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弹!全接触空手道团体组织概览·极真系两大组织


全接触空手道(英语:Full-contact karate,日语:直接打撃制/ フルコンタクト空手),是指采用直接打击制规则的组手比赛,以及采用直接打击制训练体系的空手道形式。这与传统派空手道通常采用的寸止和轻触式比赛规则有所区别。在日本,多指以极真会馆为代表的无拳套、无防具的直接打击制空手道,广义上包括其他带护具的直接打击制空手道。

广义全接触空手道的三种主要形式
以极真会馆为代表的直接打击制空手道。主要比赛特色无拳套,身体不着护具(除护裆),手技不能直接攻击颈部以上位置,根据伤害程度决定胜负(一本胜)。极真会馆系、正道会馆、士道馆、芦原会馆、圆心会馆、佐藤塾等,以及源自少林寺拳法的白莲会馆,源自日本拳法的士卫塾和中村日出夫成立的空手道拳道会都是主要团体。在欧美多被称为“Knockdown Karate”。(本文主要介绍的组织团体)

加入柔道技术的直接打击制空手道。以大道塾/空道为首,主要特色使用头部保护和允许颜面攻击、可以使用投技、抓(挂),甚至可以使用寝技、关节技、绞技等柔道技术。由于比赛规则近似于综合格斗,所以也有综合空手道、Vale tudo空手道的别称。团体包括禅道会、无门会等。在欧美多被称为“Hybrid Fighting Karate”。另外,极真会馆在创始期也可以使用投技、抓技。(长谷川一幸曾凭借柔道功底获得全日本大会冠军)

在传统空手道中导入拳击技术的美式空手道规则。比赛采用得分制,通常使用拳击手套、护胫和业余拳击头盔。起源是Joe Lewis(乔·刘易斯),他被认为是美式全接触空手道和美式踢拳之父,两者是现代综合格斗的前身。美式全接触空手道与美式踢拳有着密切的联系,通常很难将这两项运动分开。作为一个指导原则,这两种运动都不允许用脚直接攻击腰部以下部位或者使用膝肘。赛事活动为公开赛制对选手身份没有限制,不强调空手道经历。另外,“全接触空手道(Full-contact)”一词原本来源于这项比赛,日本格斗杂志编辑为了给以极真会馆为代表的直接打击制空手道起一个容易叫的名字,擅自借用了这个名称。


极真会馆
正式名称:国际空手道联盟极真会馆。由大山倍达创立的空手道流派。前身是1956年在日本东京都丰岛区兴起的大山道场。相对于“寸止”的传统空手道组手规则,提倡直接击打的全接触空手道组手规则,并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普及。
从1971年起由梶原一骑策划的《空手道傻瓜一代》在《周刊少年Magazine》上开始长篇连载。故事分为两部,第一部以大山倍达为主角,描绘其在深山修炼后辗转世界各地,与当地强手过招的故事。第二部描写的是大山倍达成立极真会馆后,他的得意门生大山茂、大山泰彦、中村忠、芦原英幸、山崎照朝、添野义二等主角的故事。


凭借引人入胜的剧情和生动的漫画风格,连载期间就已经大受欢迎。之后又陆续实现动画化和影视化。受该作品影响,很多人拜入极真会馆门下开始学习空手道,其中就有松井章圭、中村诚、增田章、黑泽浩树等(不中二的学员不是好学员)。

极真会馆在20世纪90年代达到最盛时期,在日本本土各都道府县均设立了支部,世界123个国家有1000个以上的公认支部道场,会员达到1200万人的规模。但组织在日本法律上不是法人,而是自然人,即代表的是个人事业。(换句话说,类似超大规模的个体户)。

极真会馆分裂
1994年4月26日,极真会馆创始人大山倍达逝世。失去了拥有绝对领导魅力的总裁不久,组织干部和支部长们,相应级别的人物,大山遗属之间围绕着继任之位的主导权之争开始了,团体呈现出四分五裂的局面。

此后,派系的合并、分裂和独立也一直持续着,“极真”这个商标也被互相争夺,甚至引起了诸多诉讼纠纷。在一些指导者和有力选手中,不少人因害怕卷入这样的政治斗争而离开“极真”,寻求独创的空手道。


分裂后的极真系组织根据经营风格主要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以松井派为代表自成体系的高度商业化组织,组织性质为株式会社或一般财团法人,以餐饮业为例即类似麦当劳这样的跨国餐饮连锁集团,在标准化产品基础上根据各地特色继而发展本地产品。组织的发展方向是形成标准统一化、中心管理化的经营模式,通过丰富的大型赛事,以及与其他组织开展跨界合作,达到传播影响力的目的。
第二类以松岛派、中村道场为代表的传统极真空手道组织,组织性质为NPO法人(非营利组织)或一般社团法人,即类似小杨生煎这类地区性的半垄断餐饮公司,道场支部长或责任人往往凭借个人造诣和魅力在当地拥有较高知名度,且深受当地居民爱戴。组织的发展方向在日本本土坚守固有地盘的同时,积极开拓海外支部,举办开放式赛事活动吸引其他全接触空手道组织参加以增加影响力。
第三类以极真联合会、武神为代表的道场团体协会组织,组织性质同样为NPO法人(非营利组织)或一般社团法人,即类似大食代这样的品牌美食广场,在同一平台上打造开放式多元化主题餐饮。协会成员团体以某一共同标准(武神为全接触空手道、极真联合会为极真系)作为平台核心,各加盟道场团体技术风格迥异且有固定的代表选手。但存在相对于协会利益,将自身道场团体利益放在首位的弊端,往往出现道场团体退出后造成支部道场大量流失、协会有力选手后继乏人的情况。组织的发展方向以吸收日本本土中、小型道场团体,举办联合赛事活动为主,不主动发展海外支部,可看做是第二类的联盟。
第四类以新极真、浜井派为代表,是上述三类组织的综合体。组织本身属于第二类传统极真空手道组织,但一方面借鉴引入松井派的商业化风格经营自身非商业化组织,比如陆续使用在上世界90年代分裂初期被诟病的会员制度(日本称为合同生,类似健身房会员的概念),以及在海外积极注册公司和各类商标。另一方面和其他全接触空手道组织合作形成联盟,如JFKO(新极真和JKJO的合作项目)、武神(浜井识安是组织顾问)等道场团体协会组织举办联合赛事活动。


