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买了学习软件,重学之考据小学语文(一)~

2022-03-15 11:05 作者:八戒自由自在  | 我要投稿

昨天发现之前下的电子书不清晰,重学下的还是不太清晰,晚上想了想去淘宝上搜有没有性价比高点的学习app。。。反正科大讯飞机子自己买还是觉得不要了。。。。太贵。。。

于是去搜了搜,买了个,安装好了,今天来试用,感觉挺香^_^

我打算从。。。小学功能开始试用?

^_^,玩玩嘛

行吧

算了,玩就从头玩,看到有幼儿部分。。。看看框架

好吧,都是视频,但是这个框架真的好。。。决定以后教侄子。。。如果有机会的话。。。

小学部跟中学部的学生词典都一样,成语,英汉,古汉语,同义词反义词。。。真好~

然后是名师课堂,这是教学视频部分。。。我觉得还是先用书来学

然后是同步培优,这里居然也有AI智能识别。。。然后可以点读讲解。。。。行吧。。。这个板块主要是学习教材内容

然后是提高训练,这里是习题训练部分

然后是基础培养,有音标啦,分类词汇啦什么的,几何图形部分是卡通小视频,感觉做的蛮可的,这研发也是费了功夫的啊

现在考虑,嗯,先把同步培优里的教材部看一下,里面其实蛮有意思的,我想看看自己多久能过完

话说之前买过万门的初高中课程,真的是课程质量很高,但是,这种软件app真的很香很香!!我都很想去学计算机了qaq。。。。

同步培优里的全科同步教辅功能里,教材也是有8个出版社可选,每个出版社里还有版本可选,连五四制都有。。。。

就先看看小一上,2016版的下载看了下,目录有点乱,五四制的2018版也有点乱,算了,凑合用2016版的吧

天地人,汉字加减法,我觉得自己以前没学过。。。

我的妈呀,这拓展阅读好有内容啊。。。天地人来源周易说卦,才是本质,三才是三大要素,我觉得才应该是基本元素的意思,天地人是宇宙的三大要素,相互独立互相联系——艾玛,马哲又来了,天道是阴和阳,地道是柔和刚,人道是任和义。。。真是太高大上了。。。

典型例题,一加一不是二,一减一不是零。。。已经是古文化猜谜的启蒙了

这个打油诗很喜欢^_^

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天地分上下,日月照今古

古诗山村,邵雍

邵雍(1012年1月21日—1077年7月27日),北宋理学家、数学家、诗人,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随父徙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居城西北苏门山,刻苦为学。出游河、汾、淮、汉,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

是位数学家诗人啊,难怪写了数字诗

北宋的时间回忆下,960~1127,那其实算是北宋中后期人?仁宗在位时他正值壮年,挺好的,仁宗神宗都请他出仕,拒绝——数学哲学家对政治不感兴趣是很正常的。。。

不过再看,少年时他读书超级超级刻苦的,然后还行万里路,到了“得道”的时候就不再游历了

他在北宋名声昭著,大儒无疑

看图猜字里,气感觉像烟。。。云,竹,果都很有意思。。。就是不知道的确是这样造字的,还是后人琢磨的。。。

对韵歌

云对雨,雪对风,花对树,鸟对虫,山清对水秀,柳绿对桃红

yu,feng,shu,chong,xiu,hong,这里的韵是ng吧。。。其实还没搞明白对韵是怎么对的。。。

居然在这里看到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四声对照!!果然宝藏!

我觉得可能后面能搞懂什么是韵。。。

月亮歌谣

初一看一条线,初二三眉毛弯,初五六挂银镰,初九十切半圆,十五六像玉盘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查了下,这是一首汉乐府,还隐含男女爱情嬉戏的意思。。。这首乐府也真的是很绝,很有“老妪能解”的感觉

理解四季里的秋。。。这里就是阅读理解的雏形了吧

拟人的手法,使得**的形象生动。。。也可以直接描述为什么这么写,现实什么样,让人联想到了什么。。。

学完中国文学史的唐朝部分,再看到《画》,我在想这应该是唐诗可能作者是王维。。。然后搜到了很有趣的东西

南宋僧人道川禅师为注释佛教经典《金刚经》所作的偈颂诗。原诗没有诗题,最初载于道川禅师所著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颂》,即《川老金刚经注》,后被多种《金刚经》批注本所转录。

