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左传导读 晁岳佩】018 郑厉公复辟

2022-03-19 17:06 作者:眼晕的账号  | 我要投稿

       郑庄公死后,郑国局势动荡,君位更迭混乱。桓公十一年,宋人执郑祭仲,太子忽(昭公)奔卫。桓公十五年,雍纠刺杀祭仲失败,公子突(厉公)奔蔡、割据栎邑。桓公十七年,高渠弥先下手为强,公子忽(昭公)被弑。桓公十八年,齐襄公杀公子亹,祭仲拥立公子仪于陈。庄公十四年,傅瑕弑公子仪,公子突(厉公)复辟。

       郑厉公(公子突)复辟之后,杀死傅瑕,以免像祭仲一样功高震主。同时,小肚鸡肠,杀死原繁,没有齐桓公与晋文公的容人之量。鲁国的智者申繻关于有没有妖怪的论述也值得人深思。

       本文主要是山东大学晁岳佩老师《左传导读》第四章导读部分的第五节郑厉公复辟部分的内容。资料为山东大学晁岳佩老师《左传导读》的慕课教程的文字版,收集整理以作学习。

  • 左传导读——郑厉公自栎侵郑

       下边我们接着讲下一篇,245页,这个题目是我自己加的。《左传·庄公十四年》,郑厉公自栎侵郑。栎是现在的河南蔚县。杨伯峻先生说,蔚县,栎,距新郑市九十里,是郑国的一个大邑。及大陵。侵郑,就是去侵扰,实际上这里侵是扰,侵扰郑国的首都。关于这一段历史我们后边再讲。

       及大陵,获傅瑕。傅瑕曰,苟舍我,吾请纳君。傅瑕显然是怕被杀,如果你愿意释放我,我愿意纳你为君,实际上也就是迎你为君。迎你为君这里边的潜台词是,我愿意杀掉现在的君主,然后迎你为君,因为现在有君主。与之盟而赦之。这就是郑厉公和他结盟,把他放了,放了让他回去。

       我们现在说是郑厉公,但是大家要知道,这时候的郑厉公实际上不是公,作者称他为郑厉公。他这时候不是君主,他是一个叛臣,逃跑的君主。回来以后又占了本国的一个大邑,割据势力,他是一个割据势力。

  • 左传导读——傅瑕杀郑子及其二子

       六月甲子,傅瑕杀郑子及其二子,而纳厉公。郑子是子仪,现任的郑国君主是子仪。因为他是被杀的,没有谥号,所以在这儿只是说郑子。包括他的两个儿子同时被杀。杀掉他的儿子,当然是剪草除根,避免后患。这一段讲的非常简略。

       下面《左传》又来了一段小插曲。初,内蛇与外蛇斗于郑南门中。在郑国的南门出现了一个怪事,内蛇和外蛇相斗。内蛇是城里出来的蛇,外蛇是野外进来的蛇。这两条蛇在南门斗的结果是,内蛇死,城里的蛇被害了,被杀了。

       六年而厉公入。也就是说这个事件发生后六年,厉公复辟。要叫我们看似乎二者没有关系。公闻之。这个公是鲁庄公。鲁庄公听说这件事情之后。问于申繻曰,犹有妖乎。还真的有妖吗。对曰,人之所忌,其气焰以取之,妖由人兴也。

       关于这句话我费的劲大了,我查了好多书。人之所忌,忌者,畏也。人之所忌,人之所畏。人之所恐惧,当然应该是指妖怪。其气焰以取之,这句话究竟怎么解。我查了《杜注》《孔疏》,顾炎武的《杜注补正》,还查了其他几种。因为我编过一套,那个叫《左传研究文献辑刊》,那是二十二册的,就是包括很多种。

       我查了前人究竟怎么解释这句话,结果很失望,没人解释。所有的解释就集中到一个东西。说焰,气焰的焰应该作炎。书上也是这样解的,杨伯峻先生也认为应该作炎。但是前人对这句话,其气焰以取之究竟怎么理解,没有人解释。所以我就想到,这就是注疏者的无奈。任何人做任何学问,都会碰到不懂的东西,特别是给书做注。

       我记得原来我导师告诉我说,作注的人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是,就是前人很多都这样做。懂得就注,不懂的就不注。最后我们看到的是,我懂的他也注了,我不懂的他照样没注。因为这句话我就非常难理解,但是前人都不解。好像前人似乎是他们都明白,就是都不说。其实他们都不明白,是不是应该这样。

