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在云城熄灭

本作品是对史图馆专栏的投稿,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作品并非严谨的历史学术研究,仅供参考;未经授权,禁止二传,违者必究。
本文作者:中江藤树
(一) 暗流涌动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战败,无条件投降。日军华北派遣军第一军司令官澄田崃四郎奉命集结在晋日军于太原、大同、沁县、汾阳、宁武等五地,驻大同及雁北地区之日军由第十二战区负责受降缴械。国民党军第十二战区副司令长官马占山遂率东北挺进军第一路军(司令海福龙,于1946年大同集宁战役前夕率部起义)、骑兵第五师(师长慕新亚)、第六师(师长吕继华),第十二战区先遣军司令官孙兰峰率由原日伪绥西联军改编的骑兵第一集团军(军长王英,原系地方土匪)下属三个骑兵师、三个骑兵旅、一个炮兵团及八大处共两千余人开赴大同。王英部驻大南街恒丽魁商店;马占山部驻大同北关及白马城一带;八大处驻大小南街各私营商店;其余各师旅分驻周士庄、水泊寺一带村庄;炮兵团驻卧虎湾红房(修道院院北)。马占山、王英等部尚未站稳脚跟,国民党军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即委派孟祥祉、韩步洲、田尚志三人于8月25日分率骑兵第四师、第五工作团、民众进步社等军政单位及部门在阎所留用之日军的掩护下北上,于26日到达大同平旺火车站。29日,阎又委派北区军总司令楚溪春、第四十三军军长刘效曾、参事宋彻三人飞抵大同。马、王等部经请示国民政府后相继离云,王部仍驻雁北一带,马部后调察绥。

楚溪春抵平之后,相继组建成立大同卫戍司令部与城防司令部,任命韩步洲为大同卫戍司令,张佐汉为大同城防司令。在接受原日伪物资之后,于10月初又吸收了原伪“晋北自治政府”和阎之留同部分人员,成立雁北地区最高军政领导机构——大同领导组(后于1947年改为大同行政公署,楚溪春任主任,孟祥祉任副主任)。在此之后又先后成立雁北专员公署与大同县政府,专员与县长两职由王达山兼任。其后不久,雁北专员公署分别划归第十、十一专员公署,第十专员公署驻大同,由孟祥祉兼任专员,大同县长先傅明先、后崔志毅。同年11月,在大同和怀仁同时成立国民党县党部与同志会等组织。楚之领导组与孟祥祉之行政公署机关驻大东街(解放后曾为大同市政府旧址),北区军司令部驻帅府街(解放后曾为原中共大同市委旧址)。

1945年8月30日,阎锡山即正式将滞留晋省境内之日伪军改编为五个“省防军”。当年10月底,楚溪春将尚滞留大同之日军高桥、坂本两联队一千余人及伪警察、矿警队等武装分别编入伪警察队与骑兵第四师,后统一改称省防第五军,韩步洲任省防第五军军长兼大同卫戍司令,驻东华门(解放后为人民银行)。省防第五军下辖各部序列为:第十三省防师,师长王元龄;第十四省防师,师长张佐汉;第十五省防师,师长安钦;原口泉各煤矿矿警队合编为矿警师,任命焦克敬为师长;原日军高桥、坂本两联队千余人改编为保安总队,由化名陈丰山的大佐林某担任保安总队长,化名武威的大佐五味某担任副总队长兼参谋长,两人依照阎之留用日军皆晋升两级之规定,分别授予少将军衔。其保安总队下辖七、八、九三个大队,皆有旧日军担任大队长一职;原驻平日军战车队百余人、坦克二十余辆改编为坦克车队。原大同所属各县伪军与警察,分别改编为各行政专署与各县之保安团和保警大队。在情报侦察方面,阎由太原调配人员组建“雁北资源调查社”,由旧日军中原少将(后用化名钟源)负责,另设大同警宪指挥所,专门针对共产党在云活动。
