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综选择题如何才能得满分?有什么独特的解题技巧吗
由于文综命题所给的信息量大,那么做题过程就非常依赖题目信息的提示,特别是选择题,文综选择题的答题原则只需简化为:题目暗示及选项暗示原则。
在处理文综选择题方面,我们只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读题、找相关信息、转化题目信息,就可以选出答案。即读、找、转、选。
文综选择题,审题是解题的前提或解题的基础,审题一旦出错,则整个解题都毫无意义。
审题分两步:
第一步是读材料,建议带着问题去读,可泛读或浏览,也可精读。
第二步是审问题,审问题要注意三个方面:首先要审中心词,即答什么;其次要审限定词,主要指时间和空间等限定词;再次要审分值,正如量体裁衣,我们答题也要根据分值写要点。
寻找相关信息是解题的关键,也就是寻找题目的暗示点。尤其是解答“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或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概述、说明、指出……”等问题时,带着问题在材料中找信息显得特别重要。找信息主要指通过阅读材料找出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但针对不同问题要区别对待,如:解答“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时,有时要找出材料的中心思想、出处、人物、言论等;解答“对比两则(或两则以上)材料说明、指出异同点(或各自特点)……”问题时,要找出不同材料的异同点或变化。
在信息转换上,思维转换也是解题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文综解题过程中所涉及的思维转换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政史地不同学科之间的思维转换;二是同一学科中纵向和横向知识的思维转换。
答案选取技巧有哪些?
1)每道选择题只有一个立意,即一个中心思想
因而,看到试题后应认真阅读,并很快归纳出中心思想,最后用一句话的形式提出立意。然后再看设问,就能很快找出答案。
2)题目几乎都有明显的暗示信息
一般情况下,每道选择题的关键词大多在题干的最后一句话中,如“范围关键词”:经济学道理……、哲学道理……等;“内容关键词”:措施是……、制度是……等;“形容词关键词”:根本……、主要……等;“动词关键词”:表明……、说明……、体现……等。立意和关键词相结合的方法对做难度稍大的题目有较大的帮助。
3)选项之间的对比可以帮助做题
高考题中有一部分是难度大的题目,甚至有些设置考生一时也难以理解,在这种情况下,通常可以先把明显错误的选项去掉,然后进一步缩小范围。
4)文综选择题非常容易猜测。特别是难题,如果这些题大多数人都不会,每一个人都有猜测得分的机遇
先用排除法排除能确认的干扰项,一般比较容易排除两个,其余两项肯定有一个是正确答案,而我们只要看哪个选项和题目表述的内容更加契合,就有非常高的概率选对。
常见问题解决办法
我历史做得好能错一两个,就是有的题能排除两个选项,然后剩下的两个选项,二选一还会错。历史错的多的时候能达6个,太吃亏了,每天都是做题讲题,我该怎么掌握错题、扎实基础呢?对于那些比较绕的题目,该如何下手分析?大题的特点该怎么概括?
如果历史能够做的还不错,但波动很大,说明你的知识掌握是有一定基础的,但是对知识的理解可能还有不足!
建议这样对待错题:
①总结错误原因。如果有知识性错误(比如:新青年是谁创办的我记错了;曲辕犁是哪朝发明的我忘了)立刻回到教材订正,然后保证下次不再错,这点没得商量!
②如果知识性错误没有,而是对一个史实的原因、评价等等判断不清,那么就去请教老师或同学,直到你能向自己解释“为什么它错了”为止。
③在做题的时候,如果成功排除了两个错项,进入了2选1的阶段却无法判断,建议重新读一遍题,找准时间定位、提问内容等关键信息,说不定可以排除错误选项。
选择题经常问一些根本原因,主要原因,还有反映了什么,这种题有什么技巧吗,历史选择题一般都错的较多呢?
