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什么是历史的基本规律?

2023-07-22 20:15 作者:聪明可爱的GreenZ  | 我要投稿

什么是历史的基本规律?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历史的研究,是从“现实的个人”出发的。所谓现实的个人,就是处在现实的历史过程中从事活动的、首先是从事生产活动的人——我们进行其他任何一种活动,都必须在基本需要即吃穿住行等满足后才能实现。因此,对现实的个人的分析,就必然引出对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分析。可见,唯物史观的第一个基本观点就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活动,其内容就是劳动活动,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形式。正因为劳动是一种社会活动,它就必须采取一种社会的形式。生产活动的社会形式又可以划分为两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所谓生产力,就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改造自然并使之适应人的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生产力的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种,其中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合称为生产资料。要使生产力真正发挥出来,还需要人与物的一定的结合形式——这种结合形式,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就是生产关系的基础。生产关系就是在生产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那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观察历史,我们发现,生产力的性质与发展决定了生产关系的性质与发展,生产关系在被生产力决定的基础上对生产力又有能动的反作用。这就是我们考察的第一个基本规律。首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也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既然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那么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也必然随之发展。其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关系本来就是使生产力诸要素结合起来的形式,那么,它能否很好地完成这一根本任务就成为它是否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如果它不能很好地完成这一任务,那么它就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甚至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反之亦然。

上层建筑,也就是社会思想、观点,以及相应的制度、设施和组织的复杂体系。直接决定上层建筑的因素,实际上是生产方式中生产关系这一方面。因此,为了具体地研究生产方式和社会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我们将生产关系的总和用经济基础这一概念从生产方式中划分出来。

那么,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我们发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发展,而上层建筑则对经济基础发生能动的反作用。这就是我们考察的第二个基本规律。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这就是说,上层建筑领域内的一切现象都可以在经济基础中找到根源,都发源于经济基础产生的迫切需要。其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哪个阶级在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中占据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占据了主导地位,它就必然在上层建筑中占据支配和统治的地位。最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迁。这个变迁的过程不是自然而然的过程,而是以阶级斗争为中介的。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也具有反作用。首先,我们来看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由于上层建筑具有与经济基础相同的阶级性质,它的反作用必定包含了“为我”和“排他”两个方面。所谓“为我”,即是巩固于自己的经济关系,所谓“排他”,就是与不符合本阶级利益的其他物质关系和生产关系作斗争。其次,这种反作用的效果也值得研究。当上层建筑能够符合经济基础的需要时,它就起到促进和巩固的作用;反之,则会起到阻碍和破坏的作用。应该加以注意的是,这一规律中“决定”和“反作用”的字眼,只是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二者的关系来说的;要全面把握这一规律,还不能忘记物质资料生产才是决定社会历史面貌的根本所在。

什么是历史的基本规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