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普鲁斯鳄研究学者聊天笔记,10米6吨巨鳄详情

10米长的巴西普鳄超完整头骨UFAC 1403,和另一个完整下颌UFAC 1118在许多文献中组成一对。而且有许多版本的测量数据小偏差,绘制顶视图也有细微区别。多年来一直争议,这俩是否为同一个个体的上下颌?如果是同一个个体为什么有两个编号?如果是不同个体那么巨型普鳄数量+1。

于是老朋友天明发邮件询问了测量普鲁斯鳄头骨的学者Jorge W. Moreno-Bernal,因为是西班牙语,交流起来有点复杂
和学者私聊确认了这俩就是同一个,论文中引用的常见数据UFAC 1403颅骨全长1.4米,颅基长1.3米,UFAC 1118下颌1.6米全部属实。



这里得延伸一个概念,鳄鱼头骨的测量方式。
以美洲鳄AMNH 7139为例
颅骨中线(HL)长70.5cm
颅骨基长(BSL)长73.5cm
颅骨全长(SKL)长79cm
颅宽(HW)宽35.5cm
下图以湾鳄代替示意

一般鳄鱼的头骨测量方式都是最短的第一种,颅骨中线(HL),因为后两种只能测头骨,活体是测不了的,末端包在肉里。比如湾鳄洛龙的HL就长70cm,和这只5米的美洲鳄头一样长。
为什么它俩头长HL一样,体长却差了1米呢?因为美洲鳄的头很窄,颅宽仅仅35cm,比洛龙45cm窄了10cm。头窄的,往往头身比大。

决定头部占比的,不仅是头长,宽度也很重要。湾鳄白背的颅长超过柬埔寨之王,但颅宽比较窄,所以头身比大,只有5.9米。
一般来说,头又长又宽,则很大概率是小头鳄。根据9米的米兰达普鲁斯鳄骨架AMU-CURS-541可得知,普鳄也是小头鳄鱼(尤其是大个体),已知巨型普鳄头身比和洛龙、巨型尼罗鳄一样,HL:SVL超过1:4(尾部比例目前无法得知)。

和学者私聊确认后普鲁斯鳄UFAC 1403颅骨数据
颅骨中线(HL)长119.4cm
颅骨基长(BSL)长130cm
颅骨全长(SKL)长140cm
下颌(ML)长160cm
颅宽(HW)宽82cm

颅骨全长(SKL)长140cm是UFAC 1403引用最多的数据,根据实物照片比例尺判断,可能为斜量。实际直线SKL可能是137cm,不过这个不影响,决定鳄鱼体长的是HL和HW。
UFAC 1403标准的颅中线约为1.2米(相当于洛龙70cm测量标准)。若以洛龙的8.88头身,那么UFAC 1403基于大长尾巴的重建长10.5米,肛吻长SVL近 5米。按黑凯门鳄也能接近这样的长度,黑凯也是长尾。
若按一般鳄鱼的尾巴比例占一半,则UFAC 1403长10米左右。

注:更大的DGM R 527、AMURS 20等按以上两种全长分别为11米+(长尾版)和10.5米(常规版)。目前可能超过UFAC 1403的普鳄共有8个个体,但很可能有一些是局部更大而不是总体更大,所以这8个十米以上的普鳄先不细说。其实体长基本没什么争议,主要是体重新结论很多。

体重
通过高精度模型测体积,再通过密度求得大致体重的方式,在多次试验精进后,已经有很高的准确率。本人搞的粗模小头秘鲁鲸20米93吨,和长鲸吟重建的底栖版20米95吨高度吻合。之前给小河的医用模型也得到了比较准确的药量,后文会多次使用此方式,配合实测使用。比任何拟合公式都可靠得多。
过去我在贴吧的时候也误以为10米的鳄鱼只有4吨,直到今年我亲自接触实物活体才发现。这种身材相当于僵尸鳄,尤其是对大个体来说已濒临死亡。有人问为什么不用米兰达普鲁斯鳄的骨架,而参考现代鳄鱼。。
因为骨架只能决定长度,不能决定活体体重。肌肉分布还是得靠现代活着的鳄参考。

更重要的是米兰达普鳄的骨架描述极其有限,基本仅限于靠这一张鸟瞰照片对着图量,还有明显的角度。其次,普鳄骨架几乎没有尾巴,连全长都只能知道半截(9米是根据SVL乘2)。
1.模型测量
本人寻找了大约8个鳄模型,和神皇一起挑挑拣拣又筛选掉6个差的,剩2个还原度较高,我又和yy龙一起捏了2个。最终4个健康壮鳄鱼模型测得10-10.5米长时体积均超过5.5立方米。



我又把5月8号濒死小河的医用模型放大到10.5米(湾鳄尾偏长),这都能有4.5吨。而这对于十米级的鳄鱼来说,这样的身材可能直接致死。


可能会有人问洛龙6.17米1.075吨放大到10米也才4.5吨,到10.5米也就5.3吨,洛龙并不瘦——
湾鳄洛龙的尾巴特别长,放大到10米时肛吻长仅4.6米(相当于9.2米的正常鳄鱼)。如果按照巨湾鳄的超长尾巴比例复原,普鳄都能11米了。把洛龙三维放大到11米则有6吨。减去末端多出来的大尾鳞分量,这和普鳄更强壮的头骨颈部相互抵消。尾鳞桨并不占太多分量,截面很细。

