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悚恐怖电影《US/我们》深度解析,当恶人混在人世,当魔术以假乱真,他们就是我们。

【Part1】剧情简述
美国,加利福尼亚,圣克鲁斯海滩。主角黑人一家四口,父母和姐弟,准备来一次亲子海滩游玩。一切看起来是如此祥和,但妈妈在孩童时,在这片海滩上,有着一段不为人知的秘密,这段秘密让妈妈对这片海滩非常忌讳。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就在他们住在海滩别墅的晚上,他们看到有另外类似于一家四口的陌生人,诡异的站在他们家门口,男主爸爸想去轰走他们,谁知道却引狼入室。不请自来的四位陌生人进到家里时,他们竟然是跟一家四口长相相同的四个“影子”。

1986年一个黑人小女孩在生日当天跟父母去游乐场游玩,期间她独自离开被沙滩上的一个梅林的魔法游乐馆所吸引,进去之后发现是一个布满镜子的世界,女孩在屋子的尽头发现一个背对着自己的“自己”。故事闪回到现在,小女孩长大,有了自己的家庭,由于当年的走丢事件,对于儿女分外紧张,生怕一不留神两个孩子就会跑走。她们一家回到了当年小时候的那片沙滩度假,诡异的事情便由此展开。先是小儿子去上厕所出来的时候在荒芜的沙滩上看到一个穿红衣服,手滴鲜血,在沙滩上展开双臂独自站立的人。随后在女主告诉丈夫小时候在沙滩小屋里遇到另一个“自己”的经历后,房子外面出现四个奇怪的红衣人。四人突然入侵房间,然而他们竟然是跟一家四口长相相同的四个“影子”。

于是一家四口开始了和“自己”厮杀的游戏,好在黑人体能还算好,利用各种硬道具杀掉了红衣爸爸,姐姐和弟弟,最后还剩下红衣妈妈。这时他们也发现,不光只有他们遭遇了“自己“的追杀,几乎整个美国都遭到了袭击,很多红衣人涌上街头,杀死地面上的自己。

妈妈跟着红衣妈妈脚步,来到了底下的世界。红衣人是一群被政府实验用的分身替代,就像电影开始出现的许许多多待在牢笼里的兔子一样,她们生来就在如监狱一般的地下世界中,因为不被当成有灵魂的生命,所以只能悲惨地吃着带血的生兔子,如游魂一般在底下模仿跟他们长相相同的宿主。但这样的模仿只是东施效颦,她们没有表情,动作生硬,像是一群没有进化完全的野兽,只能发出嗷嗷的呜咽,不会讲话,不会沟通。


电影叙事节奏缓慢,娓娓道来,它酝酿着把所有的细节一点点加码。因为它的寓言性质,所以镜头里出现的人物、情节都有着指代性和深层寓意。所以一度看到后面还是让人困惑,甚至怀疑是不是像穆赫兰道一样,最后是精神分析理论背后的一场梦。毕竟女主经历过创伤,又在后来被父母带去做心理治疗时,失声无法沟通。
影片最后,导演通过不断的地上和地下两边世界的切换、比照,让我们看到了这个逐渐呈现的二元世界,还有其中天差地别的生活,地上的人们谈情说爱,嬉戏游乐,在海边沙滩游乐场,仿佛天国一般的存在。他们富庶,满足,彼此和睦。地下的世界是晦暗的,仿佛末日后的炼狱。

最后剧情反转,原来当初回到地上世界的不是人类女孩,而是影子。她在地面上结婚生子,而闯入房间的“冒牌者”才是当初走失的孩子。“We are also Americans”告诉我们地下世界里的人们,在本质上同地上世界的人们,没有任何不同。在提供了适宜的环境之后,他们也能够“讲话”,融入地上社会,有着“成功、幸福”的家庭。这是一个美国社会阶级的映射。

【Part2】隐喻与彩蛋
1.片名《US》:双关语。
US即United States。女主问:你们是谁?她的影子回答:我们是美国人。乔丹·皮尔这次不讲种族问题,直接上升到影射整个美国社会。主角一家标准的美国中产阶级家庭,享受着丰富的物质生活,但内心的空虚仍然无孔不入。“他们从哪里来?”80年代电视里手牵手的红色小人是团结一致消除贫穷的公益广告。现在手拿剪刀身着红色连成一道人墙的,是被精神贫穷折磨的现代人。他们从黑暗的地底世界反杀回来了。因为“他们知道我们是谁”。They follow us. They haunt us. They kill us.



