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の记忆】往事家乡篇3:交通,惊变(上)

大家好,这里是梦里
以下是梦里的记忆,感谢大家支持!

家乡的故事差不多就讲到这里(主要是很多都记不得了)
今天我们来讲讲家乡的交通故事

大家应该还记得第一篇的标题
成渝线上的小站
是的,这里的交通工具最独特的------便是成渝线!
先不急,来看看这里交通工具的变化·····

部分一:多年前
一、多年前的公路交通
铜罐驿过去的交通,最为地道的便是三轮车
从铜罐驿到西彭,或到陶家,甚至江津,都可以看见它们的身影。在过去的白彭路,冬帽路,铜陶路无所不至随处可见。
在大街上,你随时可以听见
西彭,10块钱走不走
而它们则会带着你走马鞍山的小路前往西彭,一路上农场,果园应有尽有,让你真正体验乡村的感觉。在颠簸的小路上,时不时看见几个红色的身影穿梭在树林之中,并且小路弯拐很大,有很多处几乎接近180度,也许大家会觉得挺危险的。
本人有幸乘坐过几次三轮车,这些车的设施,环境确实比较老旧,每一次过大弯的离心力也确实让我胆战心惊,不得不承认师傅的技术还是挺好的,还好最后安然无恙地到达西彭。所以有了公交之后我就很少乘坐三轮车了。(这里本人建议还是乘坐公交车比较好)
公路交通确实不发达
虽说不至于是乡村的“黄泥巴”道路,但过去却都是水泥路,没有现在的柏油路,所以汽车进入铜罐驿在过去也不太方便,所以小时候回一次外婆家仿佛要经历超长时间,便让我产生对家乡的依赖·····
二、曾经的水路交通

在之前的专栏中我也介绍过过河船
如图中,河对岸有铁路的地方就是当年过河船的地方(当年铁路也有,但是用途未知,现在已经随着新珞璜工厂重新频繁使用了),之前我们从南坪出发,乘坐3号线到达鱼胡路,下车乘坐大巴车前往珞璜(因为是小路,我也记不得了)。
我只记得先在岸边等待了一段时间,只见太阳慢慢沉了下去,然后在夕阳的余晖下,我们跨过铁路线,登上小船(不是很坚固),回了老家。
但随着时代的推移,这种方式逐渐被替代······
三、过去的公交
过去的公交也没有现在发达,但大体是差不多的
在我印象中,最常用的便是486路公交车(毛线沟--西彭汽车站)
这是我们回去最常乘坐的车,也有很多年的历史。在上一篇专栏中,我讲述过一个故事
三个人坐在486路公交车上,除了司机和售票员之外别无他人,像极了恐怖故事里的情节
其实这个故事还有一个细节-----我在车上的不适。记得我只是在车上干呕了一声,售票员立刻看来,并在之后递给我一个塑料袋,让我如果想吐就吐在里面。这是常备操作。因为486路线路十分漫长又要经过巨长的中梁山隧道,再加上当时正在修建重庆轨道交通5号线(5南),所以经常变换道路,并且道路由于施工十分难走再加上华福大道是主干道车流量巨大,经常出现堵车的现象,所以就会有乘客出现呕吐的现象,所以西部公交公司就配备了塑料袋给乘客们使用。
另外还有一些线路也拥有很长的历史,例如216路(二小区---西彭汽车站)和217路(红旗河沟枢纽站---西彭汽车站)
这里也分享一个我的故事。之前从南坪二小区乘坐216路回去,结果那天十分堵车,从陈家桥到含谷的高速路,足足行驶了两个半小时,至此之后,我们基本上就没有乘坐过那路车了。
四、原色时代
原色铁路,才是那个时代的象征
想必大家都知道老成渝线,那是成渝两地最老的铁路,承载着成渝人民的向往,承载着铁路兵的梦想,承载着中国铁路的希望!!
我曾不止一次乘坐过5612次列车,那个引起我成为铁道爱好者的列车,那个可以打开窗户的原色25B(无空调),那个驰骋在老成渝线上的韶山3······
天亮了,梦醒了······
(这个故事有点长,我们分一期讲)
(未完待续)
梦里居隐
写于2023年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