注:湾鳄尾巴长是末端的尾鳞桨长,而不是尾根。如果尾根太长,巡航能力反而会越弱,尾鳞反之。
其次,洛龙其实算躯干比较匀称的个体,甚至可以说偏瘦。很多湾鳄实测都是5.5米就800多kg了,都比洛龙粗壮(放大一下便知)。

其中方舟的恐鳄模组,做工很不错,就是有点像恐鳄和普鳄杂交的。就当普鳄用了。身材完全参考大个体密河鳄,但尾巴比例和湾鳄一样长。按10米长有6.3吨,按10.5米时甚至有7.3吨。而这和野生湾鳄领主甜心的身材比例一模一样。北领地湾鳄甜心长5.1米,重780kg,而且肛吻长2.4米,放大后符合模型估测结论。







过去贴吧经常说按某某瘦鳄鱼放大,普鳄只有3吨或者4吨。这犯了一个基础常识错误——大鳄鱼是不能像小鳄鱼一样瘦的。小鳄鱼的肋笼狭窄,体腔本身就细,且被实际重力限制较小,哪怕瘦到脖子三根筋,尾巴一条细线都能活着甚至活蹦乱跳(虽然也有胖的小鳄鱼但那属于喂多了,正常骨架很细小,健康状态是比较瘦)。
而大鳄鱼的肋笼已经被完全舒张,壮年个体一旦到这么瘦直接暴毙。


像小河这样的体态,其实放在小鳄鱼里并不少见。放在小鳄鱼里可能还没多大事,放在巨鳄里就是濒死。普鳄体型比小河大八倍,若形成这种身材会更加濒死。即使有一些比较瘦的大鳄鱼实例,也都属于体况较差的个体。



不过考虑到普鳄的骨盆相对偏细(暂无论文描述,是神皇根据照片目测的,照片有角度,先待定),若属实则臀部和尾部可能高度较低。那么普鲁斯鳄则可能有更长而细的尾巴才能保证水下运动,就像黑凯门鳄一样。壮年普鳄的体长可能会增到11米,身材按洛龙就6吨,按黑凯就5-5.5吨,再轻就很难了。别弄什么不同物种对标,这是壮年个体必须的健康体态。如果按贴吧以前主流4吨的话需要有兽医看着它,否则随时会挂掉。




这里还存在一种大个体鳄鱼很瘦的情况,那就是极度年迈。如果一条普鳄很老了才10米,那它是可能掉到5吨以下。但是鳄鱼壮年后生长速率就变得很低很低,老年和壮年的体长基本差不多。即使它老了特瘦,在壮年时也会比现在重很多。

下一个问题,贴吧经常说如果普鳄10米霸王龙就得14米等一堆神TM对标。尤其是按不同化石完整度相互对照,原本是神皇自娱自乐玩着用的,他QQ上告诉我这本意是【分别按完整度对体型的贡献意义】,而不是分别对应体型大小。
结果现在一传十十传百已经被斗兽小鬼传到了天南海北并当真了,属于是取其糟粕去其精华。终成圈内臭名昭著的陋习——跨物种连体婴。
首先~10米的普鳄有很完整的头骨和下颌,一点也不碎。且10米+的普鳄有脊椎、完整股骨,对体型的线性作用关联性强,根本压不下去。无论霸王龙多大,普鳄都至少是~10米,这俩没有相互关联性。
甚至还传出来霸王龙按保守12.5米的话,普鳄按保守只有7.79米等仙论。这就完全任何必然联系,这么玩它俩直接长在一起得了,成为一体,你缩我也缩jpg

近二十年前的论文确实有说普鲁斯鳄54.5cm的股骨(已出土最大鳄鱼股骨)按密河鳄的腿长公式只有7.79米。但该论文后面一句话马上又补充了UFAC 1403尺寸应为10.5-11米。腿骨公式的落差反应了普鳄的腿很短,比密河鳄短得多。但是普鳄的股骨近端非常粗,是粗短腿。
这论文上线的当年是没有发现米兰达普鳄的9米骨架的,近年公布了,其他普鳄还有比9米骨架的椎骨大很多的孤立椎骨。如果普鳄最大7.79米,那9米的骨架难道是骨龙吗?骨头长到活体外面了属于。如果是短尾,短成这样已无法支持巨型鳄目游动。直接违背已知材料,这种明明知道是假的下限拿来对标,属于贴吧特有型明知故错。

如果无视米兰达种的骨架,巴西种单独按密河鳄比例复原7.79米,那会得到一个密河鳄版大头娃娃+长腿型普鳄。值得注意密河鳄的腿比较细,虽然能撑起来走路却很难奔跑。而普鳄和密河鳄同FL的时候,股骨近端可粗太多了。那就是大长腿+粗腿。为了容纳堪比JP1暴龙尺寸的头骨,这个7.79米鳄鱼的身材也将超级加粗,否则无法运动。SVL 4米模型测一下,都4.5吨了。若按SVL 4.4米则5吨+,尾更短粗成引鳄了。
(靠密河鳄死公式算可以低于3吨,但那样根本爬不动,头直接拖到地上。既然头和股骨粗壮得多,身材也得更加宽阔。一切以生物体自然运作为底线)

