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碎碎念:关于今年游戏本市场第一阶段的一些小评价(文字版)

2023-04-04 16:09 作者:EclipseEra  | 我要投稿

到了现在这个节骨眼儿,各笔电厂商第一波发力算是告一段落了,我作为一个测试人同时也作为一个消费者今年也碰巧到了该换本子的时候,但看着现阶段的一众新品讲道理我却丝毫没有换机的念头,感觉手里的ROG初代冰刃新锐还能再服役两年…

今天在我自己管的某笔记本电脑品牌群里和水友扯淡,也不知道怎么就有水友说想看我今年换什么本子,说是要抄作业?我也不知道怎么着了可能是脑子抽风了,就列了以下的东西:


“主板啸叫,风扇扇叶密度低,icc控制一坨屎,16比9硬抻成16比10,还他妈上液金”


以上的破事儿所代表的品牌依次为 —— rog,msi,msi,acer,msi/rog/acer。这些破事儿的来源来自我今年以及别人今年的测试和使用结果,而且这还是我不完全的一些举例。


今年的本子市场,第一阶段,是迷惑的,讲道理这么多年我是没有看到过这么多迷惑的笔记本设计。你可能觉得我在危言耸听,那我就用我上面列出的东西来随便讲讲。


一、主板啸叫:ROG今年其实算是实打实的把其他品牌将军了,这么低的售价都不用说同档位的高端(子)品牌游戏本了(AW,雷蛇,AUROS),就算是把整个品列下放到第一梯队的主流游戏本产品中那都是没有什么对手的存在,1w8的价格i9 13980hx+4080,能有同样的配置。但acer这边都不是留白了,是强行延伸。看在第一梯队里我目前看到的只有惠普暗影9p,和宏碁掠夺者战斧18。但前者虽然价格更便宜1w5左右但还是沿用老模具,后者要吐的槽太多我们后面再骂。虽然ROG价格今年是优惠了,但产品品控是我在2018年正式接触ROG笔记本以来最垃的一次,一个极端主板啸叫直接让所有的优点消耗殆尽。有人可能说了,你不是以前说过cpu、主板等电路元器件啸叫很正常么?对,我是说过,但这次有意思的是这件事情已经不能说是小概率事件了,我旁边所有买了这代枪神7的人都在和我抱怨这个电脑电流声音十分诡异。我听过他们的录音,自己感觉也不太像单纯的电流啸叫音。即使是电流啸叫音,但这代出现问题的范围之大也不应该出现在一个品牌机上,毕竟这不是一台组装机,组装机本来就有必定的兼容性概率在里面,你是一台品牌笔记本,我不管你这次是否是为了性价比而定了这样的售价,但你最起码应该将最基础的产品品控做的像点人样,这么做纯纯就是在骗消费者的钱。


二、风扇扇叶密度低、icc控制一坨屎:微星这两个点其实还好,没有rog那么的惨绝人寰,更像是缩成本。俗话说的好,人比人气死人,虽然ROG今年的产品品控做的确实是挺垃圾的,但它最起码还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谋取了别的品牌不得已开售就破发,以及让广大消费者看到了持币观望终有一天能迎来曙光的盼头。微星这次的价格讲道理并不是很便宜,而且GE系列第二次大幅提升系列定位的举措说实话我实数是挺痛恨的,毕竟国外的名称还是Raider,跑到国内就和GT系列一样叫Titan了…

虽说机器无论是性能释放还是做工品控确实比ROG强了一些,而且今年还出了一款14寸的熊猫配色的小钢炮Stealth 14,算是有点小惊喜,但产品内在的一些用料确实也有点对不起这个价格,别人家恨不得把扇叶连成一片用来增大进风量,微星这边还在用祖传的散装扇叶…然后就是icc显示文件切换问题。我之前曾经因为华硕/ROG的软件BUG问题咬着牙用了华硕/ROG 5年,抱歉后续实在咬不住了,再咬后槽牙就要咬碎了。软件一开始就摆烂的我是见过不少,但华硕这种越更新越烂甚至最后都无法正常使用的我是真没怎么见过。骂了这么多华硕,我的意思是我很怕微星会步其后尘,目前已知的就是icc切换目前在GE78hx以及Stealth 14上时灵时不灵,且重装后切换的效果还不如之前……屏幕色准那叫一个偏。