现今的两大极真组织
除区县级赛事、祭赛、国际亲善大会、联合赛事以外,至今仍保持举办每年一次的全日本大会和全日本分量制大会,以及每四年一次的世界大会和世界分量制大会的两大极真系组织。


极真会馆松井派 I.K.O(馆长:松井章奎)

松井章奎/ 文章圭,1963年1月15日出生的韩裔日本人,国际空手道联盟极真会馆(松井派)的馆长。第4回世界大会(无差别)冠军。根据大山倍达的“危急时刻遗言”,松井被指定为继承人。但是,大山遗属对遗嘱抱有疑义,就遗嘱的有效性提出申诉,东京地方法院判决“遗嘱无效”。

在大山倍达逝世后的同年,松井派在1994年10月3日成立株式会社国际空手道联盟极真会馆,1995年4月5日继而成立一般财团法人国际空手道联盟极真会馆,并首先引入会员制度。即为非上市股份制公司,企业化组织,商业化程度极高,拥有自身组织的极真空手专门杂志《世界空手》,以及影视公司“Media8”,组织特色Logo“一撃”。并通过向“K-1”、“Pride”、“Rise”等热门职业赛事输送选手增加大量知名度。
组织目的:极真会馆以世界和平为目标,通过普及武术空手道的社会体育活动,努力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日本本土支部近百所,约900余个道场遍布日本全境,海外支部约240所,8000余个道场。由于支部和学员数量众多,自成体系的赛事活动(从支部赛、区县级赛、地方大会、全日本大会、世界大会等半职业赛事,到祭赛、全国交流大会、国际亲善大会等业余赛事一应俱全,大多数不是公开赛事)基本为本派系选手参加,海外选手参与度非常高(每年的全日本大会都有大量的海外选手参加)。原为日本、欧洲、美洲三强鼎立,现发展为日本、俄罗斯两强争霸局面。2016年起修订组手比赛规则,与其他全接触空手道组织形成差异化对比,是目前全球学员数量最多、赛事规模最大的极真团体组织。

官网地址:http://www.kyokushinkaikan.org/ja/

新极真会 W.K.O(代表:绿健儿)

绿健儿,1962年4月18日出生。NPO法人全球空手道联盟新极真会的代表理事。在第5回世界大会(无差别)上,虽然是轻量级选手,却战胜黑泽浩树、增田章等传奇选手获得冠军,被誉为“小巨人”。

在经历了支部长协议派和极真宗家的分分合合,以及西田幸夫、三瓶启二、七户康博、绿健儿等代表领导的轮流更替。最终绿派组织因在商标诉讼裁判中失利被迫改名,并于2003年7月11日成立NPO法人全世界空手道联盟新极真会。在这之后,虽然更换了组织名称,但举办的赛事大会始终是以继承大山倍达时期的大会名称的姿态进行,从而强调自身组织活动的正统性。在新极真成立后的首次世界大会上,代表绿健儿进行了演武表演, 长渕刚演唱了自制的新极真会会歌(歌挺好听的)。
组织目的:以“尽心尽力”为理念,以“青少年培养”、“社会贡献”、“国际交流”为活动主轴。

日本本土约700余个道场遍布日本全境,海外支部加盟国101个。赛事活动(目前尚保留从支部赛、区县级赛、地方大会、全日本大会、世界大会等半职业赛事,业余赛事尚保留“空手道梦想节”一项,该赛事自2012年开放为全接触空手道的公开赛事)以本派系选手参加为主,海外选手参与度一般(每年的全日本大会鲜有海外选手参加)。海外支部选手实力较弱,日本本土选手一家独强(自组织成立以来世界大会冠军清一色为日本本土选手)。是目前全球加盟国数量最多的极真团体组织。

近年来在日本本土的新极真会不断加强开放态势,与其他全接触空手道团体合作,以增强影响力。2009年加入日本格斗竞技联盟(JMAGA),2013年与全接触空手道委员会(JKJO)合作成立全日本全接触空手道联盟(JFKO),2015年与极真世界联合(KWF)组织开展合作关系,2019年在全日本全接触空手道联盟(JFKO)基础上形成全日本全接触空手道联盟(WFKO)。

官网地址:http://www.shinkyokushinkai.co.jp