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一次南极战争单位设定(2)

2023-03-03 16:53 作者:百机夜工  | 我要投稿

以《面包房少女》与《少女前线》世界观为主的二创设定

相关创作南极战争

背景设定

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结束的25年后,遵循着不同的救世理念,同出于罗克萨特主义的两个组织都通过自己的方式完成了计划,在新世界中再次相遇。

罗克萨特主义合众国联盟统一了整个世界,建立了世界政府,并通过旧日的遗产重启了OGAS项目,并在全球各地建立了自动化管理计算中心,将官僚系统以人工智能取代。

通过掌握机器,罗联政府牢固的控制住了权柄,建立了一个威权而高福利的社会,人们在机器人士兵和服务人形的包围中生活着。

而独立南极则在2045年开展了“信标计划”,招募与筛选了960万人前往南极冰盖城市,这些人包括了来自全球的顶尖科研工作人员,在基地封闭的30年中,科学家们完成了对逆向坍塌实验堆的研究,南极遗迹内的坍塌反应堆和逆向坍塌工厂得以全攻率运行开始生产必要的物资,使得南极基地基本摆脱了物资短缺的困境。

在南极有极度先进物资回收利用技术的同时,坍塌液反应堆还提供了近似无限的能源供给,为了未来可能的危机,南极高层决定所有的科技发展规划中都预备了将其军事化的跟进项目以进行战备。

双方由于政治危机而走向战争。

联合军

罗联铁锤

全称罗克萨特主义合众国联盟联合军(也称联盟军或罗联军)

罗联世界政府于2070年前后开始考虑全球军事力量一体化整合的方案,但推行下来困难重重,就算是作为试点的2065年欧洲军事技术一体化方案也算不上成功。

2075年,在罗联世界政府的中央集权化进程完成后,联合军的基本框架搭建也终于敲定。罗联将全球按照各大洲划为战区,共有欧洲战区,亚洲战区,美洲战区,非洲战区,大洋洲战区五大战略方向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北极洲不单独划分所属,由各个大洲战区共同负责。

同时,联合军按照大洋作为联合舰队的划分,即太平洋舰队,大西洋舰队,印度洋舰队与北冰洋舰队。

但在第一次南极战争打响后,各大战区迅速遭遇了致命的打击,在制海权与制空权双双丧失的情况下,欧亚大陆与其他大洲的联系变得脆弱,为了应对南半球战局的严峻形势,联合军最高司令部于2090年前后决定部分撤销大洲战区,统一转入北方战区(北半球战区),各个战区下辖陆军改为方面军,空军与海军编入北方战区。

联合军使用的装备通常由各个大洲的原有的军工生产线供给,由于其体积庞大编制臃肿,在南极战争开始前仅有北半球部分单位完成了联合军制式装备的统一换装,其他单位则仍然有大量旧世界的“地区特色”。

由于罗联没有战争需求加上全球净化工程的重压,联合军的建设并不受重视,在南极战争前大部分单位仍然使用着三战时期装备的升级型号,作为“治安军”存在。

而由于《德累斯顿公约》的存在,联合军中甚少见到坍塌技术装备,三战时期盗火派为了操纵战争而泄露的部分遗迹时代技术储备早已被转化为了自律武器,定向能武器与电磁悬浮等成熟次生技术。

而对于联合军士兵来说,他们已经被统一全人类的政治忠诚浸透,在面对南联近乎绝望的技术差距与初期近乎灾难的损失后仍然坚持作战,最终使得南联因看不到胜利的希望而愿意坐到谈判桌前。

总体而言,兵员众多,使用着历经战斗考验的成熟装备的联合军一支臃肿但依然有效的军队,正如缔造了它的罗联一样,是一股腐败但依然统一的力量,是一台落后但依然有力的机器。


“信号旗”独立特种作战分队

为罗克萨特主义而战

在联合军的体制搭建后,原各国的特种部队也被收编,但与常规部队的标准化改造不同,罗联决定让各个国家的特种部队保持原有的特色与建制,用各自磨炼出来的独特经验与技巧进行训练与执行任务。