阎部晋军完成大同接收工作后,其接管控制范围迄城东桑干河以北近郊至城西铁路沿线一带,大部分边远山区及其邻近之阳高、丰镇、左云、浑源等县城在日本战败投降之后即为八路军所部控制,此时阎为拓展势力范围,增大生存空间,不断挑起与八路军之摩擦冲突,在大同方向于1945年12月初兵分四路向上述各县所属之根据地发起进攻,后均遭失败。
1946年1月10日,国共停战协议达成。13日晨,即停战令生效当天,楚、孟二人奉7日蒋介石“我军应于停战令下达前,占领有利地点”之密令,率部向平绥铁路西段与同蒲铁路北段发动攻势,企图分割八路军晋察冀、晋绥两军区同陕甘宁边区之联系,为全面内战做准备。在此之后,共产党、国民党及美国三方联合组成的“军事调处执行部”向大同派遣了由中共代表李波、国民党代表温天和、美国代表和礼(后改派范茂霖)组成的“军事调处执行小组”,并于19日上午飞抵云城。军调小组抵云之后即于丰镇召开调处会议,时任八路军山西省军区司令员贺龙、时任国民党军第二战区北区作战军总司令楚溪春、山西省防第五军军长韩步洲及东北挺进军马占山部参谋长戴增骏等及美方代表出席了此次会议。会议历时近一个小时,初步达成解决大同地区问题的协定。28日,大同军调小组将此协定公开发表于“北平军调执行部”第六号公报上,协定内容要点如下:
1. 各部队恢复一月十三日午夜以前阵地
2. 双方张贴布告,并于报纸宣传,本地区应恢复各村镇间之交易
3. 双方互派联络,此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4. 非武装士兵可自由至对方管辖区
5. 立即互相释放所有俘虏
6. 在正太、同蒲两铁路沿线区内对路轨、枕木、电话、电报等交通器材进行严密调查,如查获则集中管理与看守。对道路、桥梁、车头、电报、电话线等进行修理。
协定签订后,截至1月28日当天,大同军调小组辖下山西北部、河北北部、察哈尔西部地区之一部分,绥远东南等部分地区之所有军事冲突均已停止,国共双方均后撤一日行程。当月,阎部晋军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之命令实行整编。驻云之省防第五军所属之三个省防师遂合并改编为国民党军第三十三军所属之暂编第三十八师,韩步洲任师长,田尚志任副师长;原矿警师改编为山西省保安第二团,焦克敬任团长;保安总队更名为教导总队。
次月,大同军调第二阶段陷入僵局。驻云守军恢复对八路军各部之骚扰袭击,后经军调小组内部联络妥协,再度达成如下协定:
1. 大同以北至古店,西至青磁窑与小站之间,南至西河,东至二十里铺与寺儿村之间,铁路两旁各划出二公里的地区为缓冲区
2. 恢复交通邮电与贸易
经双方同意,于平绥线县附近之羊坊村北三十米处淤泥湾中设立界碑,界碑以南为国民党军防区,界碑以北为八路军防区。然而新设之界碑并未发挥实际效用,直至全面内战爆发之前,两军时有摩擦交火。
(二)硝烟四起
1946年6月26日,全面内战爆发。7月,为巩固城防,大同守军一方面继续执行阎之出击命令,一方面在原有城墙基础上增筑防御工事。其城防工事最终构成为:
1. 墙外人工外壕一道,深12米,宽16米,在城墙转折处以暗道通入城中;壕外置有侧防工事以控制壕内。四面城墙上部内侧以暗沟相连,间隔7、8米距离即挖通墙体,筑成射击孔,射界俯瞰城下