       我们读古书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些问题。你懂的他反复说,你不懂的他坚决不说。最后还是我看到杨伯峻先生,为这个做了解。

  • 左传导读——其气焰以取之

       他的解释是,他说。申繻实际怀疑妖怪之客观存在,认为妖怪为人所畏忌。由于其气焰不能胜而谓有妖。这句话意思似乎是说,人们认为自己的气焰不能胜妖,才认为有妖。但我想这里似乎与这个炎,不太吻合。因为没有更多可借鉴的,我只能是按照我自己的理解,来作解。

       所以我想这句话应该是,这个其当然指的是一般的人。这个炎应该是一种强烈的,我们叫烈日炎炎。这个气焰究竟指的是什么呢,我想这个气应该是恐惧的感觉。因为人害怕妖怪,由于人们这种强烈的恐惧感觉。

       以取之,而招致妖怪。也就是说,你越害怕妖怪才越有妖怪。所以下边说,妖由人兴也。当然我这个解释也不是定论。大家可以再去猜,再去分析。

  • 左传导读——人无衅焉,妖不自作

       人无衅焉,妖不自作。衅是漏洞,是破绽,是空隙。其实我想在这里,应该指的是错误、罪恶感。人如果没有罪恶感,就不会招致妖怪,妖也不会来找你。人弃常,则妖兴。弃常是违常,是违背常理做事。

       也就是说,你做一些违背常理的有罪之事,犯罪之事,那这时候就有妖怪,这时候妖就会起来。兴者,起也。故有妖。从这个角度说那妖怪是有的。

       加了这一段,和整个的传文显得很突兀。但是我说这就是《左传》的特点,他往往在叙述的时候,叙述到正事的时候他加一个杂事。下边是,如果我们把这一段隔开,和上面接着是通的。

  • 左传导读——厉公入,遂杀傅瑕

       纳厉公。厉公入,遂杀傅瑕。傅瑕是帮助他复辟最重要的人物,复辟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傅瑕杀掉。然后使谓原繁曰。又派使者代表他对原繁说。原繁是他的伯父,同族的伯父。傅瑕贰,周有常刑,既伏其罪矣。这个贰是二心,这里有两解。一是对子仪有二心,一个是对厉公有二心,都通。

       如果按照下边说的周有常刑,那可以指他对子仪有二心。作为一个臣子有弒君之罪,是应该被杀的,这就是周有常刑。常刑就是传统的法律,就是按照周人传统的法律。既伏其罪矣。伏其罪,被杀就算伏其罪。他应该被杀而被杀这叫伏罪。

       纳我而无二心者,吾皆许之上大夫之事。从这个二心说,似乎是于我有二心者。也就是上面那个二,也可以理解为对厉公有二心。对我没有二心的,我都让他们做了上大夫,对我有二心的我杀了。

  • 左传导读——我愿与伯父图之

       现在我愿与伯父图之。我现在想和你,来商量商量这个问题。商量什么呢,你对我有没有二心。且寡人出,伯父无裏言。我流浪国外十几年,你从来没有给我过通风报信。从来没有主动和我联系过,讲一讲国内的情况,这叫无里言。

       入,又不念寡人。我回来了,做了君主了。这个念应该是亲近。我回来以后,你仍然没有对我表示祝贺,表示亲近感,和我走的不近。寡人憾焉。憾者,恨也。我们现在叫遗憾,我心里不舒服。这不舒服的内涵是什么,我认为你有二心。有二心的都应该被杀,你想想吧。这不是在和你商量吗,和你商量商量你该不该杀。

  • 左传导读——我先人典司宗祏

       对曰,先君桓公命我先人典司宗祏。先君桓公是郑国的初封国君。先人是原繁的爷爷辈,或者老爷爷辈。典司是掌管,宗祏是宗庙神主的石室,藏宗庙神主的石室。我们知道,在那个时代有毁庙制度。天子七庙,诸侯五庙。

       那么对诸侯而言,五庙之后的神主放哪里,祧。祧了之后呢,神主放哪里去。我想这里可以放到,有一些可以放到太庙,放到祖庙里边。但是还有呢。君主的夫人可以进入太庙祖庙,和她丈夫一起。其他的非夫人的嫔妃,其他的那些如夫人,她们的神主放哪里去呢。

       甚至她们的儿子做了国君,但是她们的神主不能入祖庙。因为祖庙君主旁边,只有一个夫人的神位。也就是说,有大量的神主是没有地方放的。但是当举行大规模祭祀的时候,这些神主又必须放,摆出来。