不过,在数目众多的特种部队中,原属于NUSSR的信号旗部队则受到了罗联的“特殊照顾”。

在2064年中,信号旗特种部队就在NUSSR亲罗派指挥下参与了内战,挫败了保守派试图使NUSSR保持独立甚至与罗克萨特主义欧洲联盟对抗的阴谋。而在罗联世界政府成立后,该部队也因为其显赫功绩与独特的忠诚成为了联合军特种作战司令部中的耀眼新星。

在2092年的“面包房行动”中,该部队被部署于高加索山脉用以夺取遗迹钥匙“G-179”洁芙缇,

在行动中与南联派遣的TASA部队遭遇,受到惨重损失,但最终成功使得遗迹钥匙被罗联得到。


罗联战略空军

技术的不足用设计来补足

在开战初期遭遇惨重的损失后,残余的联合空军就统一编入了北方战区作为防御力量存在,基本丧失了主动进攻与争夺制空权的能力,任由联合陆军在地面上被南联空军屠杀。

而就算作为领土领空的防御性力量,联合空军的表现也可堪称“灾难”。

南联战略空军在莫斯科战役面包房行动中对北半球腹地的大规模突袭使得联合空军的最后一点遮羞布被扯下,证明了在南联先进电子战下又聋又瞎的罗联战机每次出战都近似于自杀行动。

在意识到空军比依靠庞大体量苦苦支撑的陆军更加依赖技术支持后,罗联开始尝试重建全新的战略空军——以尘封已久的遗迹技术。

在阿拉斯加基地,盗火者理事会启封了南联AR.Cop NB90物质穿梭舰的原型——AR.Cop NB70空中武库平台以及“曙光女神”高超音速空间战斗机,并秘密授权与南联进行遗迹研究合作任务的“威廉”教授利用从南极窃取的部分技术和现有遗迹研究成果其进行现代化改造。

这种空中武库平台是一种典型“米格25效应”产物,其抛弃沉重冗余的核反应堆防护组件构成的紧凑式大功率堆组提供了不输于物质穿梭舰的澎湃动力,通过高度自动化的操作系统和人形机组解决了机舱辐射的问题,在战争开始后,武库机就抛弃了类似物质穿梭舰这样的空中战略支援平台的最初构想,安装上了超大功率定向能武器和用于确保突防生存的立场盾系统,成为了完全用于猎杀物质穿梭舰的“空中歼击平台”

这样整合现有技术的产品自然其技术含量远低于南联物质穿梭舰,但实际上已经是双方技术差距最小的装备了。

在阿拉斯加基地中总共封存着13架NB70空中武器系统平台,除了一台用作研究与测试,一台状态太差拆解作为备件,其余11架NB70均参与了2092年后的战斗,成功确保了罗联的北半球领空安全。


克隆人突击队

熟悉的人,熟悉的标志

早在北兰岛事件发生后,科学家们就已经注意到了人类中“坍塌辐射天然免疫体”的存在,并一直以此为基础进行ELID辐射病的防治研究,但收效甚微。

在2064年后,“威廉”提出了免疫体对于遗迹设施的天然作用——由于绝大部分遗迹设备启动时都会不可避免的释放坍塌辐射,免疫体自然成为了除了机器以外最适合进行接触与启动的存在。

在单独提取出“免疫特性”已经不可能的情况下,科学家们开始尝试整个克隆免疫体,期间出现了大量的克隆人被用于各种各样的实验之中。

而在2089年的“三女神计划”之后,并未展示出激活能力的G-214实验体“诺耶露”被罗联控制,但经过研究,其强悍的身体素质与异常的再生能力十分适合低成本制造免疫坍塌辐射的克隆人士兵,于是“克隆人突击队”计划被提上日程,在2092年的“面包房行动”中,克隆人突击队首次公开露面并与入侵的南联部队交战。

在2094年,夺取了G-179“洁芙缇”的威廉教授以其为模板尝试制造新一代克隆人,但研究基地遭到南联突袭,其成果被彻底摧毁。


自律作战部队

因战而生,为战而死

自从2032年第一代自律人形诞生以来,自律机器的军事化就已经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在第三次世界大战中,第一代自律人形组成的钢铁洪流曾是参战双方共同的记忆,而一部分老兵甚至会将军用人形与核弹一起列为“令人恐惧的杀人武器”。

