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角弓制作04--胎、稍的制作一
前面我们说过制作猪皮胶,一般是在冬天完成。而磨角是不拘时候的,胎、稍的制作同样不需要特殊的时间段来完成。
先说过题外话:很多新手纠结于一句话说柘木制弓为第一。实际上这个说法在现在是过时的。他这个话针对的是和阗弓这个弓形或者是单体。以后期弓形的设计,柘木我还有些嫌弃他过重。
另外,不少新手很纠结于弓胎的选择,总想些新花样,比如说茱萸、东京竹、茶杆竹之类的,但是实际真没必要。目前绝大多数人还达不到需要用材料来进一步提升弓的性能这一步。
当前,提升个人的制弓技艺才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比如我只用竹胎,但不少人喜欢用木胎,这个关键在于:你习惯使用哪种胎材?又,哪种胎材你更容易谋取到?
以下以竹胎为例:
今年使用的竹胎都是风飞老哥家的,让帮忙弄到了3.8cm的宽度,并帮忙给两边弄平了,这样一来大大减少了我的工作量。但如果大家要这么做,也要承担部分竹胎不能用的后果,比如很薄或不均匀。我这次的二十支竹胎,就有三支大概率是只能做其他用处了。

今年设计的小稍通通做成四尺长,也就是133cm,弓臂设计宽度在3.2-3.3CM之间,所以一般弓胎只要3.5附近足够。
首先的第一步是检查竹胎是否平直,一般肉眼检查足够,然后取直到需要的宽度。尽量保留一个侧面的直线作为基准。必要的时候用弹线的方法再重新取直一次都可以。这个涉及到后期粘合胎稍以后是否正直,所以这点是必须保证。

上图。因为设计的小稍是133cm,而握把部分为20cm,弓臂设计是30cm,这两个部分先标识出来。剩下的则通通作为脊稍部分。

上图。利用中线工具在竹瓤面画出中线,这个以后要用的到,而且颇为重要。
画中线的方法很多,但是这个办法最为简单。手头没有这个工具的,也可以采用弹线或者以一侧为基准的划线方法。灵活把握。

上图是自己从前准备的竹胎,采用这种取直方法一样是可以的。
画线以后,先砍削个差不多,再用大锉锉平整。
注意:不是说所有的竹子都能够用来做弓胎的,一般需要经过退性处理,如蒸煮或者火烤。最少需要提前一年准备。所以就新手朋友而言,我更建议采用别人处理好的半成品。

取直和锉平以后,给竹瓤面也大致锉平整些。这个在以后粘合胎角的时候更方便操作一些,也有利于我们后面说的预弯。
因为这张弓我打算凹凸粘,所以竹青面除给竹节除锉平整以外,暂时不需要特殊处理。


上面两张图即是预弯,采用的工具就是磨凹凸角片时候用到的东西。当然了,你也可以采用其他类似的工具来完成。
竹胎的预弯部分先行烤热,烤到竹子“出汗”即可。
值得注意的是,以我的做法,预弯需要到脊稍往弓臂去3cm,因为我插接的时候也会插接到这个地方来。
另外,预弯,我一般是放模具上24小时才下来的,这样回弹相对会少很多。当然了,如果模具弧度够大,你有回弹的余地,完全冷却以后就下模具也是可以的。

全部预弯好的五根竹胎。大致就是这个样子。

上图。因为各种因素,哪怕是你控制得再好,弓胎的两侧弧度依旧可以不一致,比如我们可以划线比较下。
如上图,我们先给一侧的预弯部分画出来,再将对侧来比较下,如果弧度足够,可以将弧度过大的一侧稍加热并回弯下。同样如果弧度不够,也可以加热后再次上模具定型一次。
总之是将两侧的预弯部分尽量弄成对称和你需要的弧度。
以上是竹胎的处理。
以下是稍材的处理。

这是我热弯好的稍材。
稍材无非几种:天然的弯曲硬杂木、插接稍子、热弯稍子、层压稍子。
就个人而言,我最喜欢的还是热弯稍子。这是对于我个人而言最为简单的方式。如果你有全套机器,完全可以采用插接的方式来完成(具体做法以后再分享,当然了网络上似乎也有相关的教程)。但不要强求天然弯曲,这个东西的可靠性未必如您所愿,而且还难以谋取到。
找出你需要的弧度厚度长度的稍材出来。如上图就是我这次需要的。
以下说的都是热弯稍子的做法,其他如插接,层压等都可以参考。

我这个预弯的稍材大约3.2cm厚,宽约4.5cm
先画好中线,具体方法有很多种,看你比较善于哪一种而已。我的习惯是找个玻璃桌面,用笔徒手画。画完仔细检查一遍就是。

对半小心的锯开。虽然我依旧这么做了很多年了,但今年依旧锯歪了一对,得后期仔细修整才能用。

对半锯好就是一对稍子。而且是弧度一致的。这就是热弯的好处。

上图是锯好的。

热弯的另外一个好处在这:纹路是顺纹的,连续的。后面从不用担心说断裂。
但是,说到这里,我们也说说热弯不好的地方。
首先是材料,我试过几种材料热弯,唯独桑木最为合适,然而估计全国大多数朋友难以谋取到合适的桑木。
其次的纹路,热弯的材料还不能有太多结疤,结疤一多不仅热弯的时候出问题,做成弓以后也存在诸多变数。
第三,热弯好的材料必须经过多年才能使用。经过多年以后,该回弹的已经回弹了,该出现裂纹的已经出现裂纹了,性能相对才会稳定下来。

对半锯下来的稍子仍然再次画中线,这个中线是为了弓胎的直顺的,画完仔细检查一遍。

背面同样画上中线。

接下来的工作是进一步确认稍子弓胎是否匹配。
并确定各种长度。

上图。是为了确定稍子角度等等,并大致画好线。
注意:我插接的长度一般比较长,比如上图就是今年插接最短的,12cm。这12cm中有3CM是在脊稍往弓臂去的,作为过渡区而存在。
比如上图:
是为打算做出警图中的那张皇帝弓。设计全长是144cm。握把20,弓臂30,但稍子加脊稍部分却是35公分。有三公分是重叠的。

上图是开好V以后尝试插接对比,为粘合做准备的时候拍的。
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来模拟。
注意:这一步要确定几个点
胎上插接的起点和终点
稍子插接的起点和终点,要分别标识出来。为下步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