       所以这就需要平时的时候,专门放神主的一个房子。有时候君主出国打仗要带着神主,带的是哪些神主。有可能是祧庙的神主,也就是在石室当中,藏着的那些神主。特别是褅、袷这一类大祭。当然褅祭和袷祭,大家有分为二的,有合为一的。都是一种非常大的祭祀活动,都是合祭。都是把历代祖先放到一块,吃大锅饭。

       当举行这种大规模祭祀的时候,所有的神主都应该摆出来,祭完了要收回去。所以有一个石室,专门藏不摆出来的神主。原繁从郑国一开始的时候,他的祖先就主管这个事。也就是到他的时候,他仍然是管这个事。换句话说他是郑国公室,管理宗族事务的一个官员。他归宗人府,从后来的官职来说。

  • 左传导读——庄公之子犹有八人

       他说社稷有主,而外其心,其何贰如之。他说我是一个世代的宗族官员,当社稷有主,社稷有主也就是国家有君的时候。如果我贰其心,我和国内的君主不一心。其何贰如之。何贰如之就是如贰之如何。贰之如何就是我是怎么样的贰,我是如何的贰,我就是最大的贰,就是最大的贰心,对不对。国内有君主,我和你去联系,是不是对国内君主有最大的二心。外其心。

       苟主社稷,国内之民,其谁不为臣。这是说如果你做了君主,大家都会做你的臣民,都会听你的。谁做君主我听谁的。臣无二心,天之制也。也就是我当时没和你去联系,是我对子仪没有二心。我这种行为符合天理,符合天制,我没有错。

       子仪在位,十四年矣。而谋召君者,庸非贰乎。庸者,岂也。那些图谋召你回来复辟的人,难道他们不是对子仪有二心吗。庄公之子犹有八人。我们知道,我们看到的庄公之子,有公子忽、公子突、公子亹、公子仪。除此四人之外,因为前面那三个被杀了,郑厉公就是子突。也就是除你之外还有八人。也就是郑厉公至少是十二个儿子。

       若皆以官爵行赂劝贰而可以济事。这句话是说,如果他们也都像您一样,用官职去行贿,劝国内的大臣有二心。如果他们都可以成事的话,君将若之何,你会怎么样。如果你的这八个兄弟,都和你一样这样干,你想想你的下场怎么样。臣闻命矣。我听到你的命令了,我懂得你的意思了,我话说完了。乃缢而死,上吊自杀。

  • 动荡的郑国局势——桓公十一年,宋人执郑祭仲,太子忽(昭公)奔卫

       导读部分仍然是以串讲为主。我们先说一下郑厉公复辟之前,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鲁桓公十一年五月是郑庄公去世,这个我们前面讲了。太子忽即位,这是昭公。同年九月,宋人扣押祭仲,迫使其改立公子突。昭公出奔,公子突即位 是为厉公。也就是说,公子忽做君主只做了四个月。

  • 动荡的郑国局势——桓公十五年,雍纠刺杀祭仲失败,公子突(厉公)奔蔡、割据栎邑

       鲁桓公十五年,郑厉公不满祭仲专权,指使雍纠刺杀祭仲。计划败露,厉公担心被杀出奔蔡国。这一段我们也讲了。下面是郑昭公,也就是公子忽又回来复位。

       同年秋,郑厉公回国占据栎邑。大家看课本230页。秋,郑伯因栎人杀檀伯,而遂居栎。230页,最前边。因栎人那就是利用当地人,杀檀伯。这个檀伯应该是栎邑的大夫,或者叫邑宰。而居栎,他在这儿从此开始了割据。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候,从此开始郑国开始了二君并立。国都有一个国君,栎邑还有一个国君。

  • 动荡的郑国局势——桓公十七年,高渠弥先下手为强,公子忽(昭公)被弑

       至鲁桓公十七年,郑国再次发生政变,高渠弥杀死昭公。大家看232页。初,郑伯将以高渠弥为卿。这时候的郑伯是郑庄公。昭公恶之,固谏不听。郑庄公想用高渠弥担任卿职,当时的公子忽反对,固谏。但是郑庄公,仍然是用了高渠弥为卿。

       昭公立,惧其杀己也。这是指的高渠弥,因为高渠弥知道公子忽不喜欢他。但是公子忽继承君位以后,有了权力。他怕昭公杀自己,又是一个先下手为强。辛卯,弑昭公而立公子亹。避免你杀我,我先干掉你,换一个君主。