而让战术人形迎来革新的则是帕斯卡莉亚的发明——心智云图与模块化火控,前者给予了人形心智备份的不死能力,后者则能让民用人形迅速完成动员转入战斗。

在三战结束后,世界的科技研究随之放缓,但并没有停滞,与2071年,具备更高独立性的第三代人形技术发表,人形从“武器”转向“士兵”。

在第一次南极战争中,罗联意识到了人形巨大的战争潜力,但在南极联邦近乎一边倒的技术压制下,军用人形库存很快见底,罗联不得不开始动员已经遍布社会各界的大量民用人形,用同样巨大的数量和超过普通人类的身体素质继续与南联进行消耗。

南极联邦军

联邦卫队

于2078年随着南极联邦成立组建而起的国防军,由南极洲统一指挥,战时分为以各个集团军群为主的战略方向部队。

由于南极联邦不足三千万人的体量,这支军队建立初期时仅有数十万人,兵员多来自于南半球的落后地区与污染区,使用的装备甚至落后于罗联二线部队,能称为“正规军”都相当勉强。

但很快,南极就向各个脱罗国家展示了自己的先进性——在高效净化技术与先进的逆向坍塌工业双重推进下,短短几年,不受罗联重视的南半球边缘国家就一跃成为发达地区,甚至在对罗联的贸易中占据顺差,用廉价的南联工业品收割罗联庞大的原料产区。

巨大的经济成功使得联邦军也成功脱胎换骨,全部统一换装了南极设计的先进制式装备,士兵们对自身体制的优越性深信不疑,对罗联“野蛮人”的鄙夷与世界政府霸权的厌恶凝结成了联邦军士兵的战斗意志。

在2085年罗南决裂后,南联决心完成遗迹技术军事化进程,于是大量先进得令人咂舌的坍塌武器出现在了普通联邦军士兵手中。

当战争打响,南极联邦军队可以在字面意义上的消灭“百倍于己”的敌军,但罗联的庞大体量仍然使得快速突破的联邦军被后勤能力限制,不得不放缓几乎是飙车般的进攻,在南联夺得全球制海权与南半球制空权之后,联邦军就因为南联政府的命令停止进攻罗联腹地,开始了消极的“政治防御战”。

由于南极厌恶罗联来历不明的自律技术,南联军队均由人类组成。就算是2092年后罗联开始全面激活遗迹的危机形势中,南联动员的部队总兵力也不过百万而已,因此,联邦军极其忌惮被拖入消耗战中。但南联高层的“怀柔政策”使得其错失了打击罗联的最好窗口,当罗联全面激活遗迹后,面对越来越大的损失,南联不得不接受了罗联的和谈。

南极联邦战略空军

空中霸主

AR.Cop NB90物质穿梭舰为核心的战略空军,可以独立进行全域作战,在各个战争领域全面碾压联合军的联邦军真正主力。

战略空军的思想来自于南极基地内的“自卫”方案,事实上,物质穿梭舰一开始并未完全作为战略武器系统来使用,由于其巨大的体积与近乎半无限的大气内巡航距离,它主要是作为“远征基地舰”使用,使用舰载坍塌反应堆为抵达废土的重建队伍提供超距物资传送,而为了应对坍塌云通讯干扰,其配备了功率强大的电磁波发射系统用于“烧穿”辐射云以搭建全球高空接力通讯节点。

而在2085年罗南决裂后,南极方面就下定了完成遗迹技术武器化进程的决心,而他们现在所拥有的也不仅只是一个南极地下城。

通过大量的资源,南联在5年间秘密完成了5艘物质穿梭舰的军事化改造,并与其他空军单位共同组成了空中战斗群,并在南极战争的初期完成了歼灭罗联海空军大部,封锁罗联海岸线的战略任务。

在战争中后期的对峙中,南联战略空军主要配合特种部队与特工完成对罗联腹地的突袭行动,随着罗联激活遗迹,技术开始飞速进步后,南联曾经所向披靡的空中战斗群的行动也逐渐受限,最终在2094年的“火种行动”中为了强行掩护突袭基地的TASA部队而与联合军进行激战,损失了大量战机。



TASA战术空降突击部队

世界最强

在2033年信标计划启动时,南极基地就接受了数以万计的“安保人员”,其中不乏精挑细选的军事精英,在第三次世界大战如预料中爆发后,南极基地的“自卫”计划也就提上了日程,于是独立南极的第一支武装力量就在末日的忧虑与恐惧中诞生了。

早在罗南接触之前,南极就已经开始研究遗迹技术的军事化以及未来可能的自卫作战模式。

既然人类文明已经毁于战火,那还要什么《德累斯顿公约》?如果人类最后火种的生存无法保证,那要《遗迹武器限制条约》何用?