Hands Across America是1986年在美国举办的一场慈善活动。该活动曾今号召了650万民众牵手横跨美国,整个拉手活动持续了15分钟。注意这里面的时间点,1986年正是女主真身和影子替换身份的年份,而女主失踪的时间刚好为15分钟。事实证明,导演是有意设计这样的巧合。电影中有一个镜头,小时候女主被一则有关Hands Across America的广告吸引。在她被影子控制沦为地下人后,她也是从T恤上的Hands Across AmericaHands 获得启发。Across America这个活动具有很多属性,本质上他给人们,给整个时代带去了很多希望,是光明的;但它举办的时间正值冷战时期,水深火热的危难关头。这本身的多重性(Duality)再次注脚了电影名称US的深刻寓意。

导演正是从YOUTUBE上看到的这则商业广告中获取灵感,赋予了Hands Across America另外一层邪恶的意味,在片里,反抗组织便是手牵着手,环绕着整个Santa Cruz。
1987喜剧恐怖电影:捉鬼小精灵《Santa Cruz boardwalk》电影发生在圣克鲁兹(Santa Cruz),美国加州的一个城市。开头女主一家要去度假也提到了Santa Cruz Boardwalk。

2.对话隐喻:
妈妈说要逃亡,爸爸问逃到哪里,妈妈说“墨西哥”,这虽然是一个黑色幽默,但讽刺意味真的很高级,CP下的美国,总是三句不离墨西哥,还建起了长城,想要挡住墨西哥的非法移民。而身为美国人的妈妈,第一想到让自己和家人安全的地方,正是墨西哥。
片头姐姐在车上说:听说政府会在水中添加化学物来控制人们的思想,隐喻了电影背后政府试图用科学实验来操纵人们。
3.真假美猴王:

妈妈和“影子”对峙时,“影子”情绪激动的流泪问道:为什么当初你不把我带走?提现儿时被强行调换身份的委屈、痛苦和无奈。

妈妈在14岁那年误闯嘉年华隧道后,便丧失了说话功能。她的父母以为自己的孩子得了PTSD,是心理上的创伤,去看了心理医生。但其实这个时候的“妈妈”已经被替换了。因为影子原本是地下克隆人,对语言根本一窍不通,所以并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说话。
妈妈不吃肉。根据电影的交代,影子在地下以生兔肉为食,吃肉或许会让影子再次回想起那段黑暗的地下生活,所以在后来的生活里都拒绝肉类。
妈妈在结尾杀死了“影子”后,发出了动物性的嚎叫,这场决斗很像是激活了她原本压抑的本性。
“影子”在被妈妈用手铐勒死之前,哼起了一段口哨《Itsy Bitsy Spider》,这段口哨正是1984年真女主在进入迷宫隧道时嘴里吹的口哨。仔细留意会发现妈妈也有不由自主的想要跟着吹,正是因为“影子”才是真女主所以才可以操控克隆人。
在儿子杰森被“影子妈妈”绑架后,妈妈毫不费力地找到了那条地下通道。正是因为她曾经在这里生活过,所以才对出入口如此熟悉。

在妈妈遭遇“影子”追杀、陷入困境时,镜头多次给了特写,狰狞,凶残,这也许暗示着妈妈越来越无法抵御真实本性的召唤。
面对挂在树上的影子女儿的残体与影子儿子杰森被控制退入火海中,妈妈表现出一种本能的母亲失去亲身骨肉的痛惜。
儿子杰森大部分时间都会戴着一个面具,影子儿子杰森也戴着面罩。儿子喜欢玩火机,于是影子的脸上留下了被火烧灼后的伤疤。暗讽不同情况下人会有不同的一面。当儿子发现妈妈的秘密后选择带上面具,就好像在说:我知道你的秘密,但我不会说出去。