7.79米4.5吨以上的大头长腿鳄,这好像比之前更强了。。斗兽小鬼想硬缩普鳄,结果反而得到了六边形战士增强款。回旋镖立刻拍到了自己脸上。
第二种缩水法,米兰达普鳄9米骨架不变,把其他所有巴西种巨型头骨股骨全部以个体差异塞到这个骨架上。同样造出了大头娃娃型长腿巴西普鳄,虽然没上面这个夸张,但也挺逆天的。
最终绝杀:别忘了普鳄还有10米级孤立椎骨,椎骨决定躯干长度,永远不会变,又把这两个大头长腿怪涨回10米了。毕竟孤立椎骨无法拼进去,椎骨大那就是线性放大。
挖地洞者,拆的东墙,最终会补到西城门上。
最后就是一些比例图的问题,顺弯与直线。
恐龙的体长测量都是顺弯,即沿着后颈、脊背、一路顺着背部滑滑梯一样滑到尾巴,测的曲线长度。
而电影恐龙的建模设定数据则是直线,因为模型直接建出来,直线一拉就测。


所以电影中的暴虐霸王龙和毁灭君王龙身长15米会这么大,因为都是直线长度。现实霸王龙苏13米则是顺弯,直线做比例图的话,苏大约12.5米多,一些脖子和尾巴再弯曲的侧面图直线只有12米。自然和电影恐龙差得多。(毁灭君王这种姿势直线15米,顺弯都得17米了)
而鳄鱼的体长测量分顺弯和直线两种,比如洛龙顺弯6.17米,直线6.09米。
重点来了,鳄鱼趴在地面上是平的,因此前半身spl(肛吻长)顺弯和直线几乎没有差别,洛龙无论直线还是顺弯SPL都是2.85米,唯一的差别在尾巴上。因此直线和顺弯对鳄鱼影响较小。

一个物种的巨型个体完全可能是非常碎,也可能非常完整,这都是碰运气的。正常来说随机抓取几种古动物,它们的已知最大个体化石保存状态都各不相同。可能a很完整,b是残渣,c头骨很全但没身子,d有半截股骨和几根肋骨等等。。哪里有跨物种间完整的就和完整的体型对标?碎就和碎体型对标?根本没有任何逻辑。
比如霸王龙中保存较完整的个体苏SUE为种间巨型个体,而棘龙较完整的个体FSAC-KK 11888则为种间较小个体,用它俩对标岂不搞笑了?
如果换成按完整头骨对标,那秘鲁鲸怕不是直接物种不存在,原地蒸发了。这不是鬼扯吗

霸王龙的化石无论是出土量还是保存状态,都超过了绝大部分大型古动物。非要按完整度对比,那很多古动物没有苏、斯坦这种级别的完整,能被对标到物种蒸发不配存在,这比的是物种体型吗?不
比的是挖掘队实力和拨款经费。
而现代人类中的古生物科考队实力和古动物的体型没有任何关系。
霸王龙在老美,无论数据完善性,CT扫描精度,都不是南美的普鳄和南巨、非洲的棘龙等可比的。靠着美国研究团队的雄厚财力技术去对标第三世界国家出土的古生物研究水平,早背离了动物本身。
按个简单的比喻,霸王龙相当于《编内人员》,多个成年个体均已切骨测得年龄并拟合多条生长曲线、身材比例全部已经确定,往上往下浮动空间都已经封死,它正是最没有对标价值的那一个。这和那些连身材比例都未确定、又没有做切骨年龄的物种没有任何可比性。
霸王龙想按不同完整度对标其他物种,唯一可行的大概只有北美异特龙或者艾伯塔龙。同样的巨量样本和完整精度,研究强度。而且它们也都是兽脚类恐龙,有可参照性。

其次,非鸟恐龙的体态直接参考对象如今并不存在,想和鳄鱼对标胖瘦就是没有任何可行性的。更不存在鳄胖恐龙就得胖,鳄瘦恐龙就得瘦。不同动物,骨骼外活体增幅程度是完全不同的。如海爬增幅最大,圆不溜秋,因此易普拉辛那里棘龙若参考鲸豚复原可能12吨,不过现在棘龙被认为是类似涉禽了,自然是和圆圆豚无关。
鳄鱼有现生物种参考,而且因为淡水鳄的多样性一直比较低,体态变化也很小。尤其是恐鳄和普鲁斯鳄这样的冠群鳄类,直接参考现代鳄放大就行。什么程度的体态对应什么健康状态非常清晰,根本不用和恐龙对标。
结论:恐龙和鳄鱼是全方面的不同,完全没有任何对标意义。玩数据玩文字游戏之前,先得问问自己,这样是否切合实际。
感谢神皇兄与普鲁斯鳄学者Jorge W. Moreno-Bernal对本文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