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理性的人越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吗?
越是理性的人就越容易有心理问题吗?
说到理性,我们就必须说到感性,因为理性和感性是对人心理体系进行分析的基本切入点
理性又可以叫做理性意识,也可叫做自我意识
感性又可以叫做感性意识,也可叫做本我意识
在两者的形成原理上来说,理性意识是人通过后天知识经验学习一点点构建起来的。感性意识是人在自身生理条件基础上和成情感环境成长下由本能欲望与情感欲望一点点构建起来的
在理性意识与感性意识的相互关系上来说,两者和谐统一则在一个人内心里会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感受,我们称之为内心自适感。两者不和谐不统一,则在一个人内心里会形成一种负面的心理感受,我们称之为内心不自适感。
而内心自适感是评判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倘若一个人基本上处于心理自适感之下,只是偶尔有情绪及脾气,则说明这个人心理状态是健康的。倘若一个人长期处于内心不自适感状态下,则说明这个人心理状态是不健康的。
通过上面的讲述,我们可知,人的心理体系是由理性意识和感性意识构成的。且理性意识和感性意识是否和谐统一,决定了一个人的内心状态是否良好健康。

在这里需要补充的一点是,在评价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时,有两个标准,一个是社会标准,一个是自我标准。社会标准是评价一个人外在的表现,自我标准是评价一个人的自我心理状态。有些人困惑于,有些坏人总是干很多坏事,却很少见他们有心理问题是为什么?这个原因是因为其在社会标准评价下,人们朴素的认为只有心里不健康的人才会成为坏人,心理健康的人不会干坏事,但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因为在社会标准评价下他可能是心理不健康的,但在他自我标准评价下,其心理状态是健康的。
明白这一点不是为坏人歌功颂德,而是要正确看待坏人。因为这是我们决定怎样对待怎样改变坏人思路的基本出发点。
好了,说完补充这一点,咱们转回到原问题上。
上面讲,理性意识和感性意识是否和谐统一决定了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在这里需要明白,和谐统一讲的是两者相互认同相互制约。而不是说两者对立。两者对立则是不和谐不统一。
当一个人表现出理性意识很强时,也就是很理性时,就说明其理性意识和感性意识处于对立状态。此时其外在表现主要是理性意识,感性意识则被理性意识极力压制。
在这种心理体系下,理性意识和感性意识时刻保持对立状态,相互斗争,相互攻城略地。
进而使这个人处于长期的内心不自适感状态下。表现为情绪少而情结多或者说心结多,通俗表现为在某件事儿上某个人面前,要么很理性要么很感性。要么自控力很强,要么完全没有自控力。
在这种心理状态下,这个人的心理状态就是不健康的。
心理不健康,则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就大大增高。因而可以说,生活中那些表现的总是太理性的人,是更加容易滋生心理问题的。

至于他们的心理问题会不会表现出来,就要看他们所处的情景与环境是怎样的。根据这一点,又可以得知,太理性的人高度依赖其所处的外部情景及环境来保持自己的心理问题不会表现出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那些太理性的人往往都社交对象及居住和工作环境有较强的要求。因为这是他们自我心理保护的机制需要。倘若他的社交对象或居住工作环境不符合他的要求他又无法适应,则他的心理问题会被触发出来,并受到心理问题的影响,打乱自己的整个心理状态。从而又可知,当我们和太理性的人相处时,我们格外注意搞清楚他喜欢和什么样的相处,不喜欢和什么样的人相处,以及他喜欢什么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以及他不喜欢什么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最后:
如果你感觉自己是个外在表现比较理性的人,那么为了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就需要你适当的变得不要那么理性。具体做法就是在生活工作中多表达一些自己的情绪和脾气。不管是正面的情绪感情还是负面的情绪脾气都可以。
好了,我是秦秦哥,如果你对心理学知识感兴趣可以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