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星间大战的中流砥柱——万代HI METAL R 超时空要塞VF-1S简单设定介绍及评测

1999年,一艘外星飞船坠落在了南太平洋的一座小岛上,从此,人类知道了自己其实并不孤单,茫茫宇宙之中同样拥有着智慧生命,星际战争也在这宇宙之中进行着,而人类当前的科技根本无法与之对抗。为了对抗这些未知的威胁,人类开始团结一致,成立统合政府。但成立一个强有力的统一政府又谈何容易,长达数年的统合战争也由此拉开了帷幕。而在这战争之中,通过对战舰上的科技进行的研究,人类的科技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艘坠落的战舰终于于公元2009年修复完毕,这艘最开始名为ASS-01的巨大战舰被命名为Macross号,Macross的传奇也从此开始。

在Macross起航仪式的当天,在第一次星间大战中大放异彩的VF-1也出现在了Macross的上空,也多亏了VF1,人类也得以在被赞特拉蒂人袭击时有了还手之力




VF-1Valkyrie,是统合军最初认可的全领域的可变形战斗机,该机最初设计为大气层内外均可使用,但由于最初技术限制,VF-1进出大气层还是需要进行换装。但这些功能使其泛用性大为增加,使其成为人类战斗机开发的一个里程碑,彻底改变了人类后续战斗机的发展。

VF-1作为一个系列的可变形战斗机,有着相当多的型号,但F形态之下基本为单座/双座的变后掠翼战斗机,其外形总会让人想起曾经活跃的美国海军F-14系列战斗机。而实际上,VF-1确实和F14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获得外星技术之后,统合军便开始使用OTM技术对原美国海军的F-14进行一系列改造后发展的成果便是F-14A++,而后再进行一系列修改后VF-0诞生,其变形机构以及武器系统实验成熟后便用到了VF-1身上。
尽管与F14渊源很深,但是得益与技术的进步,能量转换装甲以及新的OTM材料得以应用,加上热核反应喷气引擎带来的无需带燃料即可在大气圈内仅乎无限的续航,VF-1做到了小型化,当然这也与研发团队的设计思路有关



VF-1沿用了F-14的变后掠翼设计,在获得最大升力时,一般为起降阶段,主翼后退角为20度。巡航时主翼角度为42度。以最高速度飞行时为72度。这给了VF-1不错的跨音速机动性,可变机翼也改善了其低速性能。




Howard GU-11机炮吊舱,三管加特林机炮,是由VF-0使用的GU-9发展而来,每次出击带弹约200发(但似乎怎样都打不完?)。该炮射速可调节,射速为30/800/1600三种。

VF-1家族均有装备光束炮,得益于OTM技术,光束武器得到相当大的进步,但需要注意的是此时的光束武器为激光束。尽管在二十世纪就已经出现的实验性的激光武器,但真正实用化还是等到OTM技术的出现才成功。但由于此时技术限制,输出功率不高,操作也比较复杂。




由于篇幅所限,相关机设也就简单介绍到这里
以下就是模型介绍时间

万代HI-METAL R
VF-1S一条辉机
2023年2月发售,定价为11000日元




盒子正面为搭载了称为Super Pack的VF-1S的F形态以及B形态,侧面均为B形态。背面为商品的简单描述,带透明开窗,可以见到VF-1本体是以B形态收纳于盒内。












F形态



标准的F形态,我个人对F形态下造型是满意的。本身刻线比较丰富,但是由于没有渗线不是特别明显,本机并没有警示标志,所以部分朋友可能会觉得太过简洁。由于本体设计年代比较早,起落架需要替换件,该形态下可以挂载附带的导弹以及机炮吊舱。尾翼处的骷髅标志、统合军的标志均有还原




搭载了Super pack的VF-1,加装之后整体厚重不少。机背的两个大型推进器气势十足,该形态下搭载反应弹后,会和加装的腿部油箱产生干涉,同时由于加挂了装甲,腿部和手部的收纳均下移了,此时如果再挂上机炮舱的话就无法通过起落架实现驻机。

G形态







G形态还是相当的标准的,SP装备的加挂不影响变形。逆足通过膝盖关节实现,但是由于没有拉出关节,前屈角度多少有点不足。膝盖有一处平转关节,可以通过这一处关节实现还算不错的外翻角度。整体而言G形态还算可以,唯一的不足是机体下压角度受关节限制,机头下压角度不是很令人满意。

























造型展示

























总结一下
整体来说,这台VF-1S的素质还是不错的,整体变形结构简单,配件丰富,细节不错,整体关节手感不错。B形态下可动足够,但是没有腰部平转以及弯腰关节,一些pose点受限,但由素体出得比较早,本次实际上是变相再版的,也不比强求。F形态我个人挺满意,SP背包有机械细节,喷口有涂装这点还是不错的,但是装备SP包再挂载机炮吊舱后就只能上支架这点比较遗憾,不过是宇宙用机,也就算它还原设定吧......G形态下机头下压角度不是很足,其余还算可以。
接下来是缺点。膝盖没有类似DX超合金的拉伸关节,逆足角度其实不是很够。虽然刻线丰富但是没有原厂渗线,机身也没有警示标识,部分朋友可能会觉得过于单调。整体并非全涂装,质感相对来说不是很好。胯部关节在搭载SP包后把持力度不太够。变形需要进行舱盖的替换,起落架需要进行替换。
最后,目前超时空要塞的玩具来说其实选择不多,大比例的DX超合金相对较贵,配件包多为魂限,hi metal r系列的也有不少机型没有再版,单论这款VF-1S而言11000日元的售价也不便宜,因此建议各位朋友买之前也多加考虑,量力而行。
参考资料:《Variable Fighter Master File VF-1 Valkyrie Stratosphere W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