对于考察“根本原因”的问题,经济方面的根本原因往往与生产力水平有关,因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时候两个选项看起来都是正确原因从而无法判断,但如果其中A选项能够被B选项所解释,那么B选项更有可能是根本原因。
历史选择题应该注意哪些点?怎样做得又快又好?
①确定时间、空间定位。时空定位经常是选择题考察的重点,我们要养成拿到题目就确定时空的习惯!它能够告诉我们用哪一部分知识来作答。
②把选择题当做填空题来做。看到提问,先停下来思考答案,再看选项哪一个跟自己的答案匹配,以免被错误选项带跑。
③大胆使用排除法。适用于1234组合那类的选择题。一旦发现明显的错项,就要大胆排除错项,节约时间!
④无论你怎样熟练地使用前三个方法,前提都是你对知识点的完整掌握和熟练运用,实力才是王道!
问:历史选择题有哪些技巧?凭直觉可靠吗?是否要做大量的题?
答:首先回答:靠直觉肯定不可靠。所谓的“直觉”,其实是在一个人对全部已知知识点高度理解和熟练掌握的基础上,能够迅速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正因为熟练掌握,所以判断的速度太快了以至于其本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个过程的发生,从而产生了一种“我是靠直觉”的感觉。如果没有“高度理解和熟练掌握”这两个前提,就快速做出判断,那不叫“直觉”,叫“瞎猜”。所以,要想做好选择题有两个步骤:第一,在保证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对知识点进行反复记忆;第二,做题以检验自己对知识点理解或掌握的不足,但不是做完就完了,而是要搞清楚为什么做错题,自己哪里还有不足,这才是提高的开始!
问:历史知识点怎样才能记得牢经常背了忘背了忘怎么办背历史有技巧吗?
答:除了勤奋,没有。如果真说有什么建议,我也只有两条:第一,做表格串线,横向是时间,纵向是事件的“背景、内容、影响”,做出来有助于加强记忆;第二:通过做题、订正错题来重新检验和记忆知识点,效果很好。最终我还是要强调,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的重复练习才能记住,没有借口。
问:我的材料题,实在是很渣,有什么办法补救吗?
答:首先,平时要练习文言文阅读了,其实学好语文也需要这么做。其次,在看不懂材料的情况下,可以直接看问题,通过所学知识进行判断!比如材料引用了孔子的话,虽然看不懂,但是孔子的基本政治主张我们是知道的。当然,前提是我们在谈论选择题。
如何在考场上将题做得又快又对
1)对考试题目不熟练
造成对题目不熟的原因大概有这么三个:对知识点本身不熟悉、解题思路不熟悉(思维不熟)、分析能力不足。
2)做题能力不足
①计算能力不足;
②写字速度慢,在文综考试中尤其致命,文综需要大量书写,写字慢很容易写不完;
③阅读速度慢,对于一些比较大段文字的题目,读题都花费很多时间;
④接受信息能力不足,简单来说,就是题目看不懂。
3)马虎粗心
马虎、粗心都可以归结于急躁,很多高三生读题时快速读完却不了解其表达内容,或者是还没读完就开始写答案了,往往要反复回头,浪费时间。或者干脆做错。
4)不良的做题习惯
很多同学拿到题闷头就做,生怕做不完,不会先理一下做题思路,发现做错了才回头看。也有的同学看到题目不认识,就犹豫要不要先做,导致不知不觉地浪费时间。
三个学科特殊方法举例
一、历史解题技巧
01、因果型选择题
题型特点:因果型选择题,即从因果关系角度考查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内在的本质联系的选择题。
此类题型的基本结构大致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结果推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在题干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目的是”“是为了”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历史原因”“主观原因”等;另一种是由原因推出结果,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在题干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
解题方法:
(1)限定词法。
(2)逻辑推理法。
(3)时间推断法。
(4)理论引导法。
02、材料型选择题
当前历史选择题大都以材料型选择题形式出现,可分为文字类(对中外史书、文学作品、日记、档案、学术著作等的摘录或整理)、图片类(地图、漫画等美术作品、文物图片、人物图片、场景实况图、示意图等)、数据图表类(表格、柱状图、线状图、饼状图等)三种。
材料型选择题的解题步骤:
