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花园桥的记忆
这是一个院子,院子中间有一颗参天大树,左侧有个小过道,有健身器材。树后面是自行车,正后面的那个是我家的,它带我走了无数次去花二小的路。 这辆车可是有来头儿了,对他的片段有很多,比如去首师上课(具体是上什么课我已经忘记了),大概是一天晚上,恰巧路灯坏了,那段路还是坑坑洼洼的(现在看来应该是没修好,也不知道怎么就走了那条路,回忆起来自己应该还在前记忆阶段,可能只是情景记忆让我留存了一些记忆片段,细节已经忘记了),没错,接着就是不出意外的意外,摔了,“哇……”不出意外也丝毫不争气的我直接就哭了,不出意外的姥爷没管自己身上摔的一身泥,跑过来查看我的情况,倒也幸运,应该是只是擦破了皮(我印象中只是有些疼,当然细节也记不得了),帮我整理了整理衣服,我还记得当时好像听到了不经意的念叨,“行,得亏没啥事儿,要不你妈又该跟我闹了”。 还有一次,年级稍长了吧,您年岁也稍长了,带我越来越费劲,再加上我总是起不来床(肯定是因为冬天姥爷的热水瓶子太暖和了),上学的时间变得异常紧凑,每次紧赶慢赶,那次好像也是在最后一个红绿灯路口,您不小心追尾上了汽车(好像是因为刹车不好用了没刹住),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吧。我记得我还会时不时的踩那个脚支子踮起脚来,以为能为您减轻点重量。 再之后就是初中了,我终于获得了自己骑车的权利,也忘了是多大才学会骑自行车的了,第一天是您陪着我去的,第二天也是,第三天好像就是我自己骑了吧,但我总觉得您在后面跟着我。这辆车的潜力还是很大的,总是能飙到很快,从而使得我骑到印刷厂西门大概仅需要3分钟(然后包括了花园桥东,老虎庙,印刷厂西门三站两个间隔),具体多远其实现在也不知道,再往前是哪也再没有调查过,因为从那开始就可以右转了,路过花二小就是永辉了,再往前就可以到海实了,是的,就是派位去的初中。 初中和这辆车的渊源还是很深的,我印象中初中的三年大部分还都是跟着这辆车度过的,它后面依旧保留着那个用洗衣粉袋子装的特别软的棉花,因为从小学1年级就存在了,即使之后用不到也再没有把它插下来过,简约的木结构选材是您不知道在哪找到的模板子,但是边角裁的格外光滑,随着日子渐久变得像搓过很多年的核桃一样,还挺润的。因为我比较没心没肺,自从第一辆山地自行车入账到丢失,大概只用了半年(我严重怀疑是因为我忘记锁车了,丢车地点在世纪经贸大厦前,前两天路过还看了,大厦还在,就是不知道教育机构还在不在了),所以我就又换回了那辆棍刹的车,历经波折,我的第二辆山地车只是换了个颜色,然后,三个月就丢了(这次是在企业网丢的,公主坟学而思的一个点,车就没了),所以回想起来,那辆棍刹的车才是陪着我最久的,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小学是在后座的洗衣粉袋子上,初中是在那个包满塑料袋我也不明白意义在哪的车坐上,那段儿和发小天天放学骑车往回赶是最有意思的。 到了高中就更远了,学艺不精的我只能去了玉渊潭中学,需要从花园桥骑到公主坟,然后再到军博,再经过一小段逆行的路,就到学校了。记得当时应该是历史老师问过一句话,你们考到这来的,肯定没有一个觉得你们是考好了的吧。现在记忆都很清晰,确实,这是我当时最真实的答案了。我语文英语确实不行,但我怎么考的还是这么烂。(现在看来语文英语真的很重要,当时觉得自己有一科目牛就很可以了,那些只是懒得学,殊不知,自认为牛的也是弟中弟,不行的更是弟中弟中弟)跟凯哥交流的时候无数次的感受到要谦虚的字眼,这的确是能指引人一生的好品质。 哦对,还有那个鸡蛋灌饼,就是每天骑车骑到公主坟(要经历一个大的上坡,坡很陡,对于一个当时得有180斤的胖子来说算是高强度有氧了),然后买一个饼子,每天您都会给我十块钱,我特别喜欢把两个饼子加在一块儿,中间夹一片肉,这样适中的价格即能满足我过量多巴胺的满足感,又能综合价格因素,让日子过的很舒坦,然后我每天都会带回来一块钱,一般攒一个学期,您都直接用夹子夹起来,挂在书桌上方。当时放寒假了,看见这一打跟记账的小本子一样,您还得费劲的塞进钱包里买菜,现在想起来都是能不自觉的嘴角上扬。 好像是大概高三了之后才住的少了吧,我还是挺感谢我的高三的,我彻底变了,姥爷也彻底变了,我从天天麻痹自己变成了必须得感动自己,您也开始考虑这个家整体的未来,我不敢相信2年前人还是胖胖的,一年瞬间人就瘦了,咱爷俩倒是减肥都是一起啊,我瘦了60来斤,您好像也是。 好像再之后,交谈就少了,没事儿老轰我走,倒是我去的也少,毕竟生活不在一起的时候,差距真的挺大的。那一年真的变得挺多的,虽然我没能保持下来持续高功率自卷的状态,但是整个人也不一样了,您也是。姥姥交流的就更少了,不过她喜欢遛弯儿,而且遛弯儿就喜欢大喊,我其实挺骄傲的,每次带她遛弯儿,总是向无数个人介绍我,说我有多好,尽管我都不知道我好在哪里。这或许就是自豪吧,可能也是我一生最想达到的成就感,就是在你真的觉得自己不行的时候,老人,亲人真心的觉得你是好的,我能感受到她真的不太认识路了,更能真心的感受到,她很高兴我是她的孙子。我知道您最后几年挺担心的,担心您的几个儿女是否能够过的更好,您走了之后我们应该怎么办,但自古,有始必有终啊,别担心了,您嘱咐我的话我依然记得,自己的学习你自己想着啊,这是原话,现在对我来说也依然受用,知识垄断,是最大的控制,在今天依旧能够品味出您嘱咐我的意义所在。 很抱歉没能在您的有生之年实现四世同堂的美景,但我真的在尽力,我德薄,不孝,但我在努力学。后汉丞相曾说,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可能与我而言,也一样吧。只不过丞相是国,我是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确实一个都没做到,但我得一个个做。 谢谢您,养育了我12年,我人生中最应该接受教育的12年,也是您这12年的养育,让我形成了性格,成就了德行,健康和快乐的疼爱让我拥有了完整的人格,让我觉得我是个有血有肉的人。谢谢您在物质谈不上多优越日子里,让我生活的很好(看我的体型就能看得出来),我常常在想,我之所以感恩,之所以实在,之所以沉思,可能都是因为您。很谢谢您,把我照顾的很好。我觉得我有责任,承续您,把接下来的日子过好。 花园桥这个地方,可能随着您们的离开,已经要和我彻底画上句号了,我不知道之后会不会再回去生活,但这个地名,已经深深的刻在了我的脑子里,就像花盛开之前的幼芽一样,扎根在我的心里。看呐,它是用幸福的源泉浇灌的! 2023年1月27日终稿,于北京。全文约3000字,致姥爷姥姥和12年成长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