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旧文摘抄】看马少良演《八大锤》(赵万鹏)

2022-11-11 02:37 作者:秋思听戏  | 我要投稿


图片
马少良先生

京剧《八大锤》的陆文龙是武生和武小生的应工戏,但是,这个戏并非所有的武生和武小生都能拿得起来,因为它的难度较大。扮演这个角色需要以精湛的武功技巧和扎实而优美的工架来表现他超群的武艺、惊人的智勇,同时还要刻划出年方十六岁的陆文龙,既有一般孩童天真活泼的性格,又有金国殿下的风度以及威武、豪放的少年英雄气概。


一些前辈老演员,为了塑造陆文龙这个特殊的人物形象,精心为他设计了特殊的工架、身型、枪花、武打和服装道具。舞台上的陆文龙头戴太子盔,上插双翎,边坠双穗,后挂狐尾,箭衣、大带、厚底、双枪,这身繁琐的服装和道具,无疑给演员增加了表演的难度,然而从表演的艺术价值来看,它却起到了加强舞蹈效果,突出人物的作用。


天津京剧团马少良演出的《八大锤》,经过不断地加工锤炼,在掌握技巧、刻划人物上,获得了可喜的成功。他演的《八大锤》不仅有所继承,而且有所革新。他在第一场的“引子”和“定场诗”里略微地揉进了一些小生的念法,在台步和投袖上也适当地吸收了小生的动作,这就避免了武生行当在表演上的雷同,同时表现了殿下的风度和年龄特征。他在第二场利用褶子、马鞭的舞蹈和感情奔放的快板唱中,也很能揭示陆文龙在奔赴战场途中跃跃欲试的少年心理。马少良在塑造陆文龙的音容笑貌上做到了细致和准确。


他与岳飞会阵时,在“急急风”中猛打猛冲,表现了陆文龙“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四击头”亮相之后,在节奏舒缓的“枪架子”交手中,他全神贯注地窥视着岳飞的招数,又表现出陆文龙不单有勇而且有谋,因此使“四门斗”的程式,有了充实的思想内容。运用节奏的变化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是戏曲塑造人物的一个重要手段。陆文龙战败岳飞后,他在“编挂子”的疾风流水般的圆场中,通过优美的身态,和头上翎子的摆动,形象地刻划出这个少年英雄战败岳飞后的喜悦之情。他在“踢腿”、“涮翎子”之后,用双枪楼翎、左右托塔、掷枪传枪、背后接枪、探海翻身、单腿亮相等这一组枪花舞蹈,代替了过去的“四门斗”的重复程式。以强弱分明的干牌子“四门镜”烘托着枪花舞蹈节奏,恰当地表现了陆文龙洋洋得意、信心满怀,视战场如同游戏的少年的心理。以“四门镜”代替“四门斗”,则以精炼的程式动作更加突出地表现了陆文龙的性格。


在武打的处理上,马少良将“车轮战”一场处理得层次分明,通过节奏的变化,突出地表现了陆文龙的智勇双全。当狄雷自恃勇猛,抢起双锤猛烈砸来后,陆文龙用双枪盖过狄雷的双锤,彼此以兵器较量对方的膂力,就在停顿的刹那,陆陡然挑开双锤,狄雷再次进攻,陆一盖、两盖,将狄雷推出去。他在此处用了个骗腿枪花,然后楼翎,面对狄雷单腿搓步,画龙点睛地表现了陆文龙藐视狄雷而欲擒故纵的内心活动。狄雷继续猛攻,陆文龙架住双锤败。马少良在这里通过背躬戏将陆文龙故意戏弄狄雷的调皮的神情表现得恰到好处。陆文龙趁狄雷自以为得意时,推开双锤向狄雷迅猛地刺了三枪,这性格化的三枪使舞台上的节奏紧张起来。他紧接着用了翻身双刺、底刺等一连串迅雷不及掩耳和气势逼人的动作,使狄雷招架不迭,最后在“四击头”的头锣双楼翎、踢腿,二锣掷枪、接枪时恰落在第三锣,而楼翎跺泥却放在末锣前的铙钱上,在亮相的最末一锣里,陆文龙在战场那种从容不迫、倜傥潇洒和对付敌手游刃有余的武艺,赢得了满场采声。


因此,可以看出马少良很善于掌握、运用戏曲中的停顿(即亮相)。他没有使亮相把人物的感情切断,而是用这一停顿进一步揭示戏的内容和人物性格,让观众的感受在停顿中得到深化。


既称“双枪陆文龙”,可见在台上双枪的运用是很重要的,陆文龙打败岳云之后,他掷了个“双枪吊鱼儿”,倒背左手和右手同时接枪,单腿翻身变“探海”,从“探海”的姿式变为“跨腿转身”,“金鸡独立”的亮相。这几个动作的组合有力地突出了陆文龙的双枪神出鬼没。陆文龙在追赶狄雷、岳云等四名锤将,遥望城楼紧闭,在念到:“收兵哪!”的时候,马少良不仅从面部的微笑和语气表现出胜利的骄傲,同时通过双枪一亮,转身将左手的枪抛出,用右手的枪将它又勾了回来,在右手的枪上巧妙地绕了一个花儿,在腿下接枪,然后翻身瑞鸭,举双枪亮相。这组高难技巧和精彩的亮相,充分显示出陆文龙力敌八大锤后而余勇未收的飒爽英姿。马少良将剧中的武打处理得层层推进,紧扣心弦,一招一式丰富的舞蹈语汇和枪花出手的巧妙结合,在全剧的节奏变化中,准确地揭示了陆文龙的特殊性格,使人物形象放出了光彩。


到下半场,马少良再上场时音容俱变,他扮演的老诚练达、深谋远虑的王佐与前面的陆文龙性格迥异,他在“断臂”一场唱的“二黄导板”和“回龙原板”,不仅音色悦耳,行腔悠扬、吐字清晰,并且声中有情,唱出了王佐为顺说陆文龙降宋破金,苦思良策的满腹愁肠。断臂时掷剑、吊毛,干净利索,形成了后半场戏的高潮。他在“说书”一场,通过唱念做完整地塑造了机智、沉稳的王佐的形象。马少良能文能武,这在青年演员中,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作者:赵万鹏 1981.9《人民戏剧》】

【旧文摘抄】看马少良演《八大锤》(赵万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