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考研培训:跨考需要注意什么?
跨专业考的难度是大大的增加了,可是明明如此的艰难,为什么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前仆后继地去选择成为“大冤种”呢??很多同学可能不是很喜欢本科的专业,想趁着考研的机会,去自己真正想要学的专业就读。也有的同学是为了能够换一个能更好就业的专业。选择跨考就面临着许多问题,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选择跨考要注意哪些内容呢?
一.为什么要跨专业?
1、对本专业不感兴趣
很多同学想跨专业考研主要是不喜欢现在所学的专业,对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在填写高考志愿的时候,很多时候是家长帮助我们的同学填报了本科的专业,以至于同学们在不了解的前提下就开始了本科的学习。开学后接触到专业课时大失所望,和之前预想的完全不一样,才会有了考研的想法。又或者你现在每天上课就是上坟的心情,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一点不感兴趣,甚至也不想从事对本专业所对应的工作,那跨专业考研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按照目前的教育体系来说,我们接受高等教育还是为了参加实际工作的。因此,兴趣是你选择专业时候的最原始参考因素。如果专业不是你选择的,本科学校也不是你希望的,那考研的时候你又有了一次机会,可以选择你感兴趣的专业。
2、为了更好就业
我们选择专业的时候或多或少会考虑到以后就业的问题。有些专业比较冷门,社会实际的需求比较少;有些专业在你大一时候比较热门,就业前景一片大好,但是等你大四快毕业的时候可能已经饱和了;又或者再有些专业只开设了那么几年,快毕业的时候发现本专业的硕士点都非常少,更不用说就业了。因此,如果你发现现在的本科专业社会需求较少,跨专业考研是非常值得的;如果你现在本科院校档次较为一般,且所读专业是对学历要求较高,还是目前非常热门的专业,那也是可以考虑跨专业的。比如现在比较热门法律、教育、经济等专业。当然这里提到的专业也不是说一定找不到好工作,但是如果你本科院校较为一般,可能工作了几年以后晋升空间也不是很大。
二.跨考需要注意什么?
1、报考条件
跨专业考研是我们的主观意愿,但并不是所有的专业都可以让你跨考的,有些考研专业对同学们前置的学历和专业都有所要求。报考条件分为两个注意点,一是学历,二是前置专业。如果是高职高专作为同等学力的考生要先确保自己符合目标院校的报考条件,很多高校对同等学力跨专业考研是不欢迎的,甚至会在招生简章和招生专业目录中明确写明不接收同等学力跨专业的考生。这部分同学可以报考本专业,但是作为同等学力去跨考在部分院校就行不通了。其次,考研十二大学科门类中,所有学校的法学部分专业、部分院校的教育学相关专业以及所有学校的医学部分专业对考生们的前置专业都有所要求,具体要求都可以去核查对应目标院校的招生简章和招生专业目录。
2、报考难度
如果你满足了跨专业考研的要求,还得考虑所跨专业的报考难度。毕竟是从初试角度来看,研究生入学考试还是应试性质的,认真备考的同学们都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准备。有些专业课并不是半年或者一年左右的复习就可以达到考研水平的。因此跨专业考研的同学们也要去了解具体的报考难度后再决定如何跨专业考研。毕竟复习一年考数学专业和复习一年考哲学专业是截然不同的报考难度,起码难点不一样。哲学的报考难度在于录取人数少,内容晦涩。数学专业的难度就在于专业课难度较大。
3.避免人云亦云
判断专业如何,就业前景好坏,是否有市场。不要只看眼前,更不要什么专业热门、别人说什么好就去盲目的进行选择,一定要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来。
4.扬长避短
在优势科目选择上,须以自己现有的知识和能力为基础,选择一些可以经过突击的形式迅速接受和提高的专业。其次,要避开弱势科目,数学是考研公共课中难且最容易拉分的科目。数学不甚得心应手的同学可以选择避开数学而跨专业不考数学的专业。
5.就近选专业
就近可不是选地址,而是寻找相近专业或相关学科来跨考。最安全的方法还是找同一门类下或同一基础理论下的不同分支。如:化学转药学,数学转理论经济学,电气转电子等。总而言之,最好能够在跨考前找到专业间的“交集”。复习的时间很紧张,要复习的内容多,走“就近路线”无疑会有一些优势。选择相关相近专业,专业知识和思维方法有相通性,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和增强自信心。
大家在选择跨考的时候一定要理性分析难度和自身的条件。毕竟上岸才是我们的第一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