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打开抖音后时间过得很快——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下滑刷新中

如今有很多APP都在消耗我们的时间、我们的精力。刷个抖音半天就过去了、B站看点鬼畜三个小时没了、微博看明星撕逼一晚上啥都没做。
为什么你刷抖音停不下来?为什么你看B站停不下来?首先是推送机制,推你喜欢的给你,你就会不断的看下去。
抖音、B站、今日头条的算法逻辑是把流量给到最受欢迎的内容,分发方式是分析你的点赞评论转发投币观看时间,然后源源不断的推同类型的视频给你(你在B站看了一个伪娘视频,从头到尾看完了,哪怕你没素质三连也会给你推各种伪娘视频)。这样会导致两种结果,一种是抖音上5%的人在输出内容给95%的人看,最后就是整个平台内容输出都被那些头部账号(或者说MCN机构)垄断了;第二种是B站你某天看了cxk的鬼畜,觉得很好笑,点赞投币支持了一下,然后你会发现B站一直在给你推cxk的视频,烦都烦死了。抖音同理,你赞了一个小姐姐卖萌的视频,然后你会看到各种小姐姐卖萌。
此外还有两个同样重要的原因:
1、短平快内容会让你时刻处于兴奋状态,持续不断的刺激你,你就会一直看下去。我们看电影电视剧还有个高潮起伏,但短视频没有,一上来就高潮,如果你听过“如何在抖音火起来”相关的课程,他一定会告诉你,如果前三秒无法吸引观看者,你这个视频就是失败的;
2、长时间短平快的刺激会让你记忆力下降,会让你很难沉下心来看书、学习,严重影响你的学习和工作。
3、不需要花任何精力就能找到你想看的内容。抖音出现之前我们也玩手机、也玩电脑,为什么没有如此的沉迷,因为我们会累,我们要搜索自己喜欢的内容,我们要操控鼠标打开、关闭、下划。你玩贴吧,还要一页一页的去找有趣的帖子、你玩微博刷完几十条后还得拉上去点刷新、你玩B站起码还有个看完视频退出再刷新的过程,多少都费了点劲,起码都有三五步及以上的操作。你再想想抖音的机制,只有一步操作,喜欢就看,不喜欢就上划,几乎没有任何消耗精力、几乎没有任何操作。
这会导致什么样的问题?
1、我只要蹭热度就行了,cxk火了我跟风做鬼畜、何同学火了我跟风分析他视频、也做5G视频,不愁没播放量。抖音也是,一个大号的视频火了,我直接模仿做类似的(譬如那个从地铁出来场景一换变古风),不愁没人看,这样创新就没了,为什么很多人吐槽抖音都是一群人在做同一件事情?因为推送机制就是这样。
2、新号很难做起来,流量早就被大号垄断了,头部账户吃肉,一群跟风的小号抢汤喝。
3、最可怕的是,在这种算法下,你看到的永远是你喜欢看的、你想看的内容,其他类型的你几乎永远看不到。我昨晚发的动态,评论区有个学新传的朋友说的很好,这叫“信息茧房”。如今这个时代你每天都会收到大量的信息,“你只注意自己选择的东西和使自己愉悦的通讯领域,久而久之,会将自身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
人是群居动物,你会和志同道合的人抱团,在B站,你会关注一下大号,这些KOL、这些几十万粉的“大V”就是所谓的意见领袖,他们发表的观点你会很认可,志同道合三观类似的人就会聚集在一起,形成一种“群体共识”。说是群体共识,但群众的眼睛大多数时候是瞎的,其实只是KOL意见领袖们的共识而已。你们这个圈子的人会排斥意见相左的人,有反对意见的人也不敢出声,你们会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一方的声音就越来越强大,这就是“回音室效应”、“沉默的螺旋”。KOL们通过共识笼络了一大群粉丝,然后开始变现,你觉得大V说得对,其实大V只是迎合你而已,这样才好从你这里赚钱。
回过头来我们说说这些APP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一个APP的价值,看的是日活、月活、人均使用时间。如果你有兴趣,搜一下各大APP的新闻报道、活动宣传,你会看到所有APP的演讲者都会提到“我们的日活是XX、月活是XX、人均使用时间是XX分钟。”


快手APP的人均每日使用时间是70分钟以上,这些APP最核心的目的就是让你每天花大量时间在它上面。日活、月活、使用时长决定这个APP的影响力,决定这个APP值多少钱。
B站是一个年轻化的社区,关注我的朋友想必也是年轻人居多,可能在高中、大学,也可能刚工作。这一时间段是你精力最旺盛的时期,我希望大家能把精力用在学知识、学技能上,不要刷个抖音半天就过去了、B站看点鬼畜三个小时没了、微博看明星撕逼一晚上啥都没做。
我可能更喜欢文字的表达方式,未来我除了写摄影教程外,还会分享一些成长、进步、学习、写作、演讲、互联网方面的心得。
预计未来会写的内容有:
1、如何在无领导小组的环境下成为主角
2、如何让你的说话更有趣
3、如何与异性接触
4、如何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
如果你还想学习哪些与摄影无关的内容、如果你对目前生活很迷茫、在学习和工作上遇到了问题,也欢迎评论告诉我,和我交流,我会总结归纳整理成文帮助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