满了醋意甚至有一丝丝的杀气,而宝玉略显尴尬,薛宝钗看了一会儿两人一副了然在心得表情,这段不需要任何肢体动作,仅仅是三人的眼神交流就足够让观众明白他们的关系了,这段演技直接秒杀众多流量明星。
王熙凤见刘姥姥时的鄙夷表情以及眼珠转动间心思转换,这足以让人见识到什么叫“凤辣子”和精明能干。
得知皇上降旨时候贾母和王熙凤脸上的隐忧,好评。
贾政被召进宫时候的表情变化,担忧和害怕以及疑惑三种心思转换,好评
当时看到这一幕整个人都惊呆了,这个元春简直就是从古代的画卷里面蹦出来的啊
贾母见元春时因为多年的不见而四年留下的泪水
元春见到母亲想要上千拥抱突然想到自己不可以,因为代表皇家,不能随便与平民接触,表情的瞬间转换,演技满分。
元春见到久违的弟弟贾宝玉时候的神情,一副宠溺的表情,真的很难相信这是一个十来岁的小孩所表现的神情。
想跟父亲好好说会儿话却只能远远看着寒暄几句,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忍不住往下流,演技已经秒杀了那些个滴眼药水流泪的所谓演员了。
薛宝钗的提醒加上林黛玉代写诗词以及元春的肯定侧面凸显薛林两姐妹的聪慧和才华,这里佩服下曹雪芹。
当随行人员提醒元春返宫,脸上原本的喜悦一扫而光,直接变成无奈,表情转换自如。
最后迫于皇命难违泪别家人,这几段哭戏足够让人感动
王熙凤领人搜查大观园时的探春恼羞成怒却也无可奈何的情绪,眼中含泪的一番争执足以体现其想要改革却因生于这个时代而无可奈何。

        虽然都是婴儿肥的小孩子,可是眼神里所展现的情绪却一点不输大人,不论是搜查者的轻蔑还是晴雯反抗的小情绪至少在我看来都已经超过鹿晗之流了。


探春出嫁,不论是书中还是所有影视作品中,探春的性格是属于敢爱敢恨的,一心希望能够改革,可惜错生了时代,在那个包办婚姻的年代,最后她的命运也不过是沦为统治者和亲的筹码,远嫁藩国,有人说她是幸运的,毕竟她嫁成了王妃,而且躲过了抄家的命运,也有人说她依旧不幸,纵有远大抱负,却无法实现,最后仍然服从安排做自己最不愿意的决定,而且结合历史背景那时候她出嫁的地方无非是马来西亚、爪哇这些小国,自古和亲的人命运也没几个好的。终归来说,红楼梦是一部悲剧,所以探春的命运也是无法逃脱“悲”字的,从此远离爹娘,远离了自己的国家,到那未知的地方发生了什么,又有谁知?


这一段王熙凤教刘姥姥茄子的做法是最能体现她的“能说会道的”,我也是被小演员的能力给给折服了的。看过原著的再去看一遍视频,那么你不服不行,这一段堪比绕口令的台词,最后被小演员是一口气说完了的,还不带错字或发音不清楚的。

贾宝玉对于封建礼教文化的见解,一句“林妹妹说过这混账话吗”就已经点明了宝玉注定是要喜欢林黛玉的,虽然宝钗更加秀外慧中,但是黛玉和宝玉都是追求自由的爱情观,否则两人也不会共看西厢记了,而宝钗一心服从家里的安排,两个人也只有心意相通才会产生爱情的火花。

黛玉病逝,老祖宗撕心裂肺地哭喊,演技是真的好。

王熙凤谈及巧儿被卖,抿着嘴使劲不让自己哭出来,可眼泪止不住留,虽说是通用的艺术手法,却被小演员们活灵活现地演出来。
刘姥姥遇巧儿,看到巧儿眼神真的是心疼。
王熙凤病逝
宝玉被赶出府流浪

