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演讲稿,写在《睡前消息556》之后
各位好。这是一篇我看过马督工的《睡前消息556》后,精神爆发,大半夜掀开被子胡乱手搓出来的,个人认为可以勉强讲给我们大伙儿的学生听一听的演讲稿。 接受批评。感谢大家的批评。尽管批评。别……别追着连骂我几十上百句的就行。那样也浪费您的时间不是吗。时间总是更适合用来做事、享乐、睡眠的。对不对。 这篇演讲稿的标题是:
相信,是你们最重要的权利,也是你们最艰巨的考题。
各位好。各位能打开这篇演讲稿,心里一定都或多或少的有些疑惑。如果我啰嗦这么多话能对解答各位的疑惑有那么一些些的帮助,那会是我的荣幸。 在阐述我所有的观点之前,我想先讲一个吕布的故事。 东汉末年,有一个四十多岁的人,他叫吕布。有人说这个人是当时天底下最厉害的人,打架谁也不是他的对手。吕布非常骁勇善战,从山西打到河南,又打到陕西,掉转头来又打到山东,所到之处都被他打得丢盔弃甲。但吕布不仅一直都迟迟没能建立自己的固定领地,反而被敌人针对,被自己人抛弃,几乎所有人都把他孤立在外。吕布最后甚至连战死沙场的死法都没混上,反而被部下捆绑,押到曹操的刑场遭受公开处刑。吕布就这样死在了江苏,死的时候头发还是乌黑的。 吕布出了什么问题呢? 吕布太听劝了。早年吕布为丁原做事,出来一个李肃劝吕布跳槽去找董卓,吕布可激动了,提着丁原的脑袋去见董卓;后来又有王允劝吕布消灭董卓,吕布又听劝了;王允没打过董卓残党,被杀,吕布逃到河南,之后又有陈宫劝吕布偷袭曹操,吕布又听劝了;曹豹劝吕布偷袭刘备,吕布又听劝了;陈硅劝吕布和袁术断交,吕布又听劝了…… 吕布这样的,说好听叫听劝,说难听叫没有主见。吕布在无数的阵营之间反复横跳,打完这边打那边,招致了所有人的痛恨。就算是再有容人之量的人,看到吕布,也会意识到这是一颗完全没得保险的不定时炸弹,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要炸开。 猛将张飞那句响亮的“三姓家奴”广为流传。连著述历史的读书人,都要大声斥责,在书里写下吕布是个反复无常的卑鄙小人。 有些同学听到这个故事,可能会不舒服。但是不用担心!我从一开始就强调了,吕布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人,而同学们,是十多岁的人。对于一个已经毕业上班的人来说,轻易改换自己的立场,很容易使自己的形象一落千丈;但随意变换角度去观察事物,通过多种不同的视角得到不同的结果,这恰恰是身为一个孩子可以做的。 古人讲“三十而立”,就是说人要在年轻时细心观察,好好比较,然后在大约三十岁左右时,慎重地做出对于自己人生的终极抉择。同学们应该感到高兴,你们离那个抉择还有些个年头,你们还没有参加工作,你们远没有吕布那么身不由己。你们在学校里读书,你们来得及旁观很多的人和事,在无数立场、无数阵营里跳来跳去,直到你们找到最稳固、最值得信赖的那一个,相信它,在“三十而立”之后把它坚守一生。 这是你们身为未成年人——而令我羡慕——的特权。 相信的力量是很强大的。 同学们到今天为止一定已经见过了不少的,本身价值不大,是因为有了【相信】而有了价值的东西。就比如钱。从物理意义上,钱就是一张印上了彩色油墨的纸。为什么一张彩纸可以用来买东西,乘车,缴纳费用呢?是因为政府凭借政府的信用向我们宣布,这张纸是能换到东西的,于是在这份承诺下,我们都用起了这张纸。 而用这张纸交易也比以物易物方便了太多,于是我们也越来越爱用它。 同学们也肯定听说过像津巴布韦币、越南盾那样的纸。那就是在政府不被相信的时候,钱的样子。 同理,政府也是紧靠着【相信】来保持价值和运行的存在。 以及还有更多更多。 比如泥土,人们认的时候,泥土卖价能上亿; 比如玉玺,人不认的时候,玉玺也可以只是一块石头。 人们心中【相信】的这杆秤随时决定着世间万物价值的起起落落。 那么我们应该相信什么呢? 这个问题,需要同学们自己找出答案。我当然可以贸然地、轻易地代替你们做出回答,但那是我的意志,是根据我的人生经历做出的总结,你们的经历和我不同,你们听到我说出的答案,你们不一定会感到满意。 我当然可以说说我的答案。我的答案是要相信智慧。我习惯于靠我自己的眼睛去辨别事物,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对错,判断一样物品都有哪些功能。我刚好比我妈更能在一样事上看到更多,而我妈刚好反过来,看的少,也喜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的眼睛使我的生活变得有趣,而我妈的嘴使我的生活变得压抑。