南宋·道川

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虽行清净行若见垢净二相当情并是垢也即非清净心也但心有所得即非实相也。世尊(至)实相,山河大地甚处得来?颂曰:

远观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犹在

人来鸟不惊

头头皆显露

物物体元平

如何言不会

祗为太分明

这是一首非常著名但却以讹传讹很久的诗。小学语文课本中录用了这首诗的前半首,并依据历代流传版本更动了诗中的个别字,即“远看山有色,静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但教材没有标注诗的作者和产生年代,而笼统地以“古诗”标之。关于诗的作者,长期以来,有唐代王维说,元代王冕说,明代唐伯虎说,清代高鼎说等多种版本。这些传说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没有任何历史依据。大多都属于臆想猜测以及在网络上以讹传讹而已,甚至有人根据对于该诗前半首的片面理解,认为该诗源出于描述一幅画,并冠以《画》的诗题。是啊,画上的山看得见颜色,画上的水听不到声音;春天过去了,画上的花依然盛开;人走近了,画上的鸟却丝毫也不会被惊扰 ——表面上看起来很合适的!

但是,如果这样体会的话,诗的后面四句就完全无法理解了。前四句和后四句,竟然完全不相干了,这是很不合适的。 实际上,这首诗是一首阐述禅理的诗,描绘的是清净自性,以及清净自性对于一切显现的观察,是不同于普通思维心对于境界之观察的。

感觉很有趣,决定来研究下

首先,对于作者是历代著名诗人的猜测,是因为觉得这诗人肯定是又是画家又是诗人,王维、王冕、唐伯虎都是超著名画家诗人——经过历史长河被筛选出来的最闪亮的星星们

不过这首禅诗。。。可能最近研究冥想和心经久了,觉得有点类似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山色是眼界,水声是耳界,花开花落是规律,人来鸟惊是忧惧,所以一二句是什么手法来着,山有色亦无色,水有声亦无声,变化规律是意识的结果,生物本能也是意识的结果

去搜“头头”搜的我都快不认识这个字了。。。。

原本为佛家语,指道无所不在,出自《续传灯录·慧力洞源禅师》:“方知头头皆是道,法法本圆成。”

到处都显露出道,每个事物都体现出本来平等,为什么大家不明白呢?就是因为太有分别心了——看众生平等,不存分别心,这个感觉心经里面就是,万物皆空——五蕴皆空,色不异空,诸法空道,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而再回到禅诗前四句,把色受想行识算是都包括进去了,目观为色,感受,想法,行动,意识——意识是思维的最高形式,规律就是意识的产物,而本能也是

这些都是空了,那色声规律和本能这些,也都是空了。。。所有的事物都有道,但因为人们放不下,去求“空”而失去道,只是大家被俗物蒙蔽了双眼啊

这是金刚经前文的,我之前读金刚经背了一段。。。后来实在看不下去了

话说这样学习真的很有趣——就是考据,就是不留问题,我越发的确定学习就要这样啦

不过刚刚又思考了下,结合前后文,后文说:头头皆显露,那应该意思是前面的所有都体现了道啊,这个道,我理解的就是万物皆空,所以他应该讲的是表面或是思维的东西其实都是空啊

那这样看,应该重新理解

远观山有色,远远看去觉得山有颜色——是绿色吧,但是近看呢,其实山体本来是石头,而那绿色不是山的颜色,是被树覆盖了,所以不要看表面

近听水无声,听到溪流声哗啦啦,瀑布声轰隆隆,但是近听单纯的水,水自己是没有声音的,那些声音是水与石头撞击形成的声音,但我们一般都说“水声”,这也是表面的,水自己没有声音

春去花犹在,有言说事物规律,春花秋叶,但是其实每个季节都有花

人来惊鸟这也是一般的理解,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鸟都会惊飞的

所以,万物皆自在,人的理解和思维都是片面的——这属于唯心主义了,本来宗教就是唯心主义的。。。

感觉到这里就可以over啦^_^


买了学习软件,重学之考据小学语文(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