虽然小戏骨里的小演员的生态动作几乎全部是模仿着87版的来的,但我更喜欢小戏骨,就像开头说的“87版红楼梦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在于演员们的年龄,对于小学时候的我来说,看着电视里面那些个将近三十岁叔叔阿姨们全程装嫩、矫揉造作,我是真的受不了。”小戏骨里演员年纪才是最符合书中的年纪的,所以他们会有小孩子脾气,会使小性子,会骄气,而这些是大人们永远无法完美演绎出来的,小孩子的动作神情只有小孩子来演才是最合适的,否则怎样都是浮夸的。最后的一集承包了整部剧的泪点,黛玉病逝,所有人都是撕心裂肺地哭泣,(就看看老祖宗的饰演者陶冰蓝,就这演技直接吊打一片小鲜肉),最后被抄家,王熙凤女儿被卖,死时被草席裹尸,但因为曾经施恩于刘姥姥,最后女儿巧哥被刘姥姥所救,这也告诉我们人算不如天算,当初你巴结奉承的人在你落难时只会落井下石,而你出于好心救助的人反倒是帮你大忙。刚看到这一段时真的被感动的稀里哗啦的,先是被巧儿灵动眼神吸引,后又被她那撕心裂肺的哭喊而揪心不已,或许红楼里命运最好的便是巧哥吧,虽跟着刘姥姥一生清贫,但至少有人照料,日子过得殷实。由于曹雪芹只写了前80回,后面的都是别人续写的,公认的是最后皇帝法外施恩,没有家破人亡,而贾宝玉则出家为僧。不过,我倒是更认可小戏骨红楼梦的结局:黛玉不是因为金玉良缘而气死,是因为贾宝玉出海,心中担忧最红心力交瘁而死。而贾宝玉父亲被流放,母亲上吊自缢,贾宝玉则被驱逐,也许贾宝玉潦倒流浪途中会遇到途中曾经遇到过着安稳富足的平淡日子的蒋玉涵和袭人夫妻,他只在他们家住了一夜就又不辞而别了。宝玉后来也曾遇到过被迫卖身为娼的湘云,但是当时沦为乞丐的他并没有能力让湘云脱离苦海,只能像电视中所演的那样,他在岸上眼睁睁地看着湘云被花船上的恩客们拖走并划船远离,听她哭叫着“艾哥哥”(二哥哥),满心凄惨。一直陪伴在宝玉身边的,只有黛玉曾经戏谑地形容他们是渔翁渔婆时给他的玻璃绣球灯;后来被官差无赖打破,他仍然留着那些碎片,他对黛玉的深情与专情,可见一斑。最后,他的结局如果不是死去,就肯定和惜春一样,遁入空门,逃避俗世的烦恼,从此青灯古佛,了此残生。
    小戏骨翻拍过许多经典的影视作品,如刘三姐、铡美案、四大名著、白蛇传等。我最喜欢的便是白蛇传和红楼梦了,还有一部三国我不喜欢是因为三国里面的人物内心不是小孩子可以演绎的,只是出于对白蛇传女主角的喜爱,我看了,不过我只看了一部<历史的天空>MV,当时是被歌声给惊到了,我一直以为是大人唱的,那声线和气息控制太棒了,后来查了下演唱者竟然也不过是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再次被小戏骨惊艳到了,如果一切就如同MV里面那样,刘备只是个卖草鞋的,董卓只是个乞丐,曹操只是个卖鱼的,是否一切就不会发生,大家都能和平相处,没有战乱,可惜没有如果,一切也只是居中貂蝉的想象而已,就像歌词里那样: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淹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兴亡谁人定啊?盛衰岂无凭啊!一页风云散哪,变幻了时空。至于红楼梦,可以说是更上一层楼的经典之作了。我不是小孩子了,可我偏偏喜欢这些小演员,也许是我们长大了,却总是想要在孩子们身上找寻自己童年的痕迹,我们永远无法释怀自己逝去的青春,释怀自己来不及的遗憾吧。

    在那个网络还没有那么的年代,一家老小下了班或在院子里拿着蒲扇乘凉,或者守着电视机等待着新剧的时候,演员只是演员,影视作品不好是会被观众写信投诉的。而现在,演员除了老一辈的配得上这称谓,新一代的年轻人只能称为明星。因为以前虽然也是同样看颜值的,可是毕竟网络不发达的,所以我们大众了解到艺人们只有通过电视和电影,那么要通过观众认可,演技也就是必须的。而现在有时间看电视电影的人也无非就是在校的学生,而学生的辨别能力有限,他们不在乎演技和剧情,只要演员们都是年轻靓丽的就可以了,当投资方瞄准这一市场,那么也无需要什么剧情和演技了,只要找来那些个小鲜肉就自然而然就有收视率了,为此多给小鲜肉出场费也无所谓,因为能赚到更高昂的利润。当艺术没落到这一地步,我们真的是悲哀。小戏骨虽然让我看到希望,可是市场的大潮下,小戏骨又能坚持多久呢!


观小戏骨评红楼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