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银幕中的戏曲记忆】邀您走进——沪剧电影《罗汉钱》

2022-05-26 10:56 作者:闲看蜜蜂由蜜意  | 我要投稿

【银幕中的戏曲记忆】邀您走进——沪剧电影《罗汉钱》

https://mp.weixin.qq.com/s/_0wKWnXWFkqfYpDfgkCgdA

梨园乡韵  2018-07-02

新中国成立后,戏曲影片经历着繁华沧桑,并造就了一代名流,描写了新中国成立后的文艺向往,以及独具天南地北的乡音风情。特此,“梨园乡韵”推出《银幕中的戏曲记忆》系列,邀您追溯往事,再现流金,一同重温永未消逝的岁月。


银幕中的戏曲记忆


沪剧电影《罗汉钱》


沪剧电影《罗汉钱》剧情主要讲述:农村青年李小晚与张木匠之女艾艾相恋,并以一枚罗汉钱私订终身。他们的婚事遭到以村长为首的封建势力的反对。张木匠请媒婆说合,要将艾艾另配他人。一天,艾艾的母亲小飞蛾无意中发现女儿的罗汉钱,想起二十年前自己的恋爱对象保安也曾赠一枚罗汉钱订婚,结果被村里的封建势力拆散,造成自己深受封建包办婚姻的折磨。她不愿女儿遭受与自己同样的厄运,决心支持艾艾与小晚。艾艾、小晚也不怕压力,争取婚姻自由,不顾村长反对,同去区里登记结婚,却因没有结婚介绍信,区助理员不给登记。不久,《婚姻法》颁布,艾艾和小晚在区长的支持下,领到了结婚证书。全剧通过小飞蛾母女的不同遭遇,对比了新旧社会的婚姻制度;并且以老一辈妇女精神上的解放与新一代妇女的幸福婚姻,热情歌颂了新社会。剧作还通过发生在婚姻问题上的冲突,揭示了人们头脑中残留的封建意识。剧本中成功地塑造了小飞蛾的形象,发挥沪剧重唱的特点,在《回忆》《相亲》《燕燕说媒》等场中,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小飞蛾的内心痛苦和她的思想变化。对张木匠、五婶、艾艾、燕燕等人物的刻画也比较生动。

沪剧《罗汉钱》,是剧作家宗华、文牧、幸之根据赵树理短篇小说《登记》创作的一出现代剧。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丁是娥主演,盛况空前,久演不衰,并于1956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成戏曲艺术片。

沪剧是一个以演现代戏为主的剧种。应该说,力求通俗化是它的本职。而且,沪剧唱词要做到通俗化好像也并不难——生活化、口语化,遵守七字基本为主的规律,按字按句填进《寄生草》《紫竹调》等曲谱,就可以完成一段段沪剧唱词了。不过,要真正做到通俗化并达到通俗美的境界,其实是很不容易的。刚刚请您欣赏的丁是娥在剧中饰演小飞蛾的这段演唱,唱词并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哲理的警句,明白如话,平淡无奇。但它通过一枚罗汉钱勾起了剧中人小飞娥的回忆,将新旧社会母女两代的婚姻纠纷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借物叙事,托物抒情。唱戏将事件过程交代得很清楚,感情抒发得很充分。流畅、通俗,演员唱起来琅琅上口,观众听起来句句入耳。这样的唱词决不是靠堆砌空洞概念的形容词或者矫揉造作的好词藻所能写出来的。

这出戏还引发了一段惺惺相惜的故事:“金光澄亮罗汉钱,小巧玲珑惹人爱。”每当丁是娥在舞台上轻歌曼舞时,总苦于手中没有真的罗汉钱。酷爱沪剧,又有着在"铜钱眼里翻跟斗"雅号的钱币收藏、鉴赏家马定远得知后,把自己玩赏多年的罗汉钱赠给了她,丁是娥感激万分,如获至宝。后来,这出戏到中南海给中央领导演出时,她手中拿着的就是马老先生送的罗汉钱。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丁是娥,原名潘咏华,工花旦、正旦、老旦。她的唱腔婉转、绮丽、多彩,对抒发人物内在感情,自成一家。一生致力于沪剧改革,尤其在排演现代戏方面 ,成绩卓著。尤其是她在沪剧《芦荡火种》中饰演的阿庆嫂,不卑不亢、不温不火,注重分寸,恰到好处,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让我们耳边再次回荡起艺术家悠扬的音韵,共同回味经久不衰的经典。

【银幕中的戏曲记忆】邀您走进——沪剧电影《罗汉钱》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