“影子”给妈妈一副手铐束缚住了妈妈的双手,而这副手铐正是克隆人当初将真身拷在地下时的,真身也想让克隆人体会被束缚的感觉,揭示了她的复仇开始。

影子白人妻子拿着剪刀靠近妈妈,仔细端详了一番却没有动手,因为她发现妈妈也是影子。

3.影片隐喻:
种族隐喻:普通人和克隆人身体一样,但受到的待遇截然不同。 正如白人和黑人,男性和女性,异性恋和同性恋受到不平等待遇。
社会隐喻:片名《US》一语双关,指“我们”,也指美国。 美国想造克隆人控制公民,隐喻美国人一举一动都受到监控,毫无自由可言,甚至想逃到墨西哥。
自我意识:类似《银翼杀手》,克隆人总有一天会自我意识觉醒。正如受到压迫的人早晚会冲向自由。
对宗教的质疑:电视里手拉手的广告竟然成了克隆人的信仰,让人感到十分愚昧。 同理,无神论者眼中宗教也非常可笑。 高智慧外星人眼中,地球人的物理学也非常可笑。
马太效应:真身长期在地下生活,语言能力退化; 克隆人长期在地上生活,逐渐变得和常人没有区别。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这就是为什么富的更富,穷的更穷。
4.兔子与剪刀:
“It's Us." "We are Americans.” “兔子洞”下的人民便是当今的美国人民,笼中的小兔,有黑有白,都被管理阶层利用与监控着,思维被控制,有人想逃到墨西哥去,有人想建一堵长城,当下游乐场一般的美国就是这些被控制的“奴隶“亲手建立起来的。公共部门与现代科技无用,阶级是流动的,剪刀即是剪断地上地下阶级牵扯之物。

兔子作为地下人的食物来源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强大的繁衍能力,这无疑为那些没有地位、身份隐形的地下人提供了一个稳定的食物渠道,对于这些边缘人来说,实用性永远是第一考虑,食物自然也不例外。“兔子洞”:进入未知,迷失方向和精神错乱。
爱丽丝梦游仙境里主角掉入兔子洞后也看到了镜子和白色兔子,女主进入隧道跟爱丽丝掉进兔子洞的共同点是,他们都即将展开一场复杂而微妙的危险旅程。
而剪刀的手柄很像兔子的耳朵(rabbit ears are scissorlike)。
剪刀是一种对称的工具,如同我们的你和我,左右刀柄的一模一样,如同站在彼此的对立面,当剪刀合并时,剪刀会变成利器,形成对别人的伤害,对彼此的伤害,因为剪刀会越用越钝,最终造成真身和影子互相抵消,导致一种不可逆的破坏。
5.11:11:
流浪汉手中拿着一块纸牌,上面写着:耶利米书11:11 (Jeremiah 11:11) 耶和华说:“我必使灾祸临到他们,是他们不能逃脱的。他们必向我哀求,我却不听。”
"I will bring on them a disaster they cannot escape. For I will not hear them in the time that they cry out to Me."
这是上帝对那些破坏契约分子进行的复仇。而地下影子反抗组织(Tethered)从来都无法具备地上人所拥有的声音,所以他们的杀戮形式首先都是先对准地上人的候部,复仇的最直接方式。。“For I will not hear them in the time that they cry out to Me."暗示了这点。这句话是耶和华对犹大人和耶路撒冷有罪的人说的,这也暗示了影片地面上受苦人的开端。
电影的讽刺意味从未中断,中产黑人家庭用着剩下的水上游艇,白人好友家庭在高智能的现代化家居中,沾沾自喜,享受优越感。白人女二热情询问黑人女主的近况,黑人女主也尴尬的表示,一直不善于讲话沟通。导演的野心不止于get out里面那个有关种族的世界。
6.红色:
红色的元素在电影里无处不在。
小时候和父母走丢时,手上拿着的是红色糖果。她身上穿的那件T恤上,印有“Thriller”的字样是红色的。
在她进入神秘隧道前最后看到的逃生出口标志“Exit”也是红色的。
最直接的联系是,具有反抗属性的地下影子组织(Tethered)的官方队服是统一红色。
红色代表了阿莱德莱在被其影子替换身份前的生活记忆,真实的记忆。当阿莱德莱被迫成为地下人,她开启了漫长的复仇计划。让整个组织穿上红色衣服是一种对原始记忆的呼唤,以及重夺地上生活掌控权的渴望。
红色暗示了女主对14岁以前记忆的保留和反抗的心理。

