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孙权代兄与刘表议和,蔡瑁都清楚他的居心,刘表真的看不出?
我们都知道刘表乃是汉末群雄之一,西汉景帝子鲁恭王之后。在《三国》之中,虽然算不上最强,但是年近不惑还能够杀死江东之主孙坚,那也绝对是个非常厉害的人物。那如此年长又这么厉害的一位领袖,最后为什么会栽在一个9岁小儿的手中呢?

我们来还原一下当时的情景。孙坚在过江之时被刘表截杀,他的大儿子孙策临危受命,继任了江东之主之位。当时的他们可以说是毫无反抗之力,为了取回孙坚的遗体,无奈之下只好委派孙坚的幼子孙权前去与刘表义和。
当时的孙权只有9岁,大家本以为小孩子过去是凶多吉少,可没想到就是这个9岁的孩子,为江东为孙家成了这一桩大事。

孙权以孙坚血亲的身份觐见了刘表以示诚意,请求刘表将家父的遗体归还给他,当时蔡瑁与很多大臣在旁观看。你想,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孙权就算是再小也明白这意味着什么,怎么可能毫无怨念,单纯的过来索要遗体呢?

所有人都非常清楚这一点,力劝说刘表斩草除根,以绝后患,可刘表却没有伤他分毫,而且非常痛快的就答应了孙权,不仅如此还对他宠爱有加,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其实如果换了别人刘表当然会斩草除根,毕竟一个活了半辈子的人,怎么会不知道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这个道理呢?但是刘表会这样做,也并不难解释。

首先,作为荆州府的主公,刘表向来是以仁义之风著称的。就拿他杀孙坚这件事来说,若不是听信了蔡瑁的怂恿,他是断然不会对孙坚痛下杀手的。如此仁义之人,面对一个9岁的孩子,他又怎么可能下得去手呢?

其次,刘表这个人做事很明显,只针对事不针对人。刘表截杀孙坚本就是被袁绍所逼,一件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他当然不会牵连到后辈的身上。更何况孙权已表明来意,只是为了拿回父亲的遗体,并强调孙家寻仇的对象是袁绍,而非刘表。如此深明大义更是让刘表心疼不已,他又怎么可能加害于他?

再者说,刘表作为一方之主,他一定是慧眼识珠的。在看到9岁的孙权独自前来议和,他已是惊叹不已,再加上孙权头脑精明,又"深明大义",世人皆知"生子当如孙仲谋"他就能够断定,这个孩子将来一定是栋梁之才,作为一位如此惜才的主公,他当然也必然舍不得杀了孙权。

如此一来就说得通,刘表并不是看不出孙权的居心,只是他不愿意去对一个小孩子斩尽杀绝,他自己也在找尽理由,维护这个9岁的小孩子。说白了,他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放大了这个小孩子所有的弱点,却唯独不愿意面对他的锋利之处,这也是为什么,活了半辈子的他最终会栽在了一个小孩子的手里的真正原因。

最后村妇提出一个问题:如果让你选择的话,你会选择相信孙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