2. 在大同城外围,于位处御河铁桥东的曹夫楼、曹夫庙两地构筑两个防御据点。曹夫楼设外壕一道,深宽各五米,村内房院皆经巩固,构成射击据点,与曹夫庙相策应。曹夫庙外部墙体设有射击孔,内部设有水井,储备有3至5个月的粮食燃料。
3. 为确保城东机场之安全,于齐家坡、沙岭两地构筑有相互支撑之工事堡垒群
4. 利用位于城西两公里处的原日伪警察学校,将之改建为坚固工事,于其四周筑有深、宽各五米的外壕一道,将所遗泥土以铁道枕木覆盖,形成射击掩体,各教学楼房内亦设置有射击孔位,另于学校西面之正西寨、瓦窑村、周家店等地构筑据点,相互支援防卫城西。
5. 城南防卫以北岳庙为主体,其构造大致与曹夫庙工事相同
6. 城北之火车站以原有机房及水塔为中心,挖通周边房屋之墙壁,上覆木柴作为掩护,同时清理射界,拆除有碍火力发挥之其余建筑。
据不完全统计,大同防御工事总费用达到法币1亿9千多万元,前后动用民工与日籍工人35万人次,各类建筑技工2500多人次,征用大车10000余辆,征用草袋20000余条,另征收粮秣50余万斤。
当年7月至8月间,解放军晋绥、晋察冀两军区部队发起晋北战役,切断了大同与太原之间的联系,控制了北起怀仁,南至太原北面大孟镇之间的公路与铁路干线,攻歼国民党军第三十三军下属暂编第三十八师2个团、第十九军第四十师1个团、第六十八师2个团、第四十三军第三十九师1个团共计6个团8100余人。由于大同对外陆路交通渠道断绝,守军给养仅靠空运维持,并连带导致大同粮价飙升至白面每斤法币1250元,小米每斤1000元。在此期间,上述两军区部队再度于7月20日至9月15日间发起大同集宁战役。为贯彻中央军委意图,解放军攻云部队成立大同前线指挥部,由晋绥军区副司令员张宗逊任司令员,晋察冀野战军副政治委员罗瑞卿任政治委员,统一指挥晋绥、晋察冀两军区主力及地方部队共计30个团之兵力,遂行攻占大同之战役任务。解放军战役决心为,以晋绥军区第三五八旅、晋察冀军区第三纵队第七旅、第八旅,第四纵队第十旅及教导旅共五个旅及左云、大同县大队,阳高游击支队、怀仁游击支队、独立第二旅第二十一团等地方部队,山野炮10余门、迫击炮30余门首先攻歼大同外围应县、怀仁、口泉等地之国民党军,尔后以半个月至20天左右时间攻克大同城。同时,在集宁及其以西地区、新堂、凉城等地,解放军配置有晋绥军区独立第一旅、独立第三旅、骑兵旅与晋察冀军区第二纵队第四旅共计4个旅及地方部队一部执行阻援任务。

大同守军城防配置为:敌暂编三十八师(师长韩步洲,由省防第五军军长改任)主力于城东郊、南郊两地展开。东郊方向,由暂编三十八师下属之第一团一部、第十专署保警大队及浑源、广灵、阳高、大同四县之自卫队防守曹夫楼、曹夫庙、齐家坡、沙岭等据点;南郊方向,由暂编三十八师第三团(团长张佐汉,由原省防第五军第十四师师长改任)、第二团一部及师直属队防守飞机场、北岳庙(南大庙)、七里村、水泉湾、周家店、瓦窑村及南关各据点一线;西郊方向,由暂编三十八师运输连、卫生队及保安第二团防守警察学校、马军营两据点;北郊方向,由总部直属队、马占山之东北挺进军骑五师、骑六师及四十三军之通信营防守御河铁桥、水塔、酒精厂、面粉公司、车站、白马城、卧虎湾、操场城等据点;城防及东关守备,由暂编第三十八师第一团(团长田尚志,系原骑四师师长改任,大同战役结束后接任暂编第三十八师师长)负责;最后,保安总队(队长安钦,由原省防军第五军第十五师师长改任)、交警大队、坦克车队及暂编第三十二师第二团(团长王元龄,由原省防第五军第十三师师长改任,后任暂编第三十八师副师长)一部作为敌总指挥楚溪春之机动兵力部署于城中。

