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银幕中的戏曲记忆】邀您走进——周信芳与“宋士杰”

2022-05-26 10:56 作者:闲看蜜蜂由蜜意  | 我要投稿

【银幕中的戏曲记忆】邀您走进——周信芳与“宋士杰”

https://mp.weixin.qq.com/s/INZdARq9sHyjNHA4lmgu2A

梨园乡韵  2018-04-19

新中国成立后,戏曲影片经历着繁华沧桑,并造就了一代名流,描写了新中国成立后的文艺向往,以及独具天南地北的乡音风情。特此,“梨园乡韵”推出《银幕中的戏曲记忆》系列,邀您追溯往事,再现流金,一同重温永未消逝的岁月。


银幕中的戏曲记忆


戏曲在中国百姓文艺中悠久而成熟

电影是依靠现代工业技术形成的大众娱乐

20世纪初期电影刚刚从西方传入中国

东西方的大众文艺也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

大银幕上的戏曲记忆由此诞生


或许,您曾被大银幕上那动人的传奇

脍炙人口的唱腔深深打动

某些戏曲电影至今依然影响着我们的审美

占据着我们的艺术回忆


今天我们邀您重温那些经典片段

去探寻,当年的震撼是否还在您心中萦绕

没有半点衰减呢?


周信芳与“宋士杰”


优秀的戏曲电影,一定在它的形成初期,经历了市井、剧场、年代、大众审美的大浪淘沙,它们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文艺的进步,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对待艺术的态度,从黑白片到当今的数字电影,我们会逐渐领略到戏曲其实在默默地成长,并不张扬地与时俱进。下面,我们一同走进京剧电影《宋士杰》。

1926年日本学者波多野乾一,他曾在《京剧二百年之历史》中为周信芳立传。他这样描写周信芳:工架最佳,南北少见,嗓音甚沙,然上海人尤喜听其沙音者。周信芳从一名天蟾舞台的台柱演员,一跃成为麒派京剧的缔造者,最终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期的上海天蟾舞台宣告了麒派京剧的诞生。

1961年12月,中央文化部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在北京首都剧场联合举办了周信芳演剧生活六十年纪念大会。有一天演出的是《打渔杀家》,那天周信芳正好在后台化妆,周恩来总理突然来到后台,周总理考虑到周信芳上了年纪,又听说他近日血压偏高,便特意地来关照周信芳几句,让他演《打渔杀家》萧恩的时候,不许在舞台上翻腾空吊毛,最多只能翻一个垫脚的抢背就可以了,可是周信芳一上台演到那的时候还是翻了一个干净利落的腾空吊毛。演出结束以后,周恩来总理在演出后上台紧紧握住周信芳的手。周信芳先生说:“我一生没有什么可以告诉别人的,只有一点就是'至终不懈'四个字”。

周信芳大师所演的众多角色个个戏透骸外,气贯满台,他的电影资料有解放前的《斩经堂》,新中国成立后的《周信芳的舞台艺术》,京剧电影《宋士杰》是麒派艺术最具代表的作品之一。

今天,我们重温经典,共同走进京剧艺术片《宋士杰》。

【银幕中的戏曲记忆】邀您走进——周信芳与“宋士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