①通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搞清楚中心词与限制语是什么。
②带着问题认真审读材料,抓住关键词,提取有效信息。
③联系教材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
④根据材料来源及作者分析其对材料反映的史实的态度,作出准确判断,确定备选项是否符合史实,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选择题常用的方法:
①筛选法
②排除法
③简化法
④记号法
⑤猜测法
03、概念型选择题
题型特点:概念型选择题主要依据历史概念来命题,要求考生真正理解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同时还要同与之相近、相似的历史概念进行比较。
解题方法:
(1)史论结合法
(2)逻辑推理法
(3)定性分析法
04、逆向型选择题
题型特点:此种题型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即在试题中有三个备选项是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试题要求将另一个不符合的选出来,又叫否定型选择题。
解题方法:
(1)排除法
(2)推理法
(3)直选法
05、组合型选择题
题型特点:是将同一类的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的选择题。此类选择题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一般由三部分组成:①表述关系的题干;②根据题干要求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事件或现象,并以数字序号列出;③由不同的数字序号组合成的备选项。有些组合型选择题还要求将有关事件或现象按照一定的关系(时间、区位、逻辑关系等)进行排序。
解题方法 :
(1)直选法
(2)排除法
(3)求同存异法
(4)首尾判断法
二、地理解题技巧
1.图像类:高考地理选择题中图像类型多样,并且富有变化,这就需要掌握判断和识别图像的方法。即先看图名、图例,再根据试题要求和设问分析图像内容。不同类型的地理图像有着不同的判读要求,这就需要考生在日常做题时不断积累,然后形成自己独特的识图方法。
2.计算类:计算类选择题是高考选择题中较难得分的题目,因此考生在做计算类试题时需要更加认真,正确运用地理知识和原理。该类试题涉及比例尺、距离、气温垂直递减率、高度、人口密度、城市化水平、昼夜长短、时间、正午太阳高度等方面的计算。
3.因果类:因果类选择题的重要特征是题干与选项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由因到果,或由果到因。做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清楚地理事物或现象间的内在联系,准确把握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
4.组合类:这类选择题的正确选项是由多项符合题意的条目组成的,因此需要考生有全面的知识,准确把握各条目内容及其内在联系,从而选出正确组合。
解答策略
高考地理选择题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图文材料、题干、选项。因此我们解答选择题时需要认真阅读图文材料和题干,认真分析选项,按以下顺序进行:
1.认真阅读试题图文材料和题干,明确考查的内容
(1)找出图文材料和题干中的关键字词
(2)有效获取和解读图像中的信息
(3)准确判断题组中各题之间的关系
2.选择恰当的方法,高效快速解题
(1)直选法
(2)排除法
①特例反证法
②同意排除法
三、政治解题技巧
01、打好基础
第一,要紧抓课本中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第二,养成好的习惯
02、读懂题干
怎样才算是读懂题干?首先要通过阅读,弄清题干中心思想,并且在读题干时联想学过的原理,概括出题目的中心大意,做到这些,才算是读懂了题干。在读题干时,怎样才能更快的抓住题目的中心大意?
第一,抓住中心词和中心句。
第二,长题干要读短——概括大意;短题干要读长——精析内涵。
03、抓住引导词
所谓"引导词"就是题中决定着答题方向的词语,反映的是将题干和题枝的关系。在题干中,以下这些是最常见的引导词:"说明"、"由此可见"、"因此"、"根本原因是"、"下列说法不符合题意的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等。这些词语虽然不属于题干核心意思的体现,但却决定着你最终选项的选择。忽略引导词,会导致你看懂了题干,却无意间答错题。
想要系统的科学的备考技巧和方法,独特的提分捷径的同学及家长可以直接私聊姚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