7月31日,大同外围作战开始,截止8月4日共歼灭国民党守军2000余人,剩余守军退守城关及城郊各防御据点。由于解放军攻城兵力火器不集中,部队缺乏攻坚经验,遂致其进展缓慢,与守军陷入拉锯之中。8月10日,蒋介石为促使时任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傅作义增援大同,将原属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辖下的大同划归第十二战区。
自8月14日起,解放军李正湘所部之教导旅连续十余次进攻沙岭守军,付出相当代价未能奏效,18日解放军邱蔚之晋察冀军区四纵十旅增援赶至,进攻亦受挫。23日夜,解放军改用坑道作业迫近沙岭,最终将新换防之敌暂编三十八师二团二营彻底围困。26日,韩步洲命令王元令率该团第一营前往援救二营,韩亲率特务连及山炮两门掩护前进,当日下午抵达沙岭附近,被解放军军击退。被围之二营营长王仲德率部欲猛攻突围,被解放军大部歼灭,余部于次日被解放军全歼。30日,邱旅二十八团以工事接近敌阵摧毁碉堡之战术历时12天最终攻克曹夫楼。9月1日,解放军城东部队渡过御河,向东关进击。
城南方向,8月14日解放军易跃采之晋察冀军区三纵八旅与刘苏部攻占智家堡、七里村、水泉湾,并占领飞机场一隅。在攻击飞机场的作战中,解放军刘苏部第十二团伤亡严重。16日,解放军控制飞机场。当晚,解放军城南部队集中炮火摧毁敌南庙阵地,随即与敌暂编三十八师三营展开激战,战至23日仍未能攻克南庙,25日,韩步洲亲率机动部队出击解围,未成,守军一团三营营长方心谦被击毙。28日,守军最高指挥官楚溪春亲自指挥暂编三十八师、保安总队、交警大队主力在飞机、战车的配合下分三路向南庙解放军展开猛攻,双方死伤枕籍。黄昏时分韩恐城中空虚,主动撤退回城。30日,南庙守军之二营弹尽粮绝,营长李淮川组织突围,除十余名逃脱外其余尽数就歼,南庙终被解放军军攻克。同日在城西方向,解放军攻占警察学校,9月4日攻入西关车站,肃清了城西门敌军。9月6日,解放军军攻克瓦窑村、兴国寺,至此,南关外围据点全部肃清,其间,解放军一二〇师第三五八旅第八团与晋察冀军区第三纵队第七旅第三十一团之2个团于9月2日经与来援守军保安总队七大队、第三十八师第一团第一营、第二团第一营进行近20次反复攻防,国民党军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傅作义亦空运原驻包头之交警第三大队朱庚飏部抵云支援。

9月3日,傅作义集中第三十五军全军、暂编第三军两个师及四个骑兵纵队共计3万余兵力以平绥路为轴线,经由南、中、北三路进攻集宁,企图经集宁南援大同。9月4日,解放军攻同部队各部相继肃清郊区各防御据点及北关、西关之守军。鉴于傅部此时正向集宁方向前进,解放军大同前线指挥部决心首先消灭傅部增援部队,之后转移兵力回攻大同,遂调第三五八旅北上集宁参加阻援作战。9月5日,傅部攻占卓资山,解放军再度增调晋察冀野战军第四纵队1个旅、第一纵队2个旅与第三五八旅分别集结在丰镇、麦胡图地区。至此,集宁方向解放军兵力已增至25个团。9月10日,傅部暂编第十一师、第十七师并新编第三十一师在国民党空军的配合下向集宁西、北两方向发起攻击,先后攻占解放军卧龙山、南营房等处阵地,迫近集宁城垣。