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方圆

2022-10-18 17:10 作者:大熊么么哒的  | 我要投稿

今年的秋雨格外晚了些,抱怨着它来临,又庆幸它来临。有别于炎热的夏天,微寒让人略略静下心来,停下些许恼人的烦躁。


家边新华书店的布局又改了一些,每次回来总会有所不同,但这份不同并未改变多少韵味。在二楼入口的位置,会摆一本算是畅销书籍作为门头,类似自家挂门帘,书店就摆书。很久前记忆的不详处,一次入口处摆的书籍是《皮囊》,而现在摆着的是《命运》,仔细一算,两本书,同一个作者,时隔八年,摆在同一个地方,妙哉。八年前我也在这个位置翻过那本书,但已然忘却八年前读过的内容像是什么了,更别说应该是什么。


为了得到答案,便找到一本《皮囊》翻开,这种感觉很奇妙,既陌生又熟悉,历久也会弥新。好像在记忆深处的碎片被一块块拼凑,逐渐还原,但最终也完整不了,我很享受这种感觉,好像在观察着曾经的自己。这些被遗忘的书,遗忘的记忆,会已经融入我的三观,成为我的一部分吗?记不起丝毫具体内容,也会觉得熟悉,恰如身体的一部分。


曾经的县城中心


相比起新华书店的小改动,那县城可谓是翻天覆地,东海扬尘。像是叛逆时期能否定一切的话语描述的话——家不像家,国不像国。


就不去描述这种种变化了,一来,变得好或坏并不重要,道德与价值评价在此并没啥用,重要的是它变了,但是只要时间在流淌,历史就有新的产生,新的历史就与旧的历史不一样,很不一样。二来,也防止有指鹿为马的嫌疑,骂槐就骂槐,旨着桑算什么道理,但这道理终究是从我嘴里说出来的,我作不得君子,话自然作不得数。对于这些变化,我别无政治与个人利益的他意,只是有点难过。


老向阳小学


想来,这种难过不是批判,只是一种定式。例如老的向阳小学已经建了新校区,但我的观念并没有随之迁移,固化在这个老向阳小学中,因为它象征着着六年的时光。如果这是批判,解决方法只能例如,这所小学变成危房还在继续教学。所以这只能是是我内心的固执,人终将会一年年老去,熟悉的事物终会在记忆里死去,失去色彩,甚至失去名字和定义,这是一种宿命般的定式,与死亡相伴。


话虽然是这么讲的,但等到了真的要再离开的时候,还是会有一些不舍。虽然“家不像家,国不像国”吧,但它已经是唯一能和记忆中的过去有牵连的地方了。它就像是一台老旧的放映机,把自己的记忆装进去,它便开始一板一眼的放映起来,看得入神,就不想着离开。


悠悠海塘阔,切切少年心。


海塘边



方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