三、16比9硬抻成16比10:acer作为笔记本五大出货量品牌去年的产品我其实还挺喜欢的,去年作为贴吧一代神机的暗夜骑士擎可谓是叫好又叫座,只要在外观上不是特别在意的话这个机器是去年少数价格实惠、售后不算差、东西本身质量也不错姑且算是“万金油”级别的机器,i7+3070ti 1w左右的价格是真的很好。今年的机器顺其传承的“掠夺者下放技术”我还没有摸到,也没有看过别人的测试就不做评价。但掠夺者战斧18我倒是一直关注的,因为刨除给我用恶心的ROG以及模具没有变化的惠普暗影9p,在2w块左右的价位段里我能选择的一线品牌基本就只有acer了,再加上去年那个贴吧神机的好印象,我还真把它放进了我自己的购买清单中。但今年acer掠夺者战斧18的最主要问题就是它的模具虽然变了,内部空间的适配度却不高。其实这个问题其实别人家也会有,比如微星,但微星的犯病情况还算轻一些,只是电池给的少了,电池下方到触控板的位置有大量的留白过拆机图之后就能发现这次acer因为16:10的屏幕尺寸整个主板不仅没有全面的重新适配,还依旧使用了自家“引以为傲”的子母板设计,导致内部的做工更加分散。其实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最近几年各大厂商都开始往16:10的屏幕比例去做适配,但是厂商在主板上做的适配度并没有很快的跟进。

其实关于16:10这个屏幕尺寸我个人是很迷惑的,就是刨除超极本轻薄本(Ultrabook)、创意性笔记本(Creator)、移动工作站(Workstation)以及二合一平板形态(2 in 1)以外16:10这个形态的产品是否真的有必要真的出现在游戏本这个产品线里。或者更准确的说是是否应该作为标配出现在游戏本这个类型的产品里。因为大部分的游戏,除了RTS、moba以及类dota这类可能需要更多纵深的游戏或许会有帮助以外,我是想不出新纪元的FPS游戏(csgo玩家以及一些老派的FPS玩家除外,人家4:3的屏幕比例用习惯了,我不做评价)以及其他3a级别大作或者单机游戏有必要上16:10也就是一个4:2.5屏幕的意义在哪里。如果非要改变屏幕形态的话,难道不应该在不影响便携性的前提下尽可能把屏幕往宽了做,以获得更好的左右视觉POV角度从而增加使用者的沉浸感么?

而且根据其他人的测试结论,这代掠夺者战斧18的散热也只是能用的水平,和同等层次的产品相比基本毫无竞争力。


四、还他妈上液金:啊……这个东西……也是我一个老生常谈的东西。我这么说吧。我自己是不反对液金这个东西的,我承认液金的导热效率确实是更高一些的,但别忘了这玩意儿是导热不是散热,我们日常涂的东西——硅脂,也是用来传导热量的……而且对电脑有了解的朋友也应该清楚决定整体散热水平的东西除了导热性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点就是散热器上散热鳍片数目,散热鳍片越多,用来散热的面积越大,越能有效的快速散发热量,这也是为什么现阶段游戏本的散热鳍片都开始往紧密去堆叠的原因。但笔记本的散热鳍片或者说这个散热模组本身就那么大,说到底导热的上限本来就已经快到头了。你用一个导热系数80的液金和一个导热系数8左右的硅脂都能把热量均匀的倒到散热鳍片上,而散热鳍片的散热面积以及散热因数在没有其他外界辅助的情况下是不会发生改变的(比如水冷),即使你用液金把热量更快地倒到散热鳍片上你的散热总能效并不会实质性的变快。所以液金在笔记本上的使用我自己也是不太能理解的,除了噱头以外还有什么么?卖的更贵?更不用说上了液金基本就等于你的笔记本也丧失了基本的维护性,主板出了问题除了返厂以外哪儿不能修(维修厮那种大手子除外),而且现阶段关于各厂商液金扣具的耐用度测试也一直是一个问题,毕竟这个品类的出现时间还是太短,目前也没有多少实例去证明笔记本厂商的扣具在长时间使用之后会不会出现漏液情况。


说了这么多我这还只是简单说了说我脑子中第一批蹦出来的,想到的一些不合理的点,要再想想可能还能说出今年笔电厂商更不合理的点,但讲真目前它们拿出来的东西,已经让我失去了去深挖今年各厂商产品思路的精气神儿了,更别提挑刺了。

而且写到这儿我还没有说40系移动端的乱套规格(说的就是你4070m),以及13代酷睿不懂其意的默认高电压,算了,这些玩意儿等我想说的时候再说吧,我怕我40米的砍刀收不住。

2023.3.28

2023.4.2 陈凛啸 重庆


碎碎念:关于今年游戏本市场第一阶段的一些小评价(文字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