后经解放军反攻,再度收复两处阵地,傅部转入固守。11日下午,解放军发起攻势,歼灭傅部暂编第十一师大部、第十七师一部共5000余人,将新编第三十一师、暂编第十七师大部及暂编第十一师残部压缩至集宁西南之卧龙山阵地。解放军随后未对此阵地发起新攻势,转而西进,试图攻歼来援傅部之第一〇一师等部,均未奏效。傅部卧龙山阵地各部转守为攻,于12日在空军配合下攻入集宁城内与解放军守城部队展开巷战,解放军鉴于处境不利,于13日晚撤离集宁,傅部继续向大同前进。16日,解放军撤除对大同之包围。

大同集宁战役结束后,阎锡山发动舆论工具与各民间御用团体,大肆宣扬大同守军战斗经历,另以阎之国民参政会、省工会、商会、妇会等二十九个团体联名致电蒋介石与北平行辕主任李宗仁、行政院长宋子文、善后救济总署负责人蒋廷黻、国民参政会、山西旅京同乡会、国大代表联谊会等个人与单位要求救济慰问大同守军与民众,同时在大同成立“善后救济会议”,以同志会大同基干小组负责人庞善守、陈国兴、樊祖邦等三人为首,借用雁北地区人民之名义于北平、南京、上海、太原等地奔走呼吁救济款项。除上述方法之外,阎又自行发动募捐远动,其主要募捐方式为:
1. 党、政、军、团、会各部门公务员均应捐款
2. 捐款数目按九月份实际薪饷百分之五扣之
3. 商、民、学生、士兵、警察等自由捐款
4. 在省支款之各机关团体学校,均于十月十五日之前将捐款事项办理完竣。各区、县、村均在十月底前办理完竣
经过筹措,晋绥救济分署一次性便拨付法币一亿四千万元,另拨出盘尼西林等西药一吨、面粉两万九千袋,旧衣服两千余包。为统筹其他专区所摊派之救济款项,阎指定以亲信杨爱源为首,梁化之、孟际丰、省参议会议长王怀明、国民党山西党部主任委员韩振声等人组成“慰劳大同守军筹委会”,明确各方慰劳款物同意由此委员会接收分配使用。除去社会各界及山西省内摊派之救济款项外,蒋介石亦出资法币一千万元犒赏大同守城官兵,阎锡山、傅作义各犒赏法币五百万元。太原市捐献慰劳金法币两千一百万元。虽然慰问活动随后展开,但是守城官兵实际获得之数额与阎所得之款项大相径庭。据1946年9月23日太原《民众日报》消息载:“兹悉郭、梁、杨三氏已于昨晨九时半乘机飞往大同,机上并携有大批慰劳品,纸烟一百大条、罐头一千零八筒、饼干二百斤、月饼八百斤、清酒一百零八大瓶、水果五百一十九斤,表示各界微忱。”上述物品总价值在当时尚不足法币五百万元。25日,阎于太原城海子边召开庆祝大同战斗胜利大会,由副司令长官杨爱源主持,会上由国民党山西省党部委员胡作砺代表国民党山西省党部、晋冀区特别党部、三青团山西省团支部、民众进步总社提出临时动议:“保卫太原自愿进行献碉运动”,与会成员当时即捐献可筑十七个碉的款项,会后又成立筑碉管理委员会,将这一动议正式书面化、正规化。最后,以大会名义向楚溪春及大同守城官兵表示慰问,阎之高级将领杨爱源、孙楚、赵承绶、王靖国等亦电楚祝贺。同时,大会亦向在同期指挥忻县战斗的关南地区指挥官于镇河亦发电慰劳。此后,楚溪春调离大同,于镇河接任大同地区指挥官。
1947年3月9日,时任国民政府国防部长白崇禧来云,亲自指挥雁北地区之战役性进攻。自3月18日起,国民党军自张家口先后增调第三十五军一〇一师、骑兵第四师、炮兵第四团连同二十余辆坦克,随即在空军配合下在雁北地区展开大规模攻势,大同守军先后夺占大同、左云间之白庙、新窑子、高山镇、九队村、破鲁堡,尔后相继攻占左云、怀仁、窑子头、鹅毛口、口泉等地,自1947年6月1日至1948年1月26日近七个月的时间里,大同守军与雁北解放军各部即先后交手三十五次之多。
