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前南斯拉夫的“小羚羊”直升机》
本文章最初由本人在知乎发表,请勿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无断转载。
纯介绍性质的文章。

即使东西方阵营彼此间尖锐对立,且各自形成了高度独立的体系,但1946-1991年的第一次冷战也并非双方彼此高度隔绝且缺乏往来。
美国-苏联的粮食贸易、日本-苏联的经贸与技术交易,还有法国和多个东方集团国家的技术和军贸来往,还有通过一些中介国家和地区(如埃及等)的第三方来往,都是读过冷战史的人耳熟能详的事。
其中以法国和许多东方集团国家、亲苏国家、乃至一些“弃儿”之间的往来最为引人瞩目,因为这是少有的,牵扯到大规模军事贸易的典例,而法国本身也是数一数二具备独立体系的防务先进国,具有广泛输出军事技术的资本。法国向CN出售包括SA-321“超黄蜂”、AS-365“海豚”和SA-342“小羚羊”等多型号军用直升机,以及TAVITAC舰艇指挥系统(同时也向对岸出售了同型号系统);向伊拉克、利比亚大量出口幻影战斗机的案例已经广为世人所知。
法国也向当时的一些“国际弃儿”如南非白人政权、对岸等出售军事技术:因为一些特殊因素,这些政权往往无法从西方(美国)或者东方(苏联)直接获得武器。
(值得一提的是,法国向CN出口的云雀2和第一批超黄蜂直升机是一共时代的事,比很多人想象的要早得多)
法国甚至曾向身为华约和经互会成员国的罗马尼亚出售了SA-316“云雀3”和SA-330“美洲豹”直升机的生产线,罗马尼亚的国产型号被称为IAR-316和IAR-330,后者有向巴基斯坦、苏丹等海外客户出口的记录。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初期,一架罗马尼亚MiG-21在蛇岛附近坠毁,前往事故现场搜救但也不幸坠毁的也是该型号。

不过这完全是可以理解的,法国与罗马尼亚都是西方与东方阵营内政策相对独立的成员,致力于减少美国和苏联的影响。
那么这篇文章接下来要讲述的东西,似乎就更容易理解了。
法国曾向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本文的主角,出售了大名鼎鼎的“小羚羊”攻击直升机的生产线,后者自70年代以来和从苏联购置的Mi-8一起,一直是南斯拉夫人民军直升机部队的主力,并在解体后被各个后继国家继续使用。而南斯拉夫和苏联-华约的恩恩怨怨,读过历史的人大概也了解几分,因此就不多讲述了。
“小羚羊”直升机,以及南斯拉夫SOKO
法航Aérospatiale的SA-341/342“小羚羊”在冷战时代的攻击直升机当中,知名度可谓仅次于AH-64阿帕奇和Mi-24雌鹿,和AH-1眼镜蛇大致相当。小羚羊的用户范围、参与的武装冲突次数可能只有雌鹿能与之媲美。首次使用涵道式尾桨技术的小羚羊直升机于1973年开始在法国陆军服役,并迅速出口到多国,且开拓了多条海外的授权生产线,包括英国韦斯特兰(也是山猫、WAH-64阿帕奇等英军直升机的生产商,so…小羚羊也是英国陆航的主力机)、以及身为韦斯特兰海外分部的,位于埃及的阿拉伯英国直升机公司/ABHCO,以及南斯拉夫的航空厂SOKO。
南斯拉夫SOKO前身是塞尔维亚的Ikarus飞机&巴士公司,是该国航空与军事工业的代表,负责为南斯拉夫人民军研发、生产多种型号的军用机,包括自主研发的喷气式教练机/轻型攻击机J-21 Jastreb(猎鹰/Hawk)、J-22 Orao(鹰/Eagle)等,这些飞机有一部分至今还在塞尔维亚空军服役。玩红龙的应该都知道J-22就是那个长得有点像飞豹,打小牛的100分攻击机。

SOKO同时也负责一些外国机型的授权生产,合作方包括西科斯基、韦斯特兰和法航等,也和隔壁罗马尼亚航空工业/IAR(也就是上面说到的IAR330的生产商)合作生产喷气机。后来甚至计划与达索、赛峰合作研发南斯拉夫的第四代战斗机Novi Avion,不过随着联盟走向四分五裂,这一切都如泡影般结束了。当然你在红龙里还是可以玩到Novi Avion这个小阵风的,游戏里叫L19,机载武器是法国云母+俄国R73。


