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与内容孰轻孰重?这便来掰扯掰扯。——浅谈事业单位面试备考经验
一、学会思考内容
无论什么面试,都要做到内容与形式兼顾,这是回答好一个问题的两大“法宝”,像事业单位考试这种正式场合尤其如此。形式是衬托,也是打开面试官心扉的一把钥匙。如此看来,形式确实很重要,因为它遵循着人性“以貌取人”的一般规律。换个角度讲,形式就是给人的所谓“第一印象”。那么,内容和形式相比,哪个更重要?回答一如既往地“油滑”——都重要。非要比较的话,私以为内容算是重中之基,因为没有内容,形式再好,也会显得空洞乏力。有的人在面试时形式和内容都挺好,但内容不够精彩,最终结果就只能是以惨败收场。
二、构建答题框架
框架是什么?有人可能会说:“框架不就是模板嘛!”是,但也不全是。一提到“模板”,很多人会自然而然地将其与“套路”挂钩,这也正是我不愿意将答题框架简单称为模板的原因。私以为,答题框架更应该是一种“思路”,而不是“套路”。因为套路是死的,是僵化的;而思路是活的,是随机应变的。辨析清楚这个问题之后,下面简要提一下学习答题框架的方式。学习答题框架很重要,但如何更加有效地构建起专属于自己的答题框架呢?首先是要听录音,听规范答题的录音;然后自己学着复述,注意一定要说出口,不要默念,因为默念代替不了你的口齿练习,你只有大声念出来,才能更加真切地感知到自己在面试环节、在言语这一方面所存在的各种问题;最后,要善于记录并总结,这可以通过录音或者录视频,来记录自己一次次的练习场景。通过反复练习和总结,一点一点地查漏补缺,一点一点地纠正与进步,最终也就能将答题框架烂熟于心。所谓熟能生巧,便不过如此而已。
三、背诵优质答题
构建框架很重要,但构建框架仅仅是一个基础性工作。因为“框架”犹如“骨架”,还需要辅以饱满的“血肉”,才能算得上一具完整的躯体,这就需要具体内容的加持。事实上,构建框架之后,我们仍然处于一个“胸无点墨”的状态。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同学感觉到的——一旦遇到新的 、不熟悉的话题,就又感觉什么话都不会说了。因此,这种时候就需要通过背题来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必要时,可以整篇整篇地背,因为这样的背诵更具系统性,有助于构建和完善答题框架,以及锻炼和强化自己的答题思维。如果备考时间充足,可以坚持每天背1—2道题,当然不建议死记硬背,而是要在背题的过程中摸索出每道题的答题思路、好词好句、新颖观点等干货,如此反复练习、勤加总结,必然能将自己的答题能力提升到更高的一个层次。当然,除了背题,有更多精力的同学还可以挑选高质量的官方文章来背,如人民日报的评论性文章,这些文章往往观点鲜明、金句频出,有助于提升我们的政治素养和申论水平。
四、勤于开口练习
这个环节算是呼应前面提到的“构建答题框架”,同时也是对构建框架的一个延伸。显而易见,两者都强调“开口说话”这一点,但细究起来,此处强调开口练习,事实上是一个贯穿整个面试备考的关键步骤。在面试准备过程中,无论处于哪一个准备阶段,勤于开口练习都不算是多余的,反而是极其重要的一步。因为面试,其本质就是要将我们内心深处的东西输出给别人,这是一个重于表达的过程。鉴于此,建议可以寻找专业的“队友”进行练习,面对面的模拟,可以更加接近于对话的环境,好过一个人的自言自语。此外,如果“队友”够专业,我们也可以从他们身上获益匪浅,学到更多有助于面试的专业知识。当然,如果确实“知音难寻”,那就还是可以采取前面提到的方法——录音或者录视频,坚持每天保质保量地“打卡”,相信最终也会收获颇丰。
总结:
1、内容和形式一样都不可少。这就如同一个成熟的武林高手,必然是内功和招式兼备:内功助长招式之声威,招式成全内功之传达。内功浑厚而招式全无,如同茶壶里煮好了饺子,有干货而倒不出来;招式精妙而内功薄弱,如同披上华丽服饰的人形模特,有形而无神,徒然花里胡哨罢了。因此,在备考面试时,内容和形式要兼顾,如此才会加强自身的底气和信心。
2、考官也是人,会有一般人都会有的审美疲劳和工作状态上的松弛。所以,如果在面试中抽签偏后,就务必要注意对自己答案内容的精简凝练,少讲套话,注重内核。答题时长不是得分关键,关键在于你的考试状态,有时甚至内容也并非你想象得那么重要,只要你保持自信,自己先别垮掉则可。
3、个人形象是给考官的第一印象,它不仅仅表现于我们的外貌和穿着打扮,还表现在我们的精神面貌上。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一定要注重内外兼修,如此才能自然而然地形成令人印象深刻的气质形象。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坦然面对每一个坎坷和难题,相信生活,相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