1947年12月1日,傅作义就任华北“剿匪”总司令。履新伊始即展开两方面工作,其一,大量扩编保安团队,代替正规部队守备各防御支撑点、线;其二,将其嫡系第三十五军等部7个师自张家口地区调至北平近郊及平津之间地区,连同平津地区原有部队合编为3个机动兵团,实行“以主力对主力”之作战方针,巩固其平、津、保三角地带之守备态势。12月2日,晋察冀野战军党前委在晋县召开团以上干部扩大会议,总结作战经验,决议扩建野战军。会上决定,以原察哈尔军区机关与冀中军区、冀晋军区部分地方武装合编为晋察冀野战军第六纵队;同时将察哈尔军区与冀晋军区合并为北岳军区,以原两军区部队组建晋察冀野战军第一纵队,属北岳军区建制;以冀中军区部队组建晋察冀野战军第七纵队,仍属该军区建制。针对傅之“以主力对主力”战法,中央军委副主席朱德于1948年春先后指示晋察冀野战军,令其应“以主力展开于平绥路大同、北平线,大举击破该路,并准备向路北及冀东机动;以一部在三角地区机动。只有实施宽大机动,迫敌分散而歼灭之,才能克服敌人大量集中而不易割歼的困难。”遵照中央军委指示,晋察冀野战军集中主力西进,避开傅部主力,发动察南绥东战役。晋察冀野战军战役决心为,除以第七纵队位于保定地区机动以外,由晋察冀野战军第六纵队、北岳军区第一纵队组成左翼兵团,分别由易县、曲阳奔袭绥东雁北之天镇、阳高,并击破该段铁路,歼灭沿线守军;另以第二、三、四纵队组成右翼兵团,分别由定县、唐县地区出击察哈尔省南部,攻歼广灵、蔚县等据点之守军,开辟新战场,调动北平傅部西援并予以歼灭。

1948年3月25日,晋察冀野战军左翼兵团攻占聚乐堡、阳高、天镇等据点,控制周士庄至永嘉堡段铁路;右翼兵团攻占广灵、蔚县、吉家庄、阳原等城镇。25日晚,左翼兵团自天镇地区西进,至4月6日先后攻占丰镇、天成、新堂、凉城、和林等地,歼灭傅部补训第四师大部,进逼归绥城。傅作义闻讯急调其主力第三十五军及新编骑兵第四师、骑兵第五旅自张家口西援,晋察冀野战军以右翼兵团北上,歼灭天镇车站、谷后堡及怀安,滹沱河等地傅军一部。此时,傅军西援主力东返兴和,暂编第四军、第三军集结在张家口、宣化地区,形成战略收缩,晋察冀野战军右翼兵团南撤广灵、蔚县,左翼兵团回师晋北。11月24日,解放军成立大同前线指挥部,由原北岳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王平担任总指挥。此时,大同守军序列为:“雁北军事指挥部”指挥官于镇河所部第二七五师(原暂编第三十八师)、山炮营、宪兵队、矿警师、保安团、雁北支队。此外另有原日军教导总队及“雁北行署”专员孟祥祉指挥之两个专署、雁北各县流亡政府、公安局、国民兵团、爱乡团、同志会、进步社、特警队、策动团等军警近三万人。
(三)和平曙光
1948年5月临汾解放后,阎锡山令国民党军第十九军参谋长萧荫轩转知于镇河,嘱其加宽城郊工事外壕,注意防守,同时在城内修筑机场以便必要时运输补给。但于认为城内地势狭小,需拆毁民房太多,不适宜修筑机场,迟至7月间,阎与傅作义又电于令其加强准备,或有蒋介石派飞机将其所部全部调回太原。后傅又派麾下骑兵师长鄂友三到大同与于商谈交接防务之事,然而由于飞机未至遂未能成行。8月,阎又电于要求加长大同机场跑道,最终直接命令于率部徒步回到太原,于皆予以拖延拒绝。12月中旬,国民党军参谋总长顾祝同经绥远省政府主席董其武致电于镇河,令其率部向绥远撤退,于因顾虑士气影响及补给受限遂再行拒绝。其时,平城内各银行停止营业,地方粮食储备逐渐不足,征购亦十分困难,行署主任孟祥祉为减少粮食消耗负担,驱使部分军政人员家属离云前往绥远与北平,并命各县县府工作人员及外来民众一律离境,其又先后成立护粮委员会与大同经济管制委员会,征收大同周边地区储粮,限制城内物资离云,同时以大同特警队为骨干力量于城内施行搜捕工作,试图稳定局势。

