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怀疑、敢于发问,勇于回答问题。
一段时间的学习生活又将谢下帷幕,回顾这段时间的学习,知识和阅历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学习总结吧。你所见过的学习总结应该是什么样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学语文课程学习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这学期我提前修了大学语文这门课,总体感觉还不错。如果说高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许多东西是你平时为了应试而不得不去学,那么到了大学,学习语文不再有应试的压力了。暂时放下平日课业的繁重,我完全是抱着一种享受的态度来的,在这里,你可以用自己的思维去想问题,没有人再来评论你的对错,因为那些呆板的标准是为了应试而制定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充分发挥你的思维吧,在大学语文的课堂。
学习所得中,感触最大的是诗歌。诗歌的特点是最富有抒情性。如白居易的《长恨歌》表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悲情故事,在唐玄宗思念杨这种适于抒情的地方,用了“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暮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来表述。设个的艺术手法之一是象征。
戴望舒的《雨巷》在低沉而优美的调子里,借助古典诗词的意境“丁香空结雨中愁”幻化出一个丁香姑娘,作者希望逢着一个结着愁怨的东西,她是愁怨的化身,是哀愁,是一个象征意象。学习诗歌也要领略意境的重要性。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作者紧扣“春江花月夜”的题目挥毫泼墨,以月为中心来统摄广阔的自然景物,使得所描绘景物在时空上无限扩展“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如何制定高中语文学习计划
一、预习
(一) 预习的内容
1.通读一遍课文(默读),读时动笔勾画出生字词和多音形近字。
2. 查字词典,弄清生字词的音、形、义。
3. 有感情的放声朗读课文两遍。
(二) 要求
1.在预习单上注明文体(文学体裁注明是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实用文体则辩明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议论文。


2. 写出应掌握的文学文体知识
3. 生字词注音并释义。
4.写出整体感知到的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倾向。
5. 写出自己对文章结构和写法感受最深的理解。
6.学习小组交流对文章提出的疑问(每班以4人为1学习小组,各学习小组轮流对该学的课文出一张预习题单。
7.可利用知识导学来预习当天的课文,了解本课中要求掌握的重点和难点,初步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方便课堂的听讲,提高课堂效率。
二、课堂学习
1.课堂学习提倡民主气氛,破除教师、作者的权威,可以向教师作者发问质疑,交流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 善于怀疑、敢于发问,勇于回答问题。
3.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进行思考,发现问题,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可以从以下方面质疑。
很多同学会说,从高一开始语文成绩就逐步下滑,然后停在一个100分多一点的阶段很长时间,最后是否能拉回来,那还看人。
经常有家长说,我孩子初中的时候、中考的时候语文成绩可好了,怎么一上高中,语文成绩一次考得比一次差?但如果你是学生的话,可以自己想一想,整个高一高二,时间都花在哪了?


有一些同学高一高二可能压根就没想到还有语文这个学科。反正考出来大家都差不多低,也不在意。往往要到高二下学期,一些数理化成绩已经非常不错的学生,会想起来我好像还有一科语文还不太好,然后开始补语文,语文的成绩才慢慢爬升到120分、125分甚至130分。
当然还有很多学生,要到高三甚至高三下学期,在其他学科分数基本稳定了,才想起来还有语文可不可以再提一提。这时候,不管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成绩一般的学生,这时候在数学、理综上发现已经没有多大空间了。
所以,每年高考前的四五月,我听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小王老师我的语文还有没有救?”
之所以很多学生语文成绩的曲线是先往下掉,然后最后拉回来一点,这跟很多学生在语文上花的时间多寡也有很大关系。不花时间,却希望语文的分数自己好起来,这才是真正的难。
记叙文:(1)记叙的要素是什么?(2)记叙的结构是怎样的?(3)记叙的祥略是怎样的?(4)语言表达方式有哪些?(5)所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
小说:(1)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外貌、思想、性格、语言等)(2)故事情节是怎样的.?(结构、顺序、线索、细节等)(3)社会环境如何?(背景、场所、景物、人际等)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畔无人初见远,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春夜的温馨宁静,春江的浩瀚,春花的光鲜艳丽,全都在明月的笼罩下透漏出飘渺朦胧的韵味。在这样美妙的环境中,诗人感到身心都融入了宇宙自然,体验着永恒和无限。
感觉自己还存在着问题: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偏弱。高中时为了应试,老师大篇幅的来讲古代诗歌,使得自己看到诗歌就会定向的往古代人的思想去想。什么被贬,思亲,爱国之类的。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我可以多读一些现代诗歌当作消遣。读得多了,对作者的主旨,情感,思想等方面把握的也会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