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今日中伏,这份养生攻略请收好!

2022-07-26 15:45 作者:佰草通源  | 我要投稿

中 伏

今年的中伏时间是

2022年7月26日-8月14日

共20天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中伏”。中伏不仅气温高,而且是多雨兼潮湿的天气,会导致湿气侵蚀人体,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积水为患,身体不适等。冬病夏治,最好的时机就是中伏!养生从现在开始:

中伏:除病根

中伏,和头伏、末伏不一样,此时,40天的三伏养生期到了中间的部分,这是承上启下的转折点20天。

三伏天本身就很炎热,外加我们身体出汗多,消耗大,很容易出现疲劳、消化功能减退的情况。

就是在这种转折的时候,如果不通过膳食进行调整,吃得不对,就很容易导致免疫力降低,引起疾病,人体健康就滑向了疾病那一端。很多“病根”都是三伏天落下的。

1、心脑血管疾病

数据显示,气温每升高1℃,急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就会增加17.3%。每年夏天从6月开始,心脑血管疾病就进入了高发期,并且会一直持续到8月中旬。

心脑血管疾病最根本的原因,一是血液成分的改变,比如说血粘稠度增加;二是对于血管内皮细胞破坏作用,血管受损了。

>>>>如何预防?

1、用药合理、有据适量

用药合理、有据适量,不可乱用药物,亦不能停用药物。如:

  • 高血压患者,要坚持服用降压药,据个体情况而定,尽量不用利尿药或有利尿作用的降压药;

  • 糖尿病患者,坚持服用降糖药,控制饮食,少吃含糖量高的水果蔬菜;

  • 动脉硬化患者,要根据化验结果服用活血降脂等药物,控制饮食,少吃含胆固醇高和脂肪高的食物。

2、 避免过劳、以保心脑

有心脑血管病史的老人应注意适当减少户外活动,多在室内休息,且午睡 1小时,以补充晚间睡眠的不足。

3、宜戒焦躁、静则身凉

保持良好情绪和心态是夏季养生的重中之重,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药物无法替代的作用。

4 、起居有节、适度运动

夏天应是老年人“静养”的季节,不宜大量运动。

5 、防暑择阴

在12:00~15:00时要避免阳光直射,还要记得多喝水。

2、祛湿排寒

宫寒是女性衰老的最大凶手,痛经、经期紊乱,手脚冰凉,甚至性冷淡都是宫寒的最直接体现。

夏天最容易湿气侵体,使得脾胃功能虚,令人浑身乏力,再加上吹空调,造成湿寒交加,导致关节风湿、提前老化,肌肉僵硬,尤其是肩颈酸痛,水肿肥胖...

>>>>怎么做?

艾灸,可温宫散寒,活血通经,调和气血,使面色红润,促进血液循环和身体排毒,而且还能改善体型,尤其消除小肚子效果最明显,从而让整个人都精神焕发,健康年轻。

推荐穴位:关元、中脘、足三里、涌泉

3、四豆汤

  • 赤小豆

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磷、钙、铁,维生素B1、B2,能健脾利湿,散血,解毒。

  • 黑 豆

性平、味甘;归脾、肾经;具有消肿下气、润肺燥热、活血利水、祛风除痹、补血安神、明目健脾、补肾益阴、解毒的作用。

  • 扁豆

健脾胃,清暑湿。用于脾胃虚弱、暑湿泄泻、白带。

  • 绿豆

绿豆中的多种维生素、钙、磷、铁等矿物质都比粳米多,营养丰富,有清热解毒、养血安神等作用,尤其适合夏季食用。

  • 甘 草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中医认为:夏日食豆胜食肉。因为禽畜肉含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等,豆类都有,且为植物蛋白质、植物脂肪,且比起禽畜肉类还多了植物纤维,同时还易于人体吸收。

而甘草乃有调和百药之功,合而为汤,则消暑而不寒凉,利水而不伤骨。

中伏养生注意事项

1:益气养阴的食物不可少

中伏时节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此时,人们常常是“无病三分虚”。

因此,除了及时补水,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强体质。如山药、大枣、海参、鸡蛋、牛奶、蜂蜜、莲藕、木耳、豆浆、百合粥、菊花粥等。

2:防治情绪中暑

要调整起居,保证充足的睡眠,中午应午睡0.5—1个小时,因睡眠与情绪和免疫力密切相关,睡眠不足则抵抗力差。

3:中伏吃面

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中伏吃面也是一件很有讲究的事。

据说,中伏吃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热面”。这样有利于通过排汗以祛除人体内滞留的潮气和暑气,也是中医养生里提倡的“以热制热”法。



今日中伏,这份养生攻略请收好!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