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王DM: 从游戏大师到打牌王
《游戏王》漫画原作本来是想以五花八门的游戏展开,如印度斗兽棋、数码宠物、十面骰TRPG等等,只是因为DM(Duel Monster)游戏意外大火,才改成了完全以打牌为主线。法老王最初的人设也并不完全正义,带有几分混世魔王的色彩,对反派一律黑暗游戏伺候,杀了不少人。如果有兴趣,可以去看看27话完结的朝日版游戏王,讲述了漫画1-8卷的故事,其中夏迪的情节在DM中复刻。

224话的DM是历代游戏王动画中最长的,个人认为也是最精彩的。宏大的世界观从埃及徐徐展开,寻找七神器、法老王失落的姓名、主角人格切换等设定引人入胜,同时,光宗信吉的配乐十分经典,处刑曲、逆转曲慷慨激昂,适时加入的埃及风曲子也强化了作品的世界观。
决斗者王国篇
DM的故事由海马撕毁第四张青眼白龙、游戏用艾克佐迪亚击败海马开始。这次对决在朝日版也有,情节基本一样。不过,一上来就打牌还是稍微有些突兀,用一集交代千年积木的来历和表游戏拼积木等剧情更好(在50话左右补上了)。以及社长真的不用设计成学生...

很快一行人就上岛了,当时卡牌规则还不完善,“环境适应力”是漫画最开始设定的遗存。著名的“削月刀”、“光封扎人”梗都是从这里来的。帕伽索斯使用的卡通卡组是OCG最早的系列卡。

决斗城市篇
大部分人最熟悉的篇章,确实非常经典。游戏王的基本规则在这里得到完善,可玩性大大增强。主线剧情马利克与守墓一族贯穿全篇,前期城之内的几场战斗很好地塑造了形象,与表游戏一战更是感人。三幻神的设计极度成功,后来的三邪神、三幻魔、三极神等不可避免地有它们的影子。

游戏王动画最精彩的几场决斗出在此篇:天空龙死循环、现冥后超越命运、四人混战决定对手、游戏与海马的6话对决、翼神龙形态变换等,卡片强度和战斗节奏都拿捏得很好,没有出现乃亚篇boss耍赖或多玛篇boss卡片过强的缺点。
乃亚篇
动画原创的第一个篇章,主要讲述了海马家族的黑历史,很好地完善了海马的形象。这一篇TV创作组应该是比较动脑筋、想创作出新元素的,添加了“牌组统领”系统,而且决斗的频次非常高,但决斗设计上则较为一般,仅有结尾乃亚VS游戏“10000:100”的名场面(而且战术上也并非高明)。当然,这也有杏子、本田、静香、御伽等不打牌的配角上阵打牌的关系。本篇大量使用当时OCG实卡,创OCG反哺动画先河;同时作画质量不高,决战时游戏融合解除「青眼究极龙」的画面十分残念。

乃亚对阵海马时“创造天地的七个回合”对应诺亚方舟(也是乃亚名字的由来),反复响起的《海马刚三郎》配乐带有无法逆转命运的悲壮。乃亚在篇章结尾醒悟过来,阻止了刚三郎的计划,留下最后的话:“我是人,不是机器”。之外,乃亚的绿发,是否在“致敬”朝日版海马的绿发呢。

多玛篇
争议比较大的一个原创篇章,“三剑客”的几场决斗比较经典,拉菲鲁宁愿牺牲自己也要守护自己的怪兽,巴龙“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只是想战斗”,与城之内的热血对战令人印象深刻。战士之魂鞭尸羽蛾的名场面也没有太大槽点,暗游戏败拉菲鲁后的心理变化刻画得很到位。问题主要出在孔雀舞化身反派逼“死”城之内和boss卡组过于变态两点。个人对于决战的“三倍无限大”杀“无限大”仍然觉得kuso。

KC大奖赛篇
这一篇气氛很轻松,算是明显的支线篇章。不过,该篇的决斗构成很是精彩:双六对城之内表现了fun卡组不求胜率的娱乐精神;蕾贝卡对薇薇安是DM中最接近现实玩法的一局,蕾贝卡的自闭削血流所用的卡都是OCG已发行的实卡,玩上了各种连锁,并且第一次借角色之口讲解OCG的连锁处理规则;令许多人吃惊的是,该篇的原创系列战女神卡组、童话卡组竟然于OCG第十期无伤发行,基本保留了原效果。此外,游戏用小朋友的凡骨卡组打赢电脑,也是挺燃的一场。

王之记忆篇
众人穿越到古代埃及,与众神官对打大邪神佐克,找寻法老王的名字。最终boss佐克的形象设计有毒,当年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心态设计成这样的?大概是意识到观众看游戏王都是看打牌的,支线插入了表游戏和貘良的决斗,貘良与时俱进使用了削牌卡组,却敌不过表游的重坑(大雾)。

表游戏与法老王的最终决战是全作最用心的一战,让两个游戏所有的怪兽逐一出场,表游戏打败三幻神、并用「封印的黄金柜」取得决胜的情节带有宿命感,与法老王不得不分别。这是一个在光明中完结的故事。


顺便说一下之后的几部续作和剧场版(之后应该还会详细讲解)。GX以融合为主线,主角游城十代使用的是元素英雄卡组,迎合日本特摄风。当时的融合召唤最大的特点就是亏卡,著名的5换1梗就是出自十代召奥特曼。因为手卡常常不够用,空场跳水泡抽2+强欲+海市蜃楼+非常食的combo不知道用了多少遍。前期过于日常,出场人物众多但大多没有存在感,以三泽为最;后期十代黑化成“霸王”,本作中出场的「电子龙」「未来融合」「N·大地鼹鼠」等卡片成为当时广泛使用的强力单卡,而动画中出现的王牌怪兽并未在现实中风光。

5d's是目前基调最为灰暗的一部,GX和zexal到后面也黑化,但5ds从一开始就压迫得喘不过气。5ds以同调为主线,同调召唤彻底改变了OCG,让额外卡组成为了游戏王绝对的主角,一回合三流天、三三叉、无限loop的光枪与雪虎、抽卡抽到爽的馆长、用老毕大道就能跳出来的星尘龙,强力的同调怪兽让当时的OCG变成一片白色,“说书”也成为游戏王的新名片。本作的梗比GX更多,蟹升拳、从朝日来的牛尾、拔螺丝、250円的塔玛希、5ds有六个等等。

游戏王剧场版一共有四部,第一部是朝日时期出品,片名就是《游戏王》,后来多以《真红眼黑龙》代称。全长30分钟,剧情过于简单,没必要去考古。第二部《光之金字塔》发行于游戏王风头最盛之时,在美国收获2000万美金票房,但未在日本上映。boss有点过弱,电影节奏也是美式的。第三、四部剧场版都是卖情怀,但说实话,游戏王光靠卖情怀都够吃二十年。一个卡牌游戏,不断自我更新、多语种发行、全球畅销达数百亿张,已经成为了特定领域中重要的文化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