  • 动荡的郑国局势——桓公十八年,齐襄公杀公子亹,祭仲拥立公子仪于陈

       明年七月,还是同一页,就是233页。秋,齐侯师于首止。子亹会之,高渠弥相。七月戊戌,齐人杀子亹,而轘高渠弥。为什么呢,没有解释。

       但是我们可以推论,因为公子忽,一直和齐国的关系比较好。现在高渠弥杀死了昭公,换了一个君主。这时候是齐襄公,齐襄公可以以弑君为理由,杀死了高渠弥,也杀死了子亹。

  • 动荡的郑国局势——庄公十四年,傅瑕弑公子仪,公子突(厉公)复辟

       这时候的祭仲再次当权,拥立公子仪为君。因为公子亹和公子仪都没有谥号,所以他们也以本名传世。因为被杀,郑人大概没有给他们,举行君主规格的葬礼。也就是说,在郑厉公割据栎地的时候,郑国内部发生了一系列的动乱。

  • 左传串讲——公子突(厉公)复辟

       接下来是厉公复辟,厉公在栎邑割据已经十七年,但是他一直没有机会回国复辟。我说发生了这么多事,为什么没人请他回去呢。看来这个人人缘不好,对不对,应该是这样吧。换一个再换一个 就是轮不着他。明知道他就在栎邑,却没人请他回来。他一直没有机会,没有机会不等于他不想。

       他这一次侵郑,我想开始的时候,他并没有回国复辟的。没有想着利用这次侵郑进行复辟。他没有这个想法。但是无意当中,逮住了一个大臣,傅瑕。找着了机会,傅瑕可以利用。我说这个傅瑕,和当年的祭仲非常相似。

       在生死关头忠君必须排在第二位,活命才是第一位的。所以他答应了厉公的条件,导致了子仪被杀。厉公复辟,就是这一段《左传》。记载非常简略,但其实应该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

  • 左传串讲——两蛇相斗

       第三个小问题是,我认为是一个小插曲,这个小插曲就是二蛇相斗的问题。我说六年前发生的一个两蛇相斗,和六年后的郑国君主更替,其间一定没有什么必然联系。但是有人把它联系起来了。那么二蛇相斗就变成了,郑国君主更替的一个征兆。

       内蛇就是子仪 外蛇就是公子突。内蛇与外蛇相斗,内蛇死。那就是公子仪被杀,厉公胜了,公子突胜了,进行复辟。两件事情联系起来,前者就变成了后者的征兆,似乎这两个蛇就成为幻化的妖怪。

       我说特别值得讨论的,就是申繻的这种观点。申繻认为,有妖怪吗,有。但是他同时告诉我们,妖怪不可怕。你只要不做坏事,你没有负罪感,你没有恐惧心理,妖怪就不会找你。但是如果你做了坏事,有一种负罪感,有强烈的恐惧心,那么就会导致妖怪。从这个角度说妖怪有可能存在。

  • 左传串讲——智者之言

       杨伯峻先生说,申繻可能并不真正承认有妖怪。但我想说的是,申繻这一番话真正是智者之言。妖怪很可怕,但是好人不要害怕妖怪。我说让坏人去害怕妖怪,有何不好呢。让人们心里有一个妖怪,使他感到敬畏,让他不敢做坏事。

       那么为什么我们一定要说,没有妖怪呢。因为妖怪吓唬吓唬人们,让人们少做坏事,这是很好的事情。所以我说申繻是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妖怪的存在和不存在。我说实在是智者之言。即使我们知道没有妖怪,我们也承认它有,让它去吓唬那些想做坏事的人。

       我说这就是所有宗教的魅力。宗教给你提供一个,冥冥之中,无时无刻不在关注你的上帝。老天爷或者释迦牟尼。让你心存敬畏 不敢做坏事,这就是宗教存在的合理性。一方面给人们以安慰,一方面让人们心存敬畏不做坏事。我说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必要去追问,有没有老天爷 有没有上帝。

       同时也和申繻一样,不必要追问有没有妖怪。让他们虚拟的存在吧,给那些浑浑噩噩的人们,提供一个敬畏。心存敬畏对社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当人人都无所畏惧的时候,这个社会一定会乱。而妖怪和其他宗教一样,都可以让人有敬畏之心。所以我说《左传》这个小插曲,既提高了人们阅读的兴趣,也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思想的启示。当然这也是《左传》,好记奇闻趣事的又一个例证。