根据中央军委作战意图,解放军围城部队展开政治宣传,促使守军缴械投降。仅1949年1月上旬至2月上旬一个月时间,解放军城东及北关收容所便先后收容逃脱守军580余名,解放军大同县对敌斗争委员会瓦解大同守军456名。在逃脱的军官之中,亦有“山西绥靖二处”雁北站站长,号称守军五虎上将之一的张效舜。
在大同守军高层内部,分歧矛盾也已产生。守军最高司令官于镇河希望与解放军谈判促成和平解放,但仍尚有疑虑而持观望态度。守军暂编第三十八师师长田尚志刚愎自用,就任师长职务之后并不十分服从于镇河之指挥,同时仍存突围西去进入绥远之企图。“雁北行署”专员孟祥祉毫无叛降之意,另遣亲信军警时刻监视守军上层军政人员。1948年12月6日,田尚志心腹副官苏克勤被俘策反,解放军令其与于镇河上军校时期的同学、民主人士薄一峰一同回城商议双方接触面谈事宜。12月8日,暂编三十八师一个加强团向大同以北之孤山地区作试探性进攻,被解放军包围全歼。自此,田尚志亦抛弃西逃企图,准备同解放军展开谈判。12月22日,解放军华北军区第二兵团攻克新保安,全歼国民党军第三十五军,位张家口之国民党军孙兰峰部五万余人亦被华北军区第三兵团与东北野战军第四十一军聚歼,大同守军遂再起西逃绥远之企图。23日至25日,华北军区第二兵团第八军(原属解放军西北野战军战斗序列,后改隶华北军区建制,下辖步兵第二十二、二十三、骑兵第一师)由西八里、鸡鸣驿、下花园地区出发向大同挺进,三天强行军四百余里,经化稍营、怀安、天镇、阳高等地,于27日到达大同以东之二十里铺、聚乐堡地区,配属北岳军区第一纵队司令员唐延杰指挥。其各部配置为:军直与骑兵第一师分驻大同城西之马军营、阳和坡;步兵第二十二师下属第六十四、六十五、六十六团,位云冈石窟以西之李屯、干庄子、王家园一线展开;步兵第二十三师下属第六十九团由军指直接指挥,配置于王家园与阳和坡一带担任战役预备队,随时支援步兵第二十二师堵歼突围守军之任务;配合位城北孤店、马站、白马城一带展开之解放军北岳军区部队(第十三团)、位大同南部之东、西韩家岭、马营、东、西十里河之间展开之解放军雁北军分区部队(第七团)、位大同城东三十里铺、海力村、牛庄、石家寨一线展开之解放军晋绥六分区部队(第十九支队、第三十五支队)完成对大同国民党守军的全面包围。当月底,在晋中决战结束后被解放军俘获的原孙楚之第六集团军军需科长、于镇河的表弟杨怀春由解放区来同,劝说于镇河“认清形势,采取行动”。
1949年1月解放军北岳军区与冀察热军区撤销,其机关部队合并组成察哈尔军区。是月中旬,解放军华北军区第十八兵团敌工部部长王世英派遣于晋中决战中被俘的原晋军第三十三军军长沈瑞、原晋军第十九军(于镇河曾任该军军长,后调任大同警备司令)副师长秦駉、该军副参谋长李又唐及原隰县专员孙海丞等到达大同城东聚乐堡,协助解放军华北军区敌工部进一步开展对大同守军的政治工作,秦駉、李又唐还曾秘密入城与于镇河面谈,当年3月,沈瑞亦入城前往劝说田尚志。