于是我有了这样的认知,我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是愚蠢的,当人云亦云的家伙是丑陋的,而被别人的意志强加在自己身上是最残忍的酷刑。 所以我从小叛逆,总是拒绝接受我妈或学校的安排,而是自己找乐子。这让我的童年多了不少值得回忆的快乐,也让我的学业历经坎坷——我上过中专大专,但把两张毕业证都搅黄了。我现在26岁,没有工作,一个人在6楼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 这显然不是一个好答案,换同学们来饥一顿饱一顿,同学们大概率不会愿意。 以及还有“那个”答案。“那个”人说,要相信钱。他说读书就是为了钱,为了获取地位,为了可以俯瞰所有地位不及自己的人,把他们挑挑拣拣,地位高到可以出国之后,还能去挑挑拣拣外国人。在他拿出的这把尺子上外国人碰巧被标在了高位,他可能是心急了,也可能只是为了把话说得具体点,不慎随口放出了“和外国人杂交”这样的粗鄙之语。 他还真没说错,钱确实有用,选择相信钞票,确实让他那一代中的很多人获得了财富。我们还真没办法责怪那一代人,他们见证了苏联的解体,见证了美国秒杀伊拉克,见证了许多往日里的庞然大物灰飞烟灭,对他们而言,几乎也只有钞票能被他们牢牢抓在手里,所以那一代人里不少人选择了相信钞票。 “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当多数人去相信钞票之后,其他没那么相信钞票的,也为了安全,默默选择了合群。这是人一种趋利避害的本性。 “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历史的车轮有力量压平高山,填平大湖,祂有这样的底气,因为祂不死不灭,祂确实总是在这样前进。人很自然的缺乏这样的底气,人总是要找到并躲进安全的容身之所,识别并避开那些填不上的无底洞——因为人真的会死。 如此不幸的,赚票子成了地球online上一个赛季的主题。 同学们,你们是地球online下一个赛季的核心玩家,你们相信的东西,会对地球online下一个赛季的主题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上过高中的同学,应该见到课本上提过“外交和国防哪个更重要”这个问题。这也是一个“损不足以奉有余”的模型,当世上有越多的国家喜欢在谈判桌上博弈,外交的效益就会越显著;当世上有越多的国家喜欢直接动武,国防也就会越显得符合实际需要。 下到个人也一样。一个场所,里面的人越喜欢互相夸赞,新加入的人也会倾向一起夸夸;里面的人越喜欢互相嘲讽,新加入的人也会阴阳怪气;里面的人若是习惯一言不合直接动手,那么也只有更狠的角色才会敢走进来。“口才与拳头”也像个人层面上的“外交与国防”,遵循着“损不足以奉有余”的规律。 同学们,钞票并不绝对保险,钞票是可以有朝一日变成纸的。但如果你们确认你们将不再像上一赛季的人那样相信钞票,把钞票做为唯一的追求,我也必须提醒你们,这将违抗“损不足以奉有余”的模型,你们的阻力会很大,比我还大,你们会找得非常辛苦。 但也确实有“损有余以补不足”的成功例子。曾几何时人类是那么的嗜好战争,但当全世界都吸足了呛人的硝烟,人们眼见血流成河的时候,战争到底被人们否定了。活下来的人选择了建立联合国,以争取国与国之间的尽量高的外交和谈判的效率。 同学们,你们有权利,甚至说也有义务,帮助全人类找到一样,更值得去相信,更值得去用一生去担负、去追逐的东西。那个东西应该比赚票子更可靠,更有正外部性,更能帮助全人类有效率地趋利避害。 那可能是真理,虽然道理往往众说纷纭,互相冲突; 也可能是仁慈,虽然仁慈只可以掩盖矛盾而不善于解决矛盾; 还可能是礼貌、勤奋、信誉、自由…… 同样有可能是我们闻所未闻的其他东西。 以及,也有可能真的就是恐怖的战争,如果我们人类就是那样可悲的话。 总之,握紧你们心中的那一票,认真投好它! 演讲稿到这里就结束了。 如果您觉得我的演讲稿写得还可以的话, 1.我对版权没有兴趣。有需要尽管拿去用。我写得很随意,措辞里有许多并不适配临场演讲的地方,用之前记得改。尤其注意把我的个人经历那段换成演讲者自己的。 2.我非常的,几乎是渴求着的,希望我的作品能传播出去,得到更多双眼睛的检验。如果您愿意给我点帮助的话,请您千万帮我转发转发转发转发转发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