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酒文化还是酒桌文化——与胡吣先生对话(三)

2023-03-03 16:51 作者:辰羽曦子  | 我要投稿

:胡老师过年好。

:新年快乐。

:您这看着不快乐啊。

:快乐不了,过年就有亲戚,咱倒不是说怕亲戚来,管饭也没什么问题,喝点酒倒也没什么,可就是这点酒,那就真的是有意思了。

:那自然,绕不过的酒文化。

:甭酒文化,一般都谈不到酒文化。

:您的意思是?

:酒桌文化而已,而且大多数还是糟粕。

:这怎么说的?

:所谓酒文化,那就得从制酒、品酒、饮酒,以及有关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闲文逸事等诸多方面来谈。举个例子吧,《笑傲江湖》里,令狐冲打绿竹翁那学来的品酒,打祖千秋那听来的什么酒用什么酒具有什么典故,这都是酒文化的一部分。而今天通常人家里,有人谈论吗?

:少见。

:常见的是什么:我敬您、我干了您随意、抓抓进度、来吧,赞助一个、你还不陪一个、都毕业了,喝点白的。

:怎么和低端的商务宴请似的。

:是吧,可商务宴请终归是工作,不是饮酒吃饭。当然,酒文化里也包含着酒桌文化,酒桌文化说到底就是饮酒宴请里形成的一系列社交文化。

:要这么说,酒桌文化确实是酒文化的分支。

:可单纯谈论文化的意义并不大,还得看怎么用,什么时候用,在什么场合用。家人吃饭饮酒,当然少不了晚辈倒酒敬酒,这不为糟粕,只不过,当晚辈不喝酒时,这糟粕便显现了出来。不喝就是不懂事,没礼貌,没教养。

:倒是有这个说法。

:这只是其中之一,当然,这些玩意拿到宴请上,有用,还有大用。虽然我非常厌恶酒桌上这一套,但不得不承认,至少现在的中国人,在宴请时,吃这一套。

:这是事实。

:可把这一套,照搬照抄到聚餐家宴等场合,就变了一种意味。

:哦?

:封建家长制或传统权力崇拜的遗毒。

:也许吧

:不见得是,但很像。我一直觉的家人便应当是家人,可我看到的,是算计攀比,钩心斗角,貌合神离,再加上酒精的煽动,哦哟,那相当热闹。

:似乎有一点画面了。

:传统是向来不把家庭当家庭的,齐家便是冶国,治国亦是齐家。可这样,当把酒桌文化照搬到家里时,家便成了微缩般的社会,家人也就便成了商务宴请的双方。当然不是不行,法无禁止即可为。只是,家人不是外人,终究还要维护家人二字,过于客气了便不像家人,按家人对待又成了没礼貌,不懂事。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的大学生不愿过节,尤其是传统节日的原因之一。

孙:是啊,在外边就斗智斗勇,劳心劳神,回到家里还得迎来送往,殚精竭虑,累不累啊

:就是累,我已经不止一次的,听过许多同事都在抱怨过个节,真累。上班都比过节轻松。中国的节日往往并不是来源于文化,而是来源于农耕,种了一年的地,冬天没活了,大伙开心开心,便选在了历法变更之时,这便有了年。草长莺飞了,该干活了,便有了清明,春天的活干完了,夏天的活还不是很要紧,便开始包了粽子,而将要收成还未开镰的时候,便有了中秋,而再后来,种地的便给节日安置了各类的传说,不种地的,为节日创作出有各类的诗词,也就有了文化。

:听起来好像都是让人放松和愉快的。

:没错,上回咱们也说过,传统节日中国人总能把它过成聚餐,如果按照我刚才所说的,家人,还要去弄酒桌上这些玩意儿,一句话得长八百个心眼,敬个酒都得步步为营,这样的节日换成是你,你愿意去过吗?

:我宁愿加班。

:是吧?都说过外国节是崇洋媚外,圣诞节怎么来的该怎么过?复活节是纪念谁?情人节的故事他们知道吗?都不知道,只不过在这个节日,勉为其难的可以放松一下,有个放松的借口,倘若中国的节日能够真正的让年轻人放松下来,只怕年轻人不会选择外国的节日。

:为什么?

:放假啊!可过个节,把年轻人牢牢拴在酒桌上,还得把这些玩意儿说成是酒文化,还告诉你要传承,要灌你酒,将你酒,激你酒,我只能说在外面,在场合上未必不懂,也未必需要老一辈的提点,只不过是不想把这一套搬给家里而已。当然了,也有爱在家里用这个的,老一辈的不必提,年轻人的似乎也有已经习惯了的。

:倒是有如鱼得水的

:当然了,按咱们之前所说的面子,不得不参加的,

:这也有。

:还有你刚才说加班的,买不着票的,

:躲开了。

:个人有个人的选择吧。

:那您呢?

:我改变不了什么,我不可能劝说四五十年代出生的长辈改变他们固有的认知,也不能改变在基层摸爬滚打的朋友们的固化的思维,也改变不了现在年轻人被人说崇洋媚外的现状,也缓解不了年轻人的工作压力,我只能说无计可施。我现在最爱看国学,为什么呢?因为我没有任何办法。而作为,农业社会封建社会的顶尖上层建筑,对于没有办法的事情,就解决的很简单了,君子和而不同。

:这个

:这也是很多中年人为什么到最后就开始谈国学,谈佛学,谈道家,没办法了嘛。

:这个现象倒是有。

:大部分人谈酒文化只不过是一个借口,真正喝酒的人没有多少,能谈到酒文化的就更少了,我只能说可惜了那些酒。

 

 

 

 初稿  癸卯二月十二


酒文化还是酒桌文化——与胡吣先生对话(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