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姐干货 | 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南昌大学汉硕)
Hello!
学弟学妹们大家好!
我是你们的七七学姐,
今天来给大家分享
南昌大学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备考经验帖干货!
学姐/学长信息 /Profile/
七七学姐
专业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初试360+,高分上岸!
我为什么想读研?
投资自己的未来。大学教育在当今社会中越来越习以为常,读研是着眼于未来的选择,是一种为自己潜能的投资。通过读研,你将获得更多的专业技能,你的个人发展和你与你的研究生同学、老师、学者和行业专家的连接会更多,在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人际氛围下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更有利于为将来步入社会做足充分准备。
”
选择合适的专业和院校
遵循“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有人这样打趣院校选择:“读研和运动是一个道理,中国女足要获世界冠军,努努力是有可能实现的,中国男足想获世界冠军只能是一个遥远的梦想。”要明白自己现处的学校是什么阶层,选择上一两个台阶的学校,是有可能获得成功的,但如果选择跨了好几个台阶的学校,成功率是比较低的。所以学姐建议大家在选择院校的时候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好高骛远。可以多和直系学姐、专业课老师沟通,多查询相关资料,看各个院校的招生目录、简章,更要了解所选院校的参考书目、题型、报录比等信息。
初试
复习时间线安排
●整体复习规划●
准备考研的时候其实只对《对外汉语教学引论》这门课印象比较深(因为大三学的)。正式准备考研从7月开始的,英语从6月开始的(而且备考期间没怎么背单词,可能也是我英语分数低的原因吧,学弟学妹们不要学我这点)。政治和英语的复习网上的经验很多,我也不是拿的高分,就不细说了。总之英语越早开始越好,政治不用着急,暑假听网课,九月刷题(选择题),十月十一月跟紧老师(我跟的是徐涛,讲课浅显易懂,会带着你对知识点做比较,而且比较有趣),十二月疯狂背肖八肖四大题就是了。
专业课我进行了三轮复习,第一轮是看书(细看)+整理框架,这一轮尽量在暑假完成。第二轮是看书(细看)+背书+做题(勤思通关宝典),这一轮9-10月完成。第三轮是看书(略看)+背书+做真题(全国汉硕历年真题)+查缺补漏,这一轮时间在11月-考前。(特别提醒:南大真题有复现!!!)
公共课备考建议
专业一
我备考的时候参考书目是胡版《现代汉语》,我本科学的黄廖的,所以黄廖的我看了两遍,胡版我也看了两遍,并且结合两本书整理了框架。后来出考纲的时候参考书改成了徐阳春、刘小川的《现代汉语》,所以徐版我也看了两遍。这里建议学弟学妹们前期先把黄廖的看懂,然后再看徐版的。(黄廖的详细、例子多;徐版的系统性强)然后还有王力版《古代汉语》(一二册为主),叶徐版《语言学纲要》。(古汉只考10分,所以我没怎么复习古汉;语纲学过,而且很多与现汉重叠,所以我只看了一遍背过一遍)当然,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控制力不一样,具体要进行几轮复习,制定什么样的复习计划,你们也只能参考前辈的经验,结合自身因素(包括跨考、边工作边考、平均每天的学习时长等等),找到适合自己的计划和方法。
专业二
参考书目: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吴为善《跨文化交际概论》、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个人建议多看一本朱勇的案例分析。
先说文化部分,有同学问考不考西方文化,明确的告诉你们会考,但是分值不重,可能五分左右,学有余力的同学们可以每天积累一点。中国文化本身体系庞杂,考的很细,有的稍微有点偏,文化要略这本书至少背三遍,而且要仔细地背。
再说另大部分同学害怕头疼的引论吧,这本书确实不好啃,涉及面广,包括心理学,教育学,还有文化等等。很多教学法和流派需要大量的时间去记。这个时候你们需要耐心点,看书的时候要尽量理解透,然后再去整理框架。第二遍就是去熟悉,去比较,因为里面有一些内容相近的部分,这些也很可能是考点,熟悉了之后就是背背背了。
跨文化交际,参考书是吴为善版(跟很多学校的胡文仲版不一样哦)个人感觉跨文化交际更像生活中的常识题,EQ高的同学很容易吃透,这本我只大概做了框架,考试的时候也是凭借大概的印象用自己的话去写的。但是这不等于这本书就可以不重视,里面有一些术语你们一定要知道,因为案例分析里面经常出现,如果能够结合材料运用这里面出现的一些名词,并进行分析,分数肯定不会低。
然后是教案,题目会给你一篇课文,让你设计导语,找出语法点并且让你进行分析之类的。建议参考崔希亮先生的优秀教案集。
案例分析,可能很多同学没有怎么写过,或者心里没啥概念,这时候可以用上朱勇的案例分析,也可以找些案例分析的真题资料,多看看然后整理出自己的模板,在考前试着写几篇。
其他建议
不论是否跨专业、是否工作、是否有其他事情,总之尽早开始总是没错的。
最后希望各位宝宝们加油吧!考研确实不易,但是走过以后你会发现自己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心智上都有所成长。余世存在《时间之书》中说——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相信各位考研人,在未来的十二月,会得到属于你们的最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