  • 左传串讲——祭仲与傅瑕

       第四是厉公复辟后的结果。厉公复辟杀的第一个人,是对他贡献最大的人。《左传》没有告诉我们,他为什么杀(傅瑕),理由是有二心。但是《左传》也没有告诉我们,(傅瑕)的二心表现在哪里。

       我想郑厉公这时候,大概想到了祭仲。祭仲曾经在宋人的胁迫下,把他扶上了君位。但是祭仲的专权又让他受不了。最后和祭仲闹翻了,自己也下了台。那么(傅瑕),会不会成为第二个祭仲呢。想一想就可怕,还是干掉他好。

       第二个问题是,(傅瑕)现在可以为了我去杀死子仪,及其他的儿子。以后会不会为了别人再杀死我呢。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所以不论是,避免他再效忠别人而杀我,还是避免他以后专权让我不高兴。对这种人还是先干掉为好。于是(傅瑕)成了牺牲品。所以古人一再强调伴君如伴虎,(傅瑕)就是最好的例证。

  • 左传串讲——对原繁的评价

       再一个小问题是,第五个小问题是对原繁的评价。我想原繁答复郑厉公的,这一段文字 这一段语言,我说真正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郑厉公的问题。同时也表达了,一般官员的普遍心态。作为一般官员,谁是君主我就忠于谁。社稷有主,只要社稷有主,不论这个主是谁,我都一定要忠心于他。这就是天理,这就是天制。至于他是怎么上台的我管不着。

       他只要是君主,他只要让我做官,我就应该效忠于他。我说这种官员是兢兢业业做官,认认真真做事,永远是好臣子。谁做国君就忠于谁,就听命于谁。我说这和所有的打工者,都是一样的。你今天为这个老板打工,你要忠于这个老板。明天老板换了,你再去忠于另外一个老板。我说这才是一般官员的普遍心态。

       至于那些真正的忠贞不二,就为一个君主死心效命者是少数,所以往往也会成为被歌颂的对象。我说绝对的忠君者永远是少数,一般靠官职混饭吃的人,才是大多数。我说这是原繁这一段话,对我们的启示。做官是为了生计。

  • 左传串讲——对郑厉公的评价

       最后我们简略地评价一下郑厉公。郑厉公在宋人支持他,登上君位的时候,他没有效忠于他哥哥昭公之心。他希望取代哥哥的君位,甚至答应宋人提出的贿赂条件,这是第一件事。第二件事是为了夺取君位,不惜杀死他的弟弟公子仪,甚至公子仪的儿子。第三件 (傅瑕)对他功劳最大,为了避免后患杀死了(傅瑕)。

       我说这就是我们在《左传》中,看到的郑厉公的形象。我说郑厉公在对原繁说的,那一段话里面显示的是。我做君主,凡是真正忠心于我的,我就给你高官厚禄。凡是不忠于我的 对我有二心的,我都把他杀掉。

       我说原繁那段话,指出了他这段话的问题。那就是如果别人也像你这样做,你怎么办。我说这就揭示了另外一个问题。所有的君主,都是在争抢君位的时候,尽可能的争夺对方势力中,一部分人的支持,也就是鼓励叛臣。我说当他当上君主的时候,他就要坚决的杜绝叛臣。因为前者鼓励叛臣是对他有利,后者杜绝叛臣也是对他有利,一切从对我有利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是郑厉公这一类人的,普遍思维模式。

       至于所谓各种标签高大上的宣传,都是没有意义的。我说虽然他是一个悖论,一方面要求别人背叛原来的主子,另一方面,又要求我的臣子不能背叛,这应该是一个悖论。但是这种悖论,我说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在重演。在所有的君主制时代都在重演,一代一代的延续。我说不论是兄弟争位是这样,改朝换代也是这样。

       通过郑厉公杀原繁这件事情,我们可以看出来他没有胸怀。齐桓公曾经用了,射中他带钩的管仲为相。晋文公听从了,曾经割断他袖子的寺人披的建议,逃过一劫。我说所以他们是伟人,能够宽容是伟人。郑厉公小肚鸡肠,是小人。

       好,时间还有一段。所以咱在,下一课讲不多了。关于这一部分,我重点想讲的是算卦,所以算卦的内容留到下一节去讲。

       以上便是山东大学晁岳佩老师《左传导读》第四章第第五节郑厉公复辟部分的文字版内容。如果对你有所帮助的话,点个赞吧,十分感谢!


【左传导读 晁岳佩】018 郑厉公复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