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雷霆载具资料】P40中型坦克

概述↓
类型:中型坦克
权重:3.3
原产国:意大利
设计师:不详
开始服役时间:1943年
采用底盘:P40中型坦克
系列产量:103辆
尺寸与重量↓
战斗全重:26.0吨
全长:5.80米(车体长度不详)
总宽:2.80米
总高:2.50米
车组乘员:4人(驾驶员+机枪手+炮手+装填手)
机动性↓
发动机类型:柴油机(V12,24.0升)
发动机功率:330马力(2100转/分钟)
通算功重比:12.69马力/吨
档位分布:5前1后
最大前进速度:40.0千米/小时
最大后退速度:4.1千米/小时
0~20千米时速加速时间:3.8秒
0~32千米时速加速时间:10.8秒
转向方式:制动差速
中心转向能力:不可
原地转向速度:40.91度/秒
防护↓
车体前部:30~50毫米
车体两侧:40~45毫米
车体后部:40毫米
车体顶部:15~45毫米
车体底部:14毫米
挡泥板装甲:12.7毫米
挡泥板延伸:4毫米
车体舱门:15~74毫米
车体装甲类型:轧制均质钢装甲
炮塔前部:48~50毫米
炮塔两侧:45毫米
炮塔后部:45毫米
炮塔顶部:20毫米
炮塔底部:38.1毫米
炮塔座圈:45毫米
炮盾装甲:48毫米
炮塔舱门:20毫米
炮塔装甲类型:轧制均质钢装甲
火力↓
一级武器组:75毫米安萨尔多型线膛坦克炮(1门),身管倍径L34.0,膛线数量40条,定装弹,最大炮口动能1288.32千焦,弹药基数63发,发射间隔5.0秒,理论射速12.0发/分钟,适配弹种APHECBC/HEAT/HE,弹丸重量6.350/5.300/6.350千克,初速每秒637/552/552米,装药当量270.000/656.640/600.000克TNT(HEAT弹为513.000克黑梯炸药),引信临界厚度14.0/0.1/0.1毫米,引信触发延时1200/0/400毫米,10米垂直穿深79/100/9毫米,100米垂直穿深78/100/9毫米,500米垂直穿深71/100/9毫米,1000米垂直穿深64/100/9毫米,1500米垂直穿深58/100/9毫米,2000米垂直穿深52/100/9毫米,10米30度穿深64/87/9毫米,10米60度穿深27/50/9毫米,水平射界全向,水平转速14度/秒,垂直射界23/-10度,垂直转速4度/秒
二级武器组:8毫米布雷达38型机枪(1挺同轴),弹药基数288发,单管射速600发/分钟,24发弹匣供弹,重装填时间8秒,10米垂直穿深10毫米,100米垂直穿深9毫米,500米垂直穿深7毫米,1000米垂直穿深4毫米,水平射界全向,水平转速14度/秒,垂直射界23/-10度,垂直转速4度/秒
三级武器组:8毫米布雷达38型机枪(1挺),弹药基数288发,单管射速600发/分钟,24发弹匣供弹,重装填时间8秒,10米垂直穿深10毫米,100米垂直穿深9毫米,500米垂直穿深7毫米,1000米垂直穿深4毫米,水平射界不详,水平转速不详,垂直射界20/-10度,垂直转速不详
辅助武器组:82毫米烟雾弹发射器,弹药基数5发,烟雾覆盖半径13米,烟雾扩散耗时5秒,烟雾持续时间20秒
额外细节↓
电台:有
周视观察系统:无
火炮稳定器:无
瞄准镜倍率:1.9~3.5
弹药分布:车体两侧及底部右侧共6个弹药架,车体底部右侧前后弹药架各21发,车体底左侧前后弹药架各5发,车体右侧前后弹药架各5发
油箱分布:车体后部(发动机两侧)
驱动模式:后置前驱
悬挂类型:垂直蜗壳弹簧
评价↓
该型战车为意大利在二战期间开发的最强坦克,具有空前的吨位,且主炮威力、装甲防护均远超意大利装备的其他任何一款坦克,原本定位仅为取代M11/39,但随着苏德战争的爆发,苏联T-34系列中型坦克的有关信息被获得,P26/40坦克的开发团队紧急改进了设计,极大参考T-34的外形和性能指标,因此P40坦克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看做意大利版的T-34,他具有和T-34相似的装甲防护特点,主炮性能则与T-34/76 1940型的L-11型坦克炮基本持平,由于在设计上比T-34更加保守,该车内部空间较为充裕,装填手作业较为方便,该车的主炮射速要高于T-34/76,与T-34相比,该车最大的劣势在于机动性,由于同时期意大利不具有研发和批量生产相近功率柴油机的技术条件,该车的发动机功率相对较小,功重比较低,加速和爬坡性能相对较差,且变速箱设置带来的最大速度也更低。在外观方面,该车与T-34/76较为相似,但首上装甲并非一段平面,而是由三段角度、厚度不同的平面组成,后部没有采用大倾角装甲,且炮塔为多面体,不具有T-34/76炮塔的弧面结构。
视频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