“巴尔干瞪羚”
法国人的小羚羊最初试飞是在1967年,正式服役是1973年。而SOKO与法航早在1971年就签署了关于该机在南斯拉夫进行授权生产的合同,可以说相当之早,南斯拉夫先前也有购买一批云雀3作为侦察机。不过和大多数授权生产的武器一样,最初几架南斯拉夫小羚羊也是原版法国货,型号是民用的SA-341G,主要是加长了乘客舱。
SOKO的本地生产版本则要等到1978年12月才正式下线,生产工厂位置位于贝尔格莱德近郊的拉科维察/Rakovica/Раковица,也是南斯拉夫和现塞尔维亚的工业中心。
SOKO版本小羚羊的修理-维护中心,则位于同在贝尔格莱德近郊的巴塔尼察Batajnica/Батајница,这里也是南斯拉夫,后来的南联盟和塞尔维亚空军的主要基地。在科索沃战争期间被北约连续空袭了25天以上。如今塞尔维亚空军最精锐的MiG-29SM战斗机也位于此,部署单位为204航空旅。前段时间从CN购买的FK-3防空导弹系统似乎也部署在此地,作为首都防空。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SOKO为南斯拉夫人民军生产了132架小羚羊直升机,包含各种修改型号:
最多的是SA-341H型,机载的赛峰Astazou III发动机经过小幅修改。
其次是SA-342L型,发动机被换成更高规格的赛峰Astazou XIV型。
SOKO生产的小羚羊有独立的编号,被称为H-42/45型。42基于SA-341H,45则基于SA-342L。
附注,南斯拉夫空军的军用机有一套独特的编号系统:
L:Lovac/战斗机,如F-84被称为L-10、MiG-21被称为L-15、MiG-21Bis被称为L-17、MiG-29被称为L-18。红龙玩家肯定熟悉。
J:Jurišnik/攻击机,如国产的J-21、J-22等。
H:Helikopter/直升机,上面提到小羚羊被称为H-42/45,米-8被称为H-40,Ka-25被称为H-43。
V:Višenamjenski/通用(主要是一些轻型螺旋桨飞机)
N:Nastavni/教练机:如南斯拉夫国产的G-2 Galeb喷气式教练机的编号为N-60。
T:Transportni/运输机:如安东诺夫An-26被称为T-71。
此外还会在前面或者后面字母来表示细分功能:
I -:Izviđač/侦察,如L-14I就是MiG-21R侦察机。
M:Modifikovan/改进型,如HN-45M就是小羚羊攻击直升机的改良型,下面会介绍。
N:Nastavni/训练用战斗机,如NL-18就是双座型的MiG-29UB。若在直升机上使用则意味着Naoružani/武装,也就是攻击直升机。
O:Opšte namjene/通用直升机,比如下面要提到的HO-42型小羚羊。
P:Protivpodmornički/反潜战,如HP-43就是Ka-25Bsh反潜直升机。
S:Spasilački/救援,如下面提到的HS-42小羚羊救援型。
T:Transportni/运输,主要用于直升机如HT-40就是米-8了。

根据上面的规则介绍,我们很容易就能了解南斯拉夫小羚羊的各种细分型号的意义。
其中HO-42就是SA-341H的南斯拉夫本地版本,作为基本型号存在着。
HO-45就是SA-342L的南斯拉夫版本。
而HI-42被称为“HERA”,作为炮火观测、校准与侦察机使用。搭载了南斯拉夫引进法国技术生产的“HERA”侦察系统,包括水平陀螺仪、激光测距仪和多普勒导航系统等。值得一提的是,HERA搭载的法制APX-334-25水平陀螺仪,也在西德军的BO-105/PAH-1轻型侦察直升机上有使用。

HS-42则是战地医疗直升机的改进型。
而HN-42大概是最值得一提的型号——攻击直升机。这个攻击直升机改型被称为“GAMA”,名字分别来自“小羚羊/Gazelle”和苏联的“AT-3/9M14 Malyutka”反坦克导弹。南斯拉夫军队把这两项兼容到了一起,伊拉克和叙利亚似乎也这么做过(不过伊拉克是有正版法国HOT的)。HN-42的主要武器系统包括上面提到的9M14/婴儿反坦克导弹,以及同样是苏联制造的9K31/箭-2式防空导弹。

HN-45M自然就是基于SA-342L的攻击直升机改良型,各方面指标都有提高。
到了1980年代,这些SOKO生产的小羚羊以及称为南斯拉夫空军直升机部队的主力,几乎每一个军级单位下属的直升机航空旅都有配备。
在南斯拉夫解体后的一连串血腥冲突中,也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SOKO小羚羊的第一个被击毁记录是在1991年的斯洛文尼亚独立战争期间,击落它的武器是肩扛式的箭2防空导弹。可见MANPADS对低空飞行器而言是不小的威胁。南斯拉夫内战和科索沃战争期间,又有一些小羚羊在冲突中损失了,已知塞族部队就损失了5架左右。残存的机型则被各个后继国家所瓜分,包括塞尔维亚、波黑和黑山(后者数量可能极少,不明)。另外有传言称,黎巴嫩内战期间也有一些小羚羊试图被走私到塞尔维亚,黎巴嫩也是该机的使用国之一。
目前,作为南斯拉夫最大后继者的塞尔维亚,仍然运营着30架左右的小羚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