在见到长子于润沧、孟祥祉之弟孟祥祚及张乃臣、王达三等人前来,并阅戎子和信件之后,于镇河顾虑有所消减。在其参谋长陈泮喜的支持以及三十八师师长田尚志、保安第二团团长刘喜连、保安第二十一团团长李钦沛等部队长官放下武器,接受和平谈判的承诺下,于镇河最终下定决心。
4月初,于镇河派遣唐亦川与郑瀛洲出城到城东架遇皂村与解放军接触,与解放军察哈尔军区司令员王平、政委赵汉以及华北军区敌工部科长叶修直、雁北地委城联部部长杜钰展开会谈。是月24日,解放军华北军区部队攻克太原,于镇河同孟祥祉一方面复电戎子和同意和平解放,另一方面经由张乃臣向王平传递消息表示愿意接受谈判。26日,于、孟、田三人及陈泮喜乘车前往城东陈家庄附近,与王、赵及察哈尔军区副司令员詹大南与部分敌工人员面商和谈。会中限定以29日为答复和平解放之协定草案最后期限。29日上午九时,双方再度展开谈判,孟祥祉提出“按原建制携带武器出城接受改编”,遭到解放军方面拒绝,并提出除炮兵营可携带现有武器按原建制移交外其余部队必须放下武器,出城接受改编,最终双方达成共识,大同守军方面接受全数条款。

有关和平解放大同的各项条款主要内容如下:
一、 一九四九年五月一日,宣告大同和平解放
二、 大同城内守军的武器、弹药、装备必须全部造册清缴,不准毁坏和藏匿。
三、 原敌伪党、政、军、各机关之全部文件、档案、必须全部封存,由我军接收,不得销毁或转移。
四、 所有伪军、政人员一律就地待命、造册登记。原守城部队必须在指定地点接受改编,不得自行遣散。
五、 保护市内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得有任何骚扰百姓之行为。
六、 保护城市建筑、古迹和所有设备、设施,不许破坏。
在谈判中对守城官兵所提出的不算旧账、发三个月薪饷、准发路费执照等要求,解放军方面皆予以满足。
4月30日,解放军工作人员进入大同,开始接收。大同驻军指挥官于镇河率其暂编第三十八师下属三个正规团、教导总队、雁北支队、保安团、坦克车队、炮兵营共约一万三千余人放下武器,开出城外指定地点接受改编,城内各机关同时由华北军区后勤部接管。5月1日,大同宣告和平解放,新的行政建制及隶属关系也一并产生:大同县分划大同市、县,大同市直属察哈尔省,大同县归入雁北地区。次日中午12时,解放军举行入城仪式,同日,中共大同市委员会、大同市军事管理委员会及大同市人民政府正式宣布成立,原察哈尔军区司令员王平、雁北分区地委书记兼北岳军区雁北军分区政治委员赵汉分任大同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正副主任,同时由赵汉任大同第一任市长,原雁北专署副专员李铁生任副市长。原雁北行政公署主任孟祥祉在其秘书主任张俊杰的陪同下召集原行政公署全员三百余人,由市长赵汉讲话,正式完成人事交接工作,云城战火就此熄灭。
参考资料:
大同文史资料
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第五卷.全国解放战争时期
山西通志.第三十六卷.军事志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三编.军事1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三编.军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