于是,一种基于空中母舰,依托逆向坍塌传送超距维持补给线,将所有战争领域——陆、海、空、天、网络空间的资源和信息集于一体,全球快速投放,能够垂直打击任何目标的部队被提上了日程。

于是,TASA战术空降突击部队的组建被最终敲定,开始在南极地下进行秘密训练。

TASA以分队为编制,每名分队由一名上校指挥官率领,通常一支分队都能受到一个南联空中战斗群的支持,用于快速的空降作战行动。

而当与罗联重新接触后,南极方面发现单凭TASA无法独自压制一个高度统一且幅员辽阔,拥有大量自律机器的庞大帝国,于是TASA被划入新组建的南极联邦军,成为了一支相对独立的特种部队。

而在察觉到罗联的遗迹技术计划后,TASA的行动目标逐渐从正面战场配合联邦军行动转向在联邦军的掩护下突袭高价值目标,以战术行动达成战略目的,这时,TASA的优势才被真正发挥出来。

在开战后,TASA在南联战略空军的掩护下发动了多次突袭行动,给了罗联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甚至于在2094年的“火种行动”中将罗联重启遗迹的希望彻底摧毁,直接促使了第一次南极战争的结束。

MID南极联邦军队情报管理总局

掐灭火种

该机构是隶属于南极联邦军的情报部门,于2078年建立,除了内勤人员之外还有用于外勤行动的准军事特工力量。

因早期联邦军混乱且不成熟的基础与缺乏战争紧迫性的缘故,MID并不受到重视,以至于在南联内部征募时,新兵们都将TASA作为最终目标,而MID则成了“捡漏”的,不得不从TASA的落选人员中挑人补充进自己的准军事特工队伍中。

而在第一次南极战争打响后,面对罗联激活遗迹的威胁,MID的重要性一下水涨船高,不仅得到了借调TASA第三分队的授权,甚至还得到了南极战略空军第一战斗群的支持。

为了彻底阻止罗联激活遗迹的希望,MID策划了多起黑色行动,由于掌握海空优势,MID特工可以在罗联北半球腹地进出自如,联系罗联分离主义者与策反高官与破坏高价值目标。

但是,面包房行动的失败使得负有主要责任的MID颜面扫地,而在之后两年对遗迹钥匙G-179洁芙缇的动向一筹莫展的情况更是受到联邦军内的广泛质疑,以至于在“火种”行动前TASA第三分队的指挥官坎普菲上校极力要求由特种作战司令部指挥而非长期借调其部队的MID。

而在罗南停战后,MID仍然在执行干扰罗联遗迹研究的黑色行动,以求在下一次战争打响前尽力为南联争取优势。


第一特种空勤作战群

救火队员

MID下属的特种部队,仿照TASA组建,通常被联邦军戏称为“TASA预备役”。该单位主要挑选联邦军中的精英士兵组成,以南联空中第一战斗群为基地而行动。

由于TASA的独立性与特殊性,MID并不觉得长期“借调”其人员进行行动是长久之计,于是便有了独立组建一支准军事力量配合行动的想法。

经过仔细挑选与编组,一支完全由MID控制调动与指挥权的准军事力量诞生了,而在MID饱受联邦军内部质疑时,只有第一空勤作战群与战斗特工可以完全供MID调遣,继续执行破坏罗联遗迹研究的行动。

在“火种行动”中,第一空勤特种作战群被部署于外围掩护攻击“熊穴”基地的TASA部队,在已经进行过技术升级的联合军面前坚守阵地,以近乎全军覆灭为代价换取了罗联遗迹计划的彻底破产。

 





第一次南极战争单位设定(2)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