7.语言:
地上人和地下人的重要区别是对语言的掌握程度。毋庸置疑,地上人能够熟练地使用英语,他们像处于现代文明社会的我们一样,用语言去交流,表达情感。地下人则无法使用语言,他们彼此交谈的方式是动作和嚎叫,具有野蛮性和原始性。
譬如男主盖伯(Gabe)的影子亚伯拉罕(Abraham)表达情感都是通过兽吼,小男孩杰森(Jason)的影子Pluto擅长快速爬行。语言是暗示“反抗组织头目影子是阿莱德莱真身,而所谓的女主人阿莱德莱其实是影子”这一真相的重要线索。真身后来没有丧失语言功能,但是声带被严重损害,参考结尾处影子用手铐勒死真身,可以猜测影子正是通过这种手法永久性损伤了真身的声道(真身被控制在地下时,手被影子用手铐锁在床边,手铐则成了重要的犯罪工具)。
8.影子组织:

本片的制作人之一lan Cooper是这样解释:
reminiscent of classical horror-movie villain iconography.
言下之意,红色衣服,皮手套,剪刀这些元素更像是为了唤起观众对经典恐怖片的原始恐惧。红色的衣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囚服,接着和囚犯相勾连。剪刀是用于工作的器具,进而和底层的劳动者相勾连。剪刀同时是一种很有攻击性的武器,暗示边缘族群反抗压制,反抗社会“阶级性”的集体意识。
地下世界的人会模仿地上世界的人。他们的动作形成了一种奇妙的相同性。侵袭女主一家的地下人,身上都有着和女主一家相同的属性。譬如,小女孩Zara是田径能手,她的影子Umbrae跑步也很快;小男孩Jason喜欢玩火,他的影子Pluto也很嗜火,脸上的伤疤正是因为玩火所致。
9.沙滩上的滴血男子:
明明在路上看到年老的纸板男被杀死,过后儿子杰森又在沙滩上看到手在滴血的纸板男。仔细看,这时的纸板男是穿着红色衣服的。作为第一个杀死真身的影子,他站在海滩上摊开双手表示在等着其他影子与他牵手。

10.黑色幽默:
白人妻子在被割喉前向人工智能求救,结果智能语音以为她要播放关于警察的歌曲,于是放了《F**k警察》的歌。
那个不需要考虑他人也可以实现资本富足的社会,孤立着彼此,却也使里面的每个人在面对危机的时候变得非常无助而弱小,像是拥有满屋子智能家居的白人一家,最后喊出“拨打911给警察”,却放出一首骂警察的hiphop rap一样,不作为的警察政府都无益,一屋子的高智能科技也无益。这也是电影另外一个寓言,为什么地上有枪支有火炮的人,却无法对抗从地下冲上来手无寸铁的人们。

