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臂链Brachial Chain(BC)
臂链Brachial Chain(BC),通常与对侧AIC\PEC链条协同,左右两侧各有一条BC,为右臂链R BC与左臂链L BC;
AIC与BC两条多关节肌肉链通常对侧激活,即:L AIC+R BC、R AIC+L BC;
BC由膈肌、胸横肌、前外侧肋间肌、胸肌(胸大肌与胸小肌)、三角肌前束、Sibson‘s筋膜、斜角肌、胸锁乳突肌构成;
这个链条主要对颈椎旋转、肩部运动与呼吸(肺尖扩张)能力造成影响;


在L AIC+R BC模式下:
1、骨盆、腰椎、下胸椎(T8以下)朝向右侧;
2、上胸椎(T8以上)与颈椎发生补偿性向左旋转;
3、 此时右侧肋骨内旋,右侧胸腔被挤压,胸椎向右侧侧屈;

4、由于右侧肋骨前、外侧受到挤压,右侧胸廓前方难以扩张(右肺尖充气困难),右侧胸廓后方,产生更大的扩张幅度;
5、反之,左侧肋骨前、外侧相对松弛,左侧胸廓前方更易扩张,左侧胸廓后方受到挤压,更难扩张;
第4点+第5点=左侧胸廓伸展(肋骨前方相互远离、肋骨后方相互靠近),右侧胸廓屈曲(肋骨前方相互靠近、肋骨后方相互远离)

6、在此胸廓位置下,右侧肩胛骨会因肋骨位置的变化而产生外展、内旋、下降、前倾;
7、左侧肩胛骨会产生内收、外旋、上提、后倾;

8、由于右侧肋骨内旋(呼气),右侧附属呼吸肌:斜角肌会承担更大的负荷(试图通过斜角肌收缩,促进右侧肋骨外旋);
9、此时可能会产生病理性代偿:右侧上部肋骨被附属呼吸肌拉到外旋位,出现“T4上综合征”(Superior T4 Syndrome),本应在前倾位置上的肩胛骨会产生后倾(后期会详细讲解)

以上所有表现的叠加,会让一个处在L AIC+R BC模式下的人在姿势上容易被观察到:
1、左侧肋骨外翻、左侧胸骨下角角度变大(单侧肋骨外翻、不对称)
2、右侧胸廓扩张能力下降,右侧肩部更低(高低肩)
3、右侧肩胛骨更远离胸廓,左侧肩胛更靠近胸廓
4、右侧颈部肌肉更加明显(胸锁乳突肌、斜角肌)
5、躯干(胸椎)向左侧选择更轻松,向右侧旋转相对困难
扫描添加微信,加入微信交流群。
(备注:B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