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路线16 白庙子褶皱及断层构造观察路线 路线总结

2021-08-06 16:45 作者:FRCYHDLDL  | 我要投稿

一、完成工作量

1.路线长度:3.5km

2.路线定点:3个

3.照片:6张,素描图:3幅,信手剖面图:0幅

4.采集标本:2块

二、主要认识

1.地层

见路线10。

2.岩浆岩与变质岩

见路线10。

3.构造

①节理

几乎所有岩层均发育三组剪节理,其中一组与层面平行,节理产状均不明。

②褶皱

杨庄组(Jxy)内发育一套完整的复式褶皱,经测量自南东向北西地层的产状依次为55°∠18°、35°∠25°、36°∠10°、101°∠33°、65°∠25°、50°∠20°、45°∠25°、70°∠15°、45°∠15°、5°∠10°、80°∠15°、40°∠10°、342°∠6°、295°∠20°、60°∠13°、100°∠20°。由这些产状可以识别出杨庄组(Jxy)内存在4个向斜和3个背斜。由顶部的产状可知,均为倾伏褶皱,且倾伏向近正东。多为平缓褶皱或开阔褶皱,属正常的对称直立褶皱。

杨庄组(Jxy)内复式褶皱素描图


张夏组(ϵ2z)内发育有一组背斜和两组向斜,其中南东侧向斜的北西翼产状为105°∠23°,南东侧产状为315°∠45°。南东侧向斜为对称直立褶皱、开阔褶皱。北西侧背斜为斜歪褶皱、不对称,北西侧倾角大于被动偶那个车,属于中常褶皱。张夏组(ϵ2z)内的三个褶皱均为多条正断层所错断。

③断层

杨庄组(Jxy)与昌平组(ϵ1c)交界处发育一个正-左行平移断层。断层面产状为330°∠55°.该断层的断层面发育有擦痕、阶步、反阶步,这些指示该断层发生了水平运动,为正-左行平移断层。断距不明,正长岩岩墙沿该断层侵入。

杨庄组(Jxy)与昌平组(ϵ1c)交界处素描图


张夏组(ϵ2z)内发育6条以上的正断层,断距多小于1m,产状不一。其中有两条正断层发育断层破碎带,并导致断层面位置不清。几乎所有的正断层都错断了褶皱。断层面的倾角大多很大。部分正断层发育有分子断层。这些断层断距及产状均未知,有的断层面平直而有的断层面为弯曲状。部分断层切穿整个褶皱而另一部分则只存在于很小的范围内。

张夏组(ϵ2z)内内褶皱及正断层素描图


三、存在问题

本路线的主要问题有断层性质判断过于绝对、错将节理当做断层、褶皱观测中产状测量有所疏漏等。

地质发展史见路线10。

本路线所有褶皱多形成于燕山运动早期即侏罗纪(J),而断层多形成于燕山运动晚期即白垩纪(K)。


路线16 白庙子褶皱及断层构造观察路线 路线总结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