【Part3】深度解析:
《US》就是这样一部电影,它不恐怖,甚至不惊悚,有点血腥。故事里没有故弄玄虚,或者像温子仁电影里那种把鬼神直接拉进现实让你看到一个真切的属灵世界。从电影前奏结束就迅速让你看令人恐惧的“杀手”。
但是它的情节层层递进,每一个镜头都像是一块拼图、一个提示,若是丢失其中之一,整体便不再完整。或许用拼图来形容这部电影也不够恰当。US更接近影片和观众的双向合作,因为它提供的解读空间巨大,虽然导演有着自己的用意,但是对整个寓言的挖掘都是通过观众自行完成的。所以在这个程度来讲,它是一部有趣的好电影。电影伸出一只手,不断地递给你各样的颜料,你拿着这些颜色跟着导演的提示慢慢画出一幅油彩。
Jordan Peele可以说是惊为天人,把这么一个敏感又沉重的话题拍得搞笑、商业却不失讽刺意味,恐怖片观影感受和巧妙的剧情反转,回味无穷。然而若是抱着这样的期望进入影院,怕是要张着嘴巴,空手而归。
这是一个关于社会、经济阶层的故事,还有美国社会逃不开的systematic power和种族问题。这个地上的世界看起来美好光明,却明争暗斗,仿佛美国社会的群像。
细节、潜台词和符号隐喻非常多,这种执迷甚至影响到了故事推进,但如果不去解读并理解这些信息的话观影趣味确实会打折扣。中段追杀戏反而有些泄气,但最后逼近真相时又变得精彩。始终觉得Jordan Peele对惊悚桥段的处理仍差口气,但其本身的喜剧天分、视听上的掌控能力以及为恐怖类型片注入的独创性也能令他在新时代恐怖片领域中脱颖而出。
Jordan Peele对观众和观影气氛的调动是极佳的,尖叫和大笑此起彼伏。芭蕾舞部分最佳,既是野蛮也是优雅的双重表达。
《我们》并不依赖血浆,但同样不回避暴力,一把把长剪刀耍得有模有样。它没有像多数恐怖电影那样滥用一惊一乍的镜头,而是在气氛与节奏上调动观众情绪,在情节上一再变奏与转折,利用小的情节突变来强化整部电影的复杂性和层次性,使得电影没有沦为概念先行的空洞皮囊。值得称道的是,电影在架设惊悚主线时,大幅强化了喜剧效果。让整部电影最华彩的中段充满了又笑又怕的效果。
而电影中有趣的是白人朋友女儿和她的家人最先在地下闯入者来袭的时候死去。这像是一个政治预警,阶层的矛盾指向者,或者说最没有抵抗力的,也最在舒适区没有对他者怜悯的,就是上层中产或者资产阶层。他们坐拥大批资源,但是就像那个白人男一样,对于所发生的危险信号,完全不在意。只是躺在椅子上听着音乐,喝着酒,伴着美娇妻,却不断嘟哝着,自己很忙。
我们反观今天的美国,当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体制走到峰值,那么陷落也是一种历史必然。因自由资本市场创造的80年代美国经济回暖,也许解围了当时的困局,但是走到2019的今天,由此产生的极端的个人主义(认为一个人的成就由个人是否努力决定,贫穷是因为个人的原因导致的,对于社会资源分配不均的忽视以及由此带来的系统性问题的漠视,对医疗和社会福利的怨言和反对),贫富差距和阶层矛盾,两党内部的意见价值观相左,以及跳出两党制度美国本身的政治经济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完善,都到了需要考虑和改革的阶段。
自由资本主义本身就存在着缺陷和悖论,它能够保护个人的资产,但仅限于有资产的个人,对于没有资产的个体和群体,就无法受到保护,当然也就没有自由而言。就像是这电影里面举着圣经经文牌子的流浪汉,还有为了地上世界繁荣而建造的地下世界和里面的人们。他们都没有尊严,只能像“狗 (黑人儿子替代品的动作声音,四角着地跑,狗愤怒呜咽)”或者“爬行动物 (姐姐替代品的动作特点)”一般。
而这个电影中的信号或许提供了某些思路。地下的人们身穿红色统一装束,在地上牵起一条由西到东纵观美国的人墙。他们通过流血和牺牲完成了世界的变迁。当然我们并不提倡红色的共产,或者暴力武装解决问题。但是我们却无法忽略当今世界末世的景象,以及历史上实现社会变革,总是伴随着流血和牺牲。
如果对照过去,美国历史上也正有这样一段黑暗面,那些被无情镇压和屠杀的印第安人。后者在美国一直是一个很微妙的存在。众所周知,在14-19世纪之间,美洲侵略者对美国原住民实施了漫长的种族灭绝酷刑。如今,印第安人早已成为美国社会的边缘族群,在美国人的眼里,印第安人一直是“野蛮”的存在。这一伤感的历史疤痕仍在延续着,以难以被察觉、有意不被触碰的方式,绵延在美国的非主流群体——印第安人社群里。他们无法融入现代社会,贫穷,病痛折磨着他们。这种悲凉,赋予了他们一种“影子”特性,幽魂般游离在主流社会。
在最后,你很难随便用“受害者”或者“施暴者”去定义真身和影子,在他们的身上,都流动着受害者的桎梏和施暴者的倾向。电影的结局其实很悲观(亦或是现实),它揭示了那些边缘人唯有通过残暴的“杀戮”,以暴力才能获得主流社会的通行证。无疑小男孩Jason知道了真相,那个他一直叫妈妈的女人并非阿莱德莱,而是杀死阿莱德莱的凶手。Jason只是看着,没有说任何话。这预示着,美国社会的那些阴暗面,那些有关影子的血泪史,所有被雪藏的罪恶,将留给下一代。下一代,也许依旧是沉默的一代。


【Part4】演员:
温斯顿·杜克(Winston Duke)主演的丈夫角色,几乎所有台词与戏份都充满了不着痕迹的幽默感。而这种幽默在缓冲紧张情节的同时,又强化了电影的节奏控制,让整部电影张弛有度。
主角们没有如同大多数美式恐怖片那样陷入失智的深渊,而是展现出极强的战斗力与思考力,即便看上去傻里傻气的壮汉老公,也会在关键时刻灵光一闪,绝地反击。
女主角由奥斯卡最佳女配露皮塔·尼永奥(Lupita Nyong'o)担当,她在整部电影中的表演属于那种二次发光的类型,乍一看中规中矩,但结合剧情尤其是结局回味时,会发现看似平实的表演其实充满细节与意味,一一应证后,才会明白很多情绪非凭空而来。
伊丽莎白·莫斯(Elisabeth Moss)作为配角在片中戏份并不重,但有限的几场戏也让人印象深刻。特别是角色最后的表演,混杂黑色与戏谑,哭笑不得又苦不堪言,十分有趣。结尾的反转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瞬间让整部电影的格局与深刻性提升了。所有看似无意的设计原来都是精心营造,比如女孩走失后的自闭,唯一能够说话的入侵者,女主偶尔不自然的反应,入侵者的口哨声,拉手运动,甚至最后长驱直入地下世界,都在有意无意地点明真相。但导演又刻意误导观众,在剧情走向上把观众引入截然不同的思路,以致于少有人能够准确捕捉到这条草蛇灰线。于是当一切尘埃落定,再回溯剧情,更觉得此前细节的完备与隐藏的巧妙。



【Part6】:对立面
你在台上起舞,她在地下骨裂,你赢得众人掌声,她面对只有黑暗。你等来了王子迎娶,她被迫与生人结婚,你产出爱情结晶,她诞下阴笑怪物。阳光之下享受的每一分愉悦,都有人在管道内替你分担成倍的苦楚,手牵手虚假救助广告背后,携手众志筑起末日长城。当恶人混在人世,当魔术以假乱真,他们就是我们。
从两个黑人女孩、女人个体性出发, 这个地上和地下的世界也代表着,自我的光明与黑暗。光明不代表完全的”好“,黑暗也不意味着全部的”坏“。在黑暗中的女孩有了带领大家冲出黑暗的动力,而进入光明的长大的女人反而丧失了对其他人的怜悯同情。对于个体而言,能够同理他人的悲苦,有的时候也伴随着个人的悲苦的经历和体悟。
小女孩的父母感情似乎并不是非常和谐,两个人分头行事,无人顾及小女孩的感受。游乐场中的小女孩,对自我困惑、怀疑,感到孤独。小女孩的阳光(幸福无知)的一面跟忧郁的一面此消彼长,当到达了一个平衡的时候,她就在悲伤中与阴暗的自己相遇了。她们建立了connection,并且找到了彼此。所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进入地下世界的小女孩没有重新找到出口再次回到地上世界。因为这需要一个配合,作为影子,只有地上的人愿意去寻找,建立联系,作为反射和模仿的他们才能够靠近他们的本尊,接近出口,同时也是两个世界的连接。
这也是长大后的黑人女主嘴里所说的那个巧合,作为影子的模仿者跟地上的本体同时有建立连接的需求,就像是镜子里的两个倒影,需要同步走进出口才能够靠近。而离开地下世界的黑人女主,却一直抗拒回到过去,也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connect的难度。所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黑人小女孩最开始找到那个地下世界的出口,看到的是一个跟自己长相相同的女孩的背影。因为这样的寻找对于地下影子来讲并不是具有自主性的。是小女孩本体的带领,因孤独引发的自我意识的探索,才让她的影子被带领,因为模仿而同本体相遇。这些对于社会问题阶层固化的打破,也是一种提醒。


【Part7】:拍摄手法
本片很值得一提的便是优秀的摄影,其中有几处镜头给人非常深刻的印象。
比如在复制人第一次进入主角家里之时,机位超过360的全景旋转,甚至有一些炫技的成分在其中。
男主藏在游船里那个固定机位也有些意思。
全片有不少高机位俯拍镜头,其中一家人去沙滩时沙滩的俯拍镜头竟然将平平无奇的沙滩拍出了某种诡异感,甚是有趣。
而最值得一提的,便是两个女主一前一后双焦点的那个镜头,这一下子让我想到了布莱恩·德·帕尔玛在《凶线》里的双焦点的画面。后方的复制女主一步步逼近,而靠近镜头的红衣女主剪着双生的纸人,这段气氛的塑造在这个镜头的加码之下变得尤为微妙。






地面之下,藏在那无人问津的隧道之中的复制人们,像牵线木偶一样只能拙劣且僵硬地模仿上界之人的行为,却只是毫无意义可言的重复。
天堂里的人们玩着游戏,男女之间谈情说爱,嬉闹欢笑,大快朵颐,在地狱的一隅,是生吞活剥兔肉,是抽搐似